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向前往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一处有争议的宗教圣地朝拜的以色列军民开枪,当场造成10余人死亡,15人受伤。这是两年多来希伯伦发生的最严重枪击犹太定居者事件,标志着以巴冲突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巴关系再度走到十字路口。
巴武装分子再一次发威
每到周末,希伯伦城中的犹太人都要在以色列军队的重兵保护下前往圣地“始祖墓”———“麦比拉洞”进行朝拜。11月15日,案发时恰好是以色列传统的“安息日”开始不久,所以有更多的犹太人前去朝拜,结果不幸在路上遭到了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伏击。
依惯例,这些生活在希伯伦的居民们在安息日的第一天一定要到市中心埋葬先祖的圣地———“始祖墓”前祈祷。自打巴以暴力冲突发生之后,当地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关系趋于紧张,暴力袭击事件频繁,所以随行护卫的有大批全副武装的国防军官兵。
据目击者介绍,19点30分,当他们步行到希伯伦阿布·斯纳区朝觐通道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两边的高山气势逼人,人们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国防军官兵准备以战斗队形散开掩护人们快速通过山谷通道。就在官兵们即将展开战斗队形的一刹那,左右两边的山头上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冲锋枪发射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向他们飞来,手榴弹就像冰雹一样从他们头顶上砸下来,走在人群前面、防不胜防的国防军士兵简直就成了活靶子,当即倒下一大片,没有受伤的国防军官兵立即操起武器进行还击,但由于对方占据了两边山上的有利地形,所以打得他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现场一片混战。尽管国防军装备先进,武装直升机也迅速赶到现场,不停地向两边的山上发射照明弹,但由于双方近距离交火,所以携带导弹的武装直升机根本派不上用场,怕在混乱中误伤了自己人,救援的人员也无法靠近伤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重伤员在痛苦中死去!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90分钟,对方才借着暮色的掩护撤退,国防军的直升机这才有机会借着大量照明弹的掩护冒险降落在山道上,救走了伤员。
又是激进组织惹的灾难
伏击事件震惊了以色列,这是希伯伦两年来最严重的袭击事件,也是近年来以色列国防军伤亡最惨重的事件。
巴勒斯坦激进的“伊斯兰圣战组织”下属的“圣战旅”声称对伏击事件负责。“伊斯兰圣战组织”叙利亚行动部门负责人阿卜杜拉·萨拉直言不讳地说,此次精心策划的伏击事件是报复以军最近打死了该组织的伊雅德·萨瓦尔利察。以色列国防军声称,萨瓦尔利察是赫赫有名的恐怖分子,他一手策划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数十名以色列官兵和平民的死亡。当以色列国防军试图逮捕他的时候,他开枪拒捕,所以以军当场将其击毙。
居住着14万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主要由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机构控制。根据1997年巴以双方签订的临时和平协议,以军应该撤出除了犹太人定居点以外的所有希伯伦土地。今年10月25日,以军撤离希伯伦大部分地区,但仍然把守着俯瞰该城的两座山头,以保护生活在市中心的400多名犹太定居者。但巴方认为,以军局部撤出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误导舆论。
希伯伦常常成为巴以冲突的导火索,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有据说埋葬着希伯来人始祖亚伯拉罕以及另外两位圣人艾萨克和雅各的墓。长期以来,巴以双方一直就该圣地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此次伏击惨案就发生在埋葬着阿拉伯人、犹太人共同祖先亚伯拉罕的“麦比拉洞”。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把“麦比拉洞”视为圣地,在这里修建了清真寺和犹太教堂。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夺得希伯伦,后来把“麦比拉洞”所在地分为两部分,隔离前来朝圣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时还开辟出一条小路,专供犹太定居者前去祷告。然而,几乎每天都有犹太定居者开车闯入阿拉伯人市场或是巴勒斯坦人走上犹太定居者祷告专用路。
国际社会齐声强烈谴责
针对当晚发生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枪击以色列人事件,以色列政府于15日发表郑重声明,表示震惊,并称这一事件使以巴和谈的希望化为泡影。以外交部发言人吉拉德·米洛说:“这次发生在安息日的屠杀行径是本周来发生的第二起以色列平民被无端杀害的事件。”他说,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不断制造这样的流血事件将“使以巴冲突无法步入政治解决的轨道”。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还谴责巴民族权力机构“没有履行职责”。他说,尽管巴勒斯坦在那里有完备的警察队伍,但是他们没有对肇事者采取行动。
