李学江
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拉克的新决议之后,伊拉克政府不得不无条件地接受这一“屈辱的城下之盟”。联合国第一批武器核查人员今天即将到达巴格达,明天将正式开始核查。和战在此一举。然而,自安理会通过1441号决议以来,美国依然表现出一副不依不饶的姿态,一方面继续增兵海湾,一方面在盟国中大力推销动武主张。有报道说美军离伊拉克已只有10公 里之遥,无论萨达姆表现如何,美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都将落在萨达姆的头上。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战争仍然难以避免,除非是萨达姆自动下台。然而,这一断言有待商榷。
战争难免的主要根据是,首先,美国的最终目标并非武器核查,而是要打倒萨达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并在那里推行民主制度,同时彻底铲除针对美国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土壤。其次,美国的军事部署几近完成:就在联合国通过对伊决议的同时,布什总统却批准了国防部的对伊作战计划;而军方则继续紧锣密鼓地在海湾地区积极备战。负责中东战区的美国中央司令将于本月下旬从其佛罗里达的总部抽调多达600名的参谋人员前往卡达尔建立对伊军事行动指挥中心;同时继续向那里运送作战物资;美国“林肯号”和“华盛顿号”两艘航空母舰已在海湾,“星座号”和“杜鲁门号”不久也将抵达海湾地区。现在美国在海湾地区集结的兵力总数已达6万人。将这么多的兵力派驻那里去可不是作游戏的。
第三,虽然联合国决议规定分两步走,先行核查,再作结论;最后将由安理会根据核查小组的报告做出伊拉克是否违反安理会决议的判断和决定。但一方面由于美国的施压,新决议条款本身就十分苛刻,让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出伊拉克违反决议的口实。另一方面美国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到国家安全助理赖斯又都扬言,只要发现伊拉克不认真执行决议,不需要再同安理会协商或通过新的决议,美国将自行决定对伊动武。从这些现象判断,主流舆论认为,无论核查结果如何,美国是铁心打定了。
不过本人认为,这“必有一战”的结论颇值得商榷,从种种客观条件分析,美国将很难下“大打一战”的决心。如果单从军事实力出发,美国打伊将如同以石击卵,饿虎擒羊。以美国的远程轰炸机、隐形轰炸机、各种精确制导炸弹,打瘫伊拉克的指挥和通信系统,摧毁伊拉克的防空力量真可说是如鹰搏兔。但仅仅将伊拉克的基本设施打滥却未必就能让伊拉克举手投降,要让萨达姆彻底认输,就必须出动地面部队,进行地面作战,这才是美国的难题所在。这场战争将不同于科索沃之战。因为科索沃之战的目标是有限的,只是要迫使南斯拉夫军队撤出科索沃,以解决那里的“人道主义危机”,而并非是占领整个南斯拉夫,且北约也并不支持科索沃独立出去。因此南政府后来认为没有必要再为此付出全国满目疮痍的巨大代价,所以最终失去了一拼到底的决心。但伊拉克一战将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的改朝换代,更关系到最高领导人萨达姆个人的生死存亡,因此,非拼到鱼死网破,萨达姆不会轻易放弃抵抗的。
这一战也将不同于阿富汗之战。美国在阿富汗之所以能迅速取胜,绝不仅仅是因为空中打击如电掣雷击般不可抗拒,更是由于有北方联盟的地面部队趁机推进。如果没有北方联盟的地面进攻作内应,塔利班是不可能那么快就冰消瓦解的。而伊拉克的反对派全部流亡在外,尽管美英一再为之撑腰输血,但却是一帮扶不起的阿斗:手中既没有武装力量,国内也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就是说,在伊国内不存在能与美国配合作内应的武装力量。美国希图伊的军队哗变,在唿喇喇大厦将倾之时,部队倒戈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然而,众所周知,萨达姆君临政坛20余年,其统治之严密,如水封气密,多年来那些反对派都无法损其毫发。上次海湾战争对其打击已近乎摧枯拉朽,其军内虽有小小骚动,但都未成气候。因此如将希望寄于军队反叛则近乎于一场并无把握的赌博。
