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亚平
最近一段时间,中东一直是世界传媒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美国倒萨的战鼓越擂越响,另一方面是以色列政府解体,原定明年11月份的大选提前到1月举行。关注中东的人们注意到,以色列的这次大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巴以冲突和中东和平的未来。有识之士指出,以色列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利库德似乎稳操胜券
翻开近几天的以色列报纸,人们发现见报率最高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看守内阁总理沙龙,另一个是看守内阁外长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政府总理通常由议会第一大党的党主席担任。在右翼势力坐大的情况下,利库德在与以色列另一大党工党的竞争中获胜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现在的悬念是,谁将出任利库德集团的领袖。可以说,谁在11月28日利库德集团选举中获胜,谁就是下一届以色列总理。于是,一场激烈的总理宝座争夺战在利库德两位实力派人物中间打响了。
拥有30万名党员的利库德集团在这次的党内选举中,在沙龙和内塔尼亚胡之间推选一人,代表该集团参加提前在明年1月28日举行的大选。据以色列公共电视台报道,利库德集团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会议上决定,在初选中落选的一方将担任利库德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并出任外长一职。
虽然大选要在1月底举行,但一场激烈的竞赛现在已经开始了。以色列目前面对的头号问题是如何解决巴以冲突。冲突不解决,以色列就没有安全可言。所以,巴勒斯坦问题是利库德两大候选人的焦点话题。11月12日,内塔尼亚胡在特拉维夫举行的利库德集团大会上公开说,如果他当选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参加明年1月的大选,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将成为他的政纲。
而看守内阁总理沙龙则显示出了其“温和”的一面。在13日晚间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居然表示,一旦巴极端分子停止恐怖袭击,他有信心与巴方达成一个最终的和平协议,并认为这是救治以色列经济的惟一良药。
当电视台主持人问及“巴勒斯坦建国是否不可避免”时,沙龙说,巴勒斯坦已经建立起所有的政府机构,包括总统和内阁,而且已有104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所以“巴勒斯坦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国家了”。
沙龙日前还批评内塔尼亚胡呼吁推翻阿拉法特的言论过于冲动。他说:“光靠口号和戏法,是无法让我们取得安全的。以色列人民要的是一名负责任的领导人。过去的经验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能不经考虑地冲动行事。一名负责任的领导人是不会因为渴望复仇而采取行动的。”
“温和”的右翼占上风
沙龙坚持控制巴勒斯坦领土,并在他的任期内大量扩建以色列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土地。但这位将军并非总是呈匹夫之勇,他同时还是个现实主义者,在右翼阵营里以“温和派”的姿态出现。与更强硬的内塔尼亚胡不同,沙龙同意有条件地让巴勒斯坦建国。此外,沙龙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任不到两年,居然7次访美,这是他的任何前任都没有享受过的“殊荣”,可见他与美国的关系非同一般。特别是当伊拉克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选民一般不希望像内塔尼亚胡这样一位曾经失败的总理重新回到总理府。一些分析家说,沙龙把大选的日子定在1月28日,是个聪明的选择,因为到那时候美国的“倒萨”行动很可能已经开始,整个以色列要处于战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一般认为,让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来领导可以给他们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沙龙是目前以色列最合适的人选,比其他任何人都有优势。
但内塔尼亚胡也非等闲之辈。他曾在1996年至1999年担任总理一职,但在3年前被迫退出政坛,而且一度为丑闻困扰。最近他能顺利复出,可见非同一般,特别是在党内有一批铁杆支持者。在外人看来,沙龙对巴勒斯坦的政策已经够强硬的,但内塔尼亚胡却多次指责沙龙对阿拉法特太软弱,不愿将他驱逐出巴勒斯坦,导致以色列遭到接连不断的自杀性爆炸。他的另一个优势是年龄,他今年才53岁,要比沙龙小20岁。而且他能言善辩,是操纵媒体的高手。他的充满激情的演说往往能打动人心。相比较而言,沙龙在这方面则比较差。他不但体态臃肿,而且说话直来直去,经常得罪媒体。