德国外长菲舍尔于16日发表声明指出,德国政府对这一再次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的袭击事件表示最强烈的谴责。这一毫无意义的血腥举动将会使中东地区的暴力冲突进一步升级。阻止暴力冲突持续升级是巴以冲突双方所面临的最优先任务。只有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巴以双方带来永久的和平与真正的安全。
同一天,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采取措施,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呼吁以色列不要进行报复,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寻找解决巴以冲突的办法。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雅科文科谴责了希伯伦枪击事件,认为这一事件不仅使巴以关系更趋紧张,而且将破坏国际社会解决中东问题的调解努力。他还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表现出政治责任心,不要让极端分子破坏该地区建立和平与安全的阴谋得逞。雅科文科说,俄罗斯、美国、欧盟和联合国4方正在制定一项分阶段解决巴以危机的计划,这项计划将包括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和全面解决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关系。
以军报复行动迅速升级
枪击事件发生后,以色列政府除了严厉的指责外,还采取了异常凶猛的报复行动:全副武装的以军官兵和一个坦克团包围了希伯伦的一家巴勒斯坦人的房子,他们认定屋主是这次伏击事件的主谋,喝令他出来投降。
以军的喊话只招来了一阵射击,所以以军坦克立即向这幢房子发射炮弹。16日凌晨2时30分,两架以色列国防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出现在加沙上空,接连向一家巴勒斯坦金属制品厂发射了5枚空对地导弹,将整幢厂房变成了一片火海。以色列国防军随后证实了这次袭击行动,声称这家工厂是被巴勒斯坦人用来袭击以色列的,此次伏击行动中所用的迫击炮弹和火箭弹就是这家工厂制造的。
11月17日深夜,30多辆以色列军坦克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入侵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南部。以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向巴安全部队加沙总部发射了至少10枚导弹,摧毁了巴安全部队加沙总部。
以巴双方都有意见分歧
枪击事件不仅让以巴和平前景更加渺茫,还使以色列政府内部争权夺力的斗争更加激烈,袭击使看守内阁总理沙龙和外长内塔尼亚胡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当天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内塔尼亚胡要求立刻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全面进占约旦河西岸巴控区,并在巴以边境修建“安全隔离区”。沙龙则表示,现在全面摧毁巴临时权力机构不太现实,因为这需要召集大批预备役军人。至于是否驱逐阿拉法特,沙龙表示,问题不能光靠“喊口号”解决。
对于枪击事件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不仅以色列内部存在巨大的意见分歧,巴勒斯坦各派之间的意见也同样水火难容。哈马斯以“人肉炸弹”闻名于世,长期以来就是一支作风硬派、桀骜不驯的力量。
阿克萨烈士旅成立之初的目的是监督和必要时干涉哈马斯的过激行动。但事态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阿克萨烈士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针对以色列人的、不逊于哈马斯的激进组织。巴勒斯坦分析人士阿玛德一语道出个中原由:巴勒斯坦内部力量正在通过殉难式的袭击活动收拢民意。
多年来,哈马斯和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就一直明争暗斗。表面上哈马斯在1993年臣服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在近半个世纪来的抵抗运动中,哈马斯的民意支持率迅速攀升。据巴勒斯坦统计部门最新一次调查报告显示,法塔赫目前的支持率为28%,哈马斯也有22%的支持率。
法塔赫元老级人物阿尔·阿迦指出,哈马斯漠视法塔赫代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命令,造成很多消极后果。首先是给世人留下一种印象:巴勒斯坦政府无力驾驭内部各派力量,哈马斯总是表现一副“国中国”的势头,处处和政府叫板。其次,哈马斯的强硬立场使处境本已艰难的阿拉法特雪上加霜。“哈马斯的做法只能帮美国和以色列的忙,他们正想借反恐问题把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的土地”。
据分析人士介绍,其实,法塔赫所面对的决不仅仅是哈马斯问题,即使哈马斯停止袭击行动,巴勒斯坦境内仍有多如牛毛的军事组织或准军事组织会时不时地给以巴关系制造麻烦。
国际社会进行和平努力