再说,上次海湾战争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又不肯撤出所引发,美国出师有名,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支持,周边国家为其进攻提供了军事基地和后勤支持。而此次情况则截然不同,除英国和以色列外,尚没有第三个国家表示明确的支持,尤其遭到了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可能向其提供前沿基地的大约只有科威特和卡塔尔两个弹丸小国。然而,地狭而兵多,不仅将难以容纳20多万美国大军,而且极易成为伊集中防范或打击的目标。在伊四周如果没有足够的地理空间,庞大的美国陆军不仅难以作机动部署或战役展开;而一旦开战,美军在深入伊腹地,展开内地作战后,如何保障后续的武器弹药和后勤供应也是一个问题。此外,从国内因素说,美国人极其重视其士兵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现重大伤亡,哪怕是只死伤一两千人,美国的舆论就将发生逆转,那时强大的反战呼声将束缚住政府的手脚。人们当不会忘记,当年美国在索马里维和,两名士兵被暴尸街头的场面就曾迫使美国政府做出从索马里撤军的决定。
在阿拉伯世界的心脏地区打一场反对一个伊斯兰国家的战争,没有阿拉伯各国政府的有效支持将是一件非常尴尬而困难的事。美国学者亨廷顿曾于数年前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的战争将主要是在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之间进行。而“9·11”发生当时,布什总统也失语说出了进行“十字军东征”这样的话,让阿拉伯世界震惊。为不造成与整个伊斯兰世界对立的印象和被动局面,美国后来不得不反复强调说,反恐并不是针对伊斯兰教的。但本·拉登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则借机大肆宣传说,美国所要反对和打压的就是整个伊斯兰教,因此美国是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公敌。这一宣传在阿拉伯中下层民众中很有市场,反美国情绪日益高涨。而从战略目标上来说,美国就是要将伊拉克改造成“唯美国之命是从的民主国家”,进而在伊斯兰世界推而广之,在这一盛产石油的地区推销西方民主价值观。因此,美国的这一目标对阿拉伯王室同样是一个威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支持美国打伊拉克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政府支持美国打入伊拉克,这些国家的中下层民众的反美情绪很可能被点燃而引起燎原之火,一旦失去控制,这些亲美的王室和政府都要面临倒台的风险。那时可能真的会演变为一场伊斯兰教与西方的“文明冲突”。
可以预言,一旦开战,美国迅速获胜并非难事。但要占领并改造一个阿拉伯国家则难于上青天。正如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所分析的那样,开始伊拉克人民可能欢迎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美军一旦试图长期占领,伊国内就会发生抵抗运动,民族、教派和政治纷争,从而可能导致全国陷入无政府状态和恐怖活动的滋生和泛滥。而这种状态亦会迅速波及到科威特、沙特、约旦等邻国,从此中东地区将在巴以之外再出现一个战乱之源。美国那时将陷入困境而难以脱身。
此外,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也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据报,上次“海湾之战”美国花费了600多亿美元,但这笔钱主要是日、德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掏的腰包。此次,据推算则至少要花费1000-2000亿美元之巨。可德国和沙特都已申明反对打伊,不愿出钱助战,日本态度则至今也不明朗,鉴于舆论,也不会康慨解囊,看来美国要大部分自己掏腰包了。虽说对这个年产值10万个亿美元的头号强国而言,未必是个负担不起的包袱,但美国财政已首次出现1000多亿美元的赤字,目前经济尚复苏乏力,因此不能不打一下经济算盘。虽说是这场战事将使军火商有利可图,但对整个需要增加投资来刺激的经济美国来说,战争拨款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这对整个经济就有如釜底抽薪了。
仔细观察,我们还能发现,美国政府的态度半年来也经历了一系列微妙的演变。自年中始,美国先是扬言:不论国际社会和盟国支持与否它都将采取单边军事行动进攻伊拉克;同时它还声称,不管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都要打击伊拉克,因为它的最终目标是要萨达姆下台。然而抛开联合国一意孤行将有违于国际准则;而公开要以武力推翻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则有悖于国际法,未免太过霸道;二者都不得人心,由此导致美国在国际社会的空前孤立。因此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反对声中,在英国布莱尔首相的劝说下,美国不得不退而在联合国寻求合法外衣;同时也悄悄地放弃了执意“倒萨”而阻挠武器核查的作法。美国现在的要求只是:伊拉克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武器核查,解除武装,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而不再强调“倒萨”的目标了,也即是说,几个月来,美国已从原来的强硬立场上后退了两步,态度已有了一定的松动。
