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中东和平进程特使莫拉蒂诺斯要求与陷入以色列军队重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会面,但以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了莫拉蒂诺斯。这已经不是以方首次不给欧盟面子。
今年4月初,巴以局势骤然吃紧,欧盟理事会在连夜进行磋商后,决定派遣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和当时轮值主席国西班牙的外交大臣皮克奔赴中东斡旋,并面见阿拉法特,以求化解危机。然而,以色列以安全为由拒绝了欧盟代表会见阿拉法特的要求。许 多欧洲媒体将其解读为以色列给欧洲的“难堪”,甚至“侮辱”。
近两年来,巴以局势跌宕起伏,变化莫测,每次危机出现时,总少不了欧盟的声音和欧盟外交官忙碌的身影。但是,活跃归活跃,欧洲斡旋巴以冲突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究其原因,巴以冲突复杂难以调解当然是关键,美国的刻意排挤和欧盟相对平衡的立场让以色列不满也是原因。但欧盟屡屡不被以色列“看在眼里”,说到底还是实力不济,特别是没有政治实力,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一个声音”。
冷战结束后,欧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版图的不断扩大,欧盟自然要求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与其经济实力相符的角色,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欧盟的这种愿望在巴以问题的斡旋上反映得淋漓尽致,它不断加大外交努力的投入,无论是劝说双方为暴力冲突降温,还是倡导召开四方会议,功劳虽然不算显著,但苦心造诣有目共睹。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虽然在经济上实力凸显,但政治一体化上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成员国的外交与防务权力并没有过渡给欧盟。所以,欧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形成统一的声音,说话自然缺少分量。其实,欧盟在以色列“丢面子”的事何止这两档。今年年关前后,同样是去会见被围困的阿拉法特,以色列在让索拉纳吃“闭门羹”的同时,却把这份面子给了美国的退休将军津尼,谁重谁轻?不言自明。
追求和实现政治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只有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成为“巨人”,欧盟在外交上才会少些目前的尴尬和无奈。冯坚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