以巴冲突也许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最难处理的问题,以前的种种和平努力都基本上化为泡影,但国际社会并未因此而退缩。11月19日,欧盟中东特使莫拉蒂诺斯抵达中东,开始了他的新一轮斡旋工作。欧盟中东特使莫拉蒂诺斯再次抵达中东地区,以便与中东地区有关方面就最新局势发展进行会谈。他的此次中东之行首先从埃及开始,并与埃及外交部长马希尔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就以色列的新威胁和试图要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问题交换意见。
据欧盟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莫拉蒂诺斯在中东期间,将强调欧盟对阿拉法特的支持,重申欧盟一直坚持的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民合法代表的立场,坚决反对以色列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的图谋。另外,莫拉蒂诺斯还携带了欧盟做出的承诺,即在未来的阶段,欧盟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欧盟不会对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压力。
据报道,由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组成的中东和平斡旋四方也将于今年12月确定中东和平“路线图”。根据“路线图”,2005年将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路线图”是根据欧盟的中东政策制定的,该“路线图”的目的是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并不是要取代现有的和平方案和联合国决议。
舆论认为,欧盟特使加紧斡旋中东争端,很显然,欧盟要加强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阿拉法特在困境中前行
以巴冲突似乎走进了“和平怪圈”,不仅和平遥不可及,连最重要的当事人阿拉法特和沙龙也都困境缠身。9月11日巴勒斯坦内阁全体辞职后,阿拉法特直到10月29日才正式公布了新内阁名单,并被巴勒斯坦议会以56票对18票的压倒多数通过。阿拉法特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组阁,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目前的处境。
在巴勒斯坦内部的确存在着舆论所说的改革派和保守派;而且存在着跟随阿拉法特流亡突尼斯返回人士与当地斗争中产生的新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巴勒斯坦政府表现无能与官员腐败。巴勒斯坦议会内部要求阿拉法特进行彻底的政府改革的呼声也很强烈,要求改革的议员们不仅要求巴勒斯坦领导层能增加政府运作的透明度,还要求他们的工作更加有效与专业化。
现在的巴以局势事实上处在僵持状态,阿拉伯和以色列自身已无法实现和解。所以只能由实际上是美国领唱的“四重唱”来联合解决巴以问题。他们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为了显示“公正”,既要考虑阿拉伯方面的意见,又要照顾以色列的利益,因而双方都作出让步是必然的。尽管他们都不太情愿,表示不会全盘接受,但舍此却又别无他途。
阿拉法特的组阁就是在这种国际氛围下进行的。可以说他一直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在国际上,“四重唱”的中东和平计划的确融进了阿拉伯方面的一些意见,特别是美国特使伯恩斯最近一次来中东带有被西方媒体称为“路线图”的具体内容。但这个“路线图”要启动在巴勒斯坦方面却是以“彻底的政治改革”为前提的,而且必须包括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行动。
其实美国所要的巴勒斯坦“彻底的政治改革”,最主要的就是阿拉法特必须退出政治舞台,最多做个挂虚名的“领导人”。这些当然是阿拉法特不愿意,也不可能接受的。但是在美以公开不要阿拉法特这个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情况下,他仍千方百计地坚持组阁工作,为的就是表示他仍然在巴勒斯坦拥有相当的号召力和控制力,委曲求全地希望美国能给他机会,在他手上完成巴勒斯坦立国的愿望。毫无疑问,阿拉法特目前面临空前的挑战。从美国对这次巴勒斯坦新内阁获通过评述说“没有什么新印象”和以色列仍然阻止加沙议员与会投票来看,美以不可能接受这个巴勒斯坦新政府。“与原来内阁几乎相似”的新政府也很难达到布什总统的要求:巴勒斯坦当局“必须进行重大的民主和有关安全问题的改革”、“领导层必须是不跟恐怖主义妥协”。阿拉法特曾经许诺明年1月20日将举行巴勒斯坦大选。大选能否如期举行现在看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美国和以色列是否允许它可以按期举行大选。
沙龙,先保住位子再说
与阿拉法特相比,沙龙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翻开近几天的以色列报纸,人们发现见报率最高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看守内阁总理沙龙,另一个是看守内阁外长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政府总理通常由议会第一大党的党主席担任。在右翼势力坐大的情况下,利库德在与以色列另一大党工党的竞争中获胜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现在的悬念是,谁将出任利库德集团的领袖。可以说,谁在11月28日利库德集团选举中获胜,谁就是下一届以色列总理。于是,一场激烈的总理宝座争夺战在利库德两位实力派人物中间打响了。拥有30万名党员的利库德集团在这次的党内选举中,在沙龙和内塔尼亚胡之间推选一人,代表该集团参加提前在明年1月28日举行的大选。据以色列公共电视台报道,利库德集团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会议上决定,在初选中落选的一方将担任利库德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并出任外长一职。