再分析美国的军事部署。美国国防部估计,要彻底打垮并占领伊拉克,美国需要20万到25万兵力。而美国目前集结到海湾地区的总兵力只有4.8万人左右。而要增运15万人的兵力,至少要有七八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在此期间还要找到足以驻扎和部署这么多兵力的地点,在多数阿拉伯国家反对之下,这不是件易事。如果对伊实行空中打击,战区需要驻留5艘航空母舰,目前虽然有4艘,但报道说,“星座号”和“杜鲁门号”实际上是前往换防“林肯号”和“华盛顿号”的,并非4艘一同驻留在那里待命,这就不象是战前部署了。而安理会决议一通过,美国媒体随即透露出布什批准作战计划的细节:在空军掩护下,陆军将从南、北、西三面采取闪电战术,迅速占领重镇,然后直捣巴格达等等。而这样重大军事机密的透露竟然没有遭到美国国防部的追查!不能不令人怀疑这是美国政府故意放的风,意在向伊拉克施压,迫其就范,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就是说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兵不厌诈的伪作战计划。
最新的障碍是安理会已通过了关于伊拉克的新决议。新决议规定了两步走:先行核查,再由安理会做出伊是否违反决议的判定。这个新决议通过后,中法俄三国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决议中的所谓“严重后果”并不是对自动动武的授权。安理会接到核查报告后,还要再次开会,就伊是否违反决议做出结论。这就剥夺了美国利用联合国决议自动动武的借口。如果美国在安理会做出判定之前即自行动武,那就有悖于联合国的决议,不符合国际行为准则了。因此,安理会的新决议虽然于伊拉克不利,但同时也为美国定下了行为规则,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有所阻碍和约束。因此,可以说这一新决议是世界反战舆论和爱好和平力量的一次胜利,它阻遏或至少延缓了美国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的企图,为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提供了一次机会;同时也挽救了联合国的面子,维护了安理会在解决世界安全问题方面的权威地位。
因此,是和是战,最后取决于伊拉克政府对核查的态度。伊拉克要想避战,关键是不要让美国抓住任何违背安理会决议的借口。现在,伊已按决议要求,于七天之内做出了接受核查的答复。下一步是在30天之内向安理会提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清单,而伊拉克要是真的想避免一战,这也不难作到,如实报告就是。比较难料的是核查过程中的问题。如决议要求:“无阻碍、无条件、和无限制地视察……任何地方、设施、建筑、设备、记录和运输工具,无限制和无阻碍地单独接触任何人员,并同他们在伊拉克内外进行面谈。”这样苛刻的条款极易被美国利用来吹毛求疵,成为伊“实质性违反决议”的口实。所以伊拉克必须放下国家尊严,让核查组“翻它一个底朝天”。如果真的查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允许其销毁就是,还算不上是“严重违反”新的决议。萨达姆是个聪明而狡猾的政客,在挨打送死和屈辱求生之间,他无疑会选择后者。
好在此次核查组的300名专家是从40多个国家由联合国直接招聘的,美国专家只有27名,只占约十分之一,法国25人,俄罗斯22人,而不少阿拉伯国家也派出自己的专家参加了核查组。所以,从组成和招聘方式来看,此次核查组不易被美国操控。核监会主席布利克斯一再申明,他现在虽不敢保证核查组成员中绝对没有间谍,但一经发现有间谍,将命令其立即离开核查组。因此此次人们可以指望他们能写出较为公正而客观的核查报告。
而且核查人员此次深知自己肩负着全球的重托,其责任之大关系到战争与和平,非同小可,决不能授人以柄,因一言不慎而轻启战端。布利克斯明确表示,他的核查组将是公正和中立的,核查员将做到不偏不倚;他需要的是有效而不是挑衅性的核查。
这样看来,尽管美国有意寻战,但世界舆论不顺,而客观限制颇多。而如果在核查过程中伊拉克又俯首贴耳,惟命是从,没有任何阻挠核查和违反决议的行为,这场箭在弦上的战争,正如布利克斯所说“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球”在伊拉克政府的脚下,人们将拭目以待,就看伊拉克如何回应了。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