据报道,内塔尼亚胡准备把重点放在经济与安全上,而不是外交事务上。内塔尼亚胡11月7日出任外长的第一天,就向自己的上司沙龙发难。他指责沙龙在任期内将以色列经济搞得一团糟,使以色列“陷入可怕的深渊”。内塔尼亚胡主张减税,打破垄断和进行私有化。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选民对经济状况不满,对失业率上升和收入减少失望,但大敌当前,还是以安全为第一要务,所以只谈经济很难赢得多数选票。值得指出的是,这两人虽然分歧不小,但只是一些竞选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同属右翼,主张对巴勒斯坦人强硬,最多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而已。
巴以冲突难去病根
以色列是个党派林立的国家,议会现有的120个席位被18个政党瓜分。利库德集团现在是以色列第一大党。民意测验表明,利库德在下一次大选中继续执政几成定局,而且如果沙龙代表利库德参选,利库德集团预计将在大选中赢得比上届多三分之一的席位。工党现已沦为第二大党,而第三大党则是极端正统的犹太教党沙斯党,该党近20年在以色列政坛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利库德和工党权力斗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党派。
但是,不管是沙龙还是内塔尼亚胡上台,巴以冲突在最近的将来都难以得到平息,甚至很有可能会继续恶化。内塔尼亚胡的强硬主张就不用说了,就拿相对温和的沙龙来说,虽然他表面上说愿意谈判,但他的谈判是建立在巴勒斯坦人做出重大让步的基础之上的。沙龙认为,只有用武力打得巴勒斯坦人无还手之力,他们才会做出让步。有分析人士指出,巴以冲突恐怕要等到伊拉克问题解决后才有望得到解决。只有在美国的强力干预和压力下,以色列才有可能同巴勒斯坦人坐到同一张谈判桌上来。就内政来说,沙龙表示他当选后,新内阁要比过去小些,不会任命像上届联合政府那样多的部长,以免内耗太多,影响决策。
但一些分析家也指出,内塔尼亚胡表现得如此强硬,其实是在“唱高调”,只是为选举做姿态,抓住选民渴望安全的心理,目的是把沙龙赶下台。一旦他坐上总理宝座,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极端,而会调整政策,使政府更加中立、温和。毕竟,对巴勒斯坦人一味的血腥镇压,只能招致更多的报复。
工党立足于一拼
工党的新领导人选举日期已定在11月19日。工党现任主席、前国防部长本—埃利泽、现任海法市市长米茨纳和议员拉蒙将就这一职位展开角逐。
那么,工党为什么会处于下风并难转颓势呢?由于工党一直主张与巴勒斯坦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矛盾与分歧,被认为是以色列的左派,与和平进程联系更为紧密。遗憾的是,自2000年9月爆发巴勒斯坦起义以来,和平进程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以色列人在2000年看到,当时的工党政府总理巴拉克向巴勒斯坦当局做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让步,却依然没有取得期待已久的和平。以色列人说,温和的工党不行,只有强硬的利库德才能保护他们。
但工党并非没有一点希望。毕竟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以色列的政治向来是千变万化的。工党可以利用自己的温和派优势,争取和平人士的支持,期待奇迹的出现。工党现在要做的有4件事:一是选一个得力的、能赢得选民的好感和支持的候选人;二是要善于利用目前看守政府的弱点;三是打好经济牌。以巴冲突爆发以来,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不仅没有给以色列带来他们所期待的安全与和平,反而使国内政治局势动荡,经济萧条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从最近陆续公布出来的一些数字看,以色列经济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下滑,过去几十年来保持持续增长的风光不再重现。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令人悲观的灰色景象。投资者和旅游者望而却步,失业率有史以来头一次上了两位数;四是争取阿拉伯人的支持。沙龙2001年轻松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100万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拒绝投票。如果温和的工党把这100万选民争取过来,应该说有很大的胜算。阿拉伯人组建的政党虽然未必愿意与工党组成联合政府,但毕竟反对沙龙的铁血政策,至少可以与工党形成左翼阵营,来与利库德的右翼叫板对阵,一决胜负。
不管怎么说,虽然以色列的大选要等到明年1月,但谁是下一届总理,可能到11月底就能见分晓了。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