虽然大选要在1月底举行,但一场激烈的竞赛现在已经开始了。以色列目前面对的头号问题是如何解决巴以冲突。冲突不解决,以色列就没有安全可言。所以,巴勒斯坦问题是利库德两大候选人的焦点话题。11月12日,内塔尼亚胡在特拉维夫举行的利库德集团大会上公开说,如果他当选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参加明年1月的大选,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将成为他的政纲。
而看守内阁总理沙龙则显示出了其“温和”的一面。在13日晚间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居然表示,一旦巴极端分子停止恐怖袭击,他有信心与巴方达成一个最终的和平协议,并认为这是救治以色列经济的惟一良药。
当电视台主持人问及“巴勒斯坦建国是否不可避免”时,沙龙说,巴勒斯坦已经建立起所有的政府机构,包括总统和内阁,而且已有104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所以“巴勒斯坦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国家了”。
沙龙的竞争对手内塔尼亚胡决非等闲之辈。他曾在1996年至1999年担任总理一职,但在3年前被迫退出政坛,而且一度为丑闻困扰。最近他能顺利复出,可见非同一般,特别是在党内有一批铁杆支持者。在外人看来,沙龙对巴勒斯坦的政策已经够强硬的,但内塔尼亚胡却多次指责沙龙对阿拉法特太软弱,不愿将他驱逐出巴勒斯坦,导致以色列遭到接连不断的自杀性爆炸。他的另一个优势是年龄,他今年才53岁,要比沙龙小20岁。而且他能言善辩,是操纵媒体的高手。他的充满激情的演说往往能打动人心。相比较而言,沙龙在这方面则比较差。他不但体态臃肿,而且说话直来直去,经常得罪媒体。
据报道,内塔尼亚胡准备把重点放在经济与安全上,而不是外交事务上。内塔尼亚胡11月7日出任外长的第一天,就向自己的上司沙龙发难。他指责沙龙在任期内将以色列经济搞得一团糟,使以色列“陷入可怕的深渊”。内塔尼亚胡主张减税,打破垄断和进行私有化。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人虽然分歧不小,但只是一些竞选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同属右翼,主张对巴勒斯坦人强硬,最多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而已。
以巴难以走出“和平怪圈”
前一段时间,巴以局势让人看到些许的希望:巴以双方恢复了安全接触;法塔赫和哈马斯据称正在开罗磋商为期3个月的停火事宜。然而,接连发生的袭击事件却粉碎了人们对巴以局势的乐观情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我为这种恐怖袭击深感震惊,呼吁所有的巴勒斯坦组织停止一切毫无人性的暴力行径!”
沙龙领导的以色列现任政府素以强硬著称。“9·11”事件为以色列趁机镇压巴反抗力量提供了借口。一年多来,以色列搭“反恐便车”追随美国,大肆推行“先发制人的策略”,将巴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和自杀式人体炸弹袭击统统打成“恐怖活动”,甚至污蔑阿拉法特为首的巴民族权力机构“支持恐怖主义”,应当推翻和取缔。以色列在撇开中东和平进程的同时,以保障安全为由,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军事上打击巴勒斯坦各派的武装力量,并以“定点清除”政策不断暗杀哈马斯等巴激进派别的领导人。以色列的强硬政策不仅使巴以和谈深陷僵局,也令巴内部改革进程举步维艰。最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比沙龙还要强硬的内塔尼亚胡上台,以巴局势将更难以想象。
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内塔尼亚胡表现得如此强硬,其实是在“唱高调”,只是为选举做姿态,抓住选民渴望安全的心理,目的是把沙龙赶下台。一旦他坐上总理宝座,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极端,而会调整政策,使政府更加中立、温和。
不管是沙龙,还是内塔尼亚胡上台,巴以冲突在最近的将来都难以得到平息,甚至很有可能会继续恶化。就拿相对温和的沙龙来说,虽然他表面上说愿意谈判,但他的谈判是建立在巴勒斯坦人做出重大让步的基础之上的。沙龙认为,只有用武力打得巴勒斯坦人无还手之力,他们才会做出让步。有分析人士指出,巴以冲突恐怕要等到伊拉克问题解决后才有望得到解决。只有在美国的强力干预和压力下,以色列才有可能同巴勒斯坦人坐到同一张谈判桌上来。
当前,在巴内部围绕组阁等改革问题纷争激烈的同时,以色列全面打压巴勒斯坦的计划却更加变本加厉,而已历经十余年坎坷的巴以和谈成果又有可能付诸东流,加之国际反恐大气候和中东冲突小气候的双重影响,都将对阿拉伯方面和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巴以和谈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必将更加艰难曲折。(凌子)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