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新华社驻耶路撒冷首席记者 今天,以军对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阿拉法特的官邸的围困已进入第5天,据以色列电台报道,阿拉法特仍然拒绝向以色列提供其身边人员名单。以色列方面早些时候也拒绝向巴方提供要求阿拉法特交出的嫌疑人员名单。自19日发动围困阿拉法特官邸军事行动以来,以色列方面就把阿拉法特交出以色列通缉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作为解除对阿拉法特围困的条件。
目前,阿拉法特和大约200名巴勒斯坦人仍然被困在官邸仅剩的一座三层小楼中。阿拉法特官邸内的绝大部分建筑物已经被以军摧毁,官邸的水电供应以及电话线路也已被切断。22日下午,以军还引爆了预设在阿拉法特办公楼附近的炸药,导致办公楼东侧部分被毁。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拉迪纳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敦促美国立即进行干预,否则官邸的对峙可能引发一场对阿拉法特和随从人员的“大屠杀”。
这是继今年4月“防卫墙军事行动”后,以军第3次大举围困阿拉法特。与以往相比,以军的此次行动更加咄咄逼人,阿拉法特能否像上次一样化险为夷?以色列为什么这样有恃无恐?以军一次次地围困阿拉法特用意何在?昨天晚上,本报记者通过国际长途采访了正在阿拉法特官邸现场采访的中国记者明大军。
国际社会齐声反对以军不会轻言让步
明大军分析说,以色列在19日爆炸发生后采取的所有行动都是旨在尽一切可能对阿拉法特进行孤立和恐吓,围困阿拉法特并逐一炸毁其官邸建筑物目的是尽量减少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使得官邸内的生活难以为继,迫使阿拉法特主动选择离开官邸,达到“强行驱逐”或者“逼迫流放”的目的,在达到目的之前,以色列绝不会自动放弃美伊开战前的良机选择让步和妥协。
今天,国际社会继续呼吁以色列立即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官邸的围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则宣布,国务卿鲍威尔21日晚就与沙龙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电话交谈,明确向沙龙表示以军行动“恶化了局势”,是违背布什的有关中东和平目标的,并向沙龙转达了布什对此事的“严重关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昨天在安理会关于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公开会议上发言,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围困。欧盟高级代表、英国外交大臣、希腊外交部发言人、俄罗斯外长事后均发表声明表示不赞成以色列通过这种手段解决巴以问题。
以色列国防部门决策层22日作出决定,要求以军停止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官邸的摧毁行动,但继续对官邸实施严密围困。据以电视台报道,以军在接到这一命令后停止了对官邸建筑物的摧毁,并于当天傍晚时分将官邸内的推土机陆续撤出。目前,以军仍在官邸周围地区部署重兵。
对此,明大军明确表示,推土机的撤出丝毫不意味着以军在国际压力下作出了让步和妥协,实际的原因是目前整个阿拉法特官邸只剩下最后一座千疮百孔的办公楼,推土机已经完成任务,以军撤出推土机仅仅是撤出一个派不上用场的工具而已。
围困阿拉法特转移视线大选之前沙龙另有盘算
巴勒斯坦内阁部长埃雷卡特昨天与以色列军方就解除对阿拉法特围困僵局的问题举行了4天来的首次会谈,但没有任何结果。
阿拉法特官邸内食品、饮用水和急救用品所剩无几。应巴勒斯坦方面的要求,以色列军队22日晚间同意向被困的阿拉法特官邸内运送部分物资,以满足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明大军分析,实际上,以色列并不想把阿拉法特逼上绝路,阿拉法特很可能和上次一样化险为夷。以色列这次行动的目的并不是抓人,而是孤立和驱逐阿拉法特,彻底推翻阿拉法特在任期间签订的以《奥斯陆协议》为基础的一系列协议,实现巴以局面的重新洗牌。
以色列对阿拉法特的一系列围困表明,只要以色列愿意,它随时可以对阿拉法特的人身或生命直接构成威胁,直接“去掉”阿拉法特。但问题是阿拉法特的存在对于以色列沙龙政府不无意义,对阿拉法特动武可以适时地缓解以色列国内因恐怖爆炸事件引起的普遍不满,将阿拉法特作为替罪羊推出去,可以转移国内视线。再加上以色列大选将近,沙龙政府需要借此提高自己在选民中的威信。“现在,沙龙是矛,阿拉法特是盾,就像没有了盾,无法反衬矛的尖锐。”明大军说。
局势对以有利反恐只是借口
明大军分析,目前巴以局势正在朝沙龙预想的方向发展。尽管数千名巴勒斯坦人不顾以色列禁令,在午夜走上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巴控城镇街头,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声援被围困在拉姆安拉官邸内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但这都不能改变因受困而使阿拉法特的声望又一次遭受严重打击的事实,不能改变以色列可以将阿拉法特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事实。
明大军说,目前,以色列国内对此次事件普遍反应平静,阿拉法特的存在没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表明他们已经对和谈失去信心。对沙龙政府的屡屡动粗表示认可,在此背景下,沙龙政府的设想很可能会实现。
以色列为何能够一次次地大打出手为所欲为?明大军认为,主要原因是“9·11”之后,打击恐怖主义成了以色列手中最便利的出击工具,尽管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经站出来宣布对19日发生的爆炸事件负责,但仍然阻挡不了以色列对阿拉法特动武时使用这个借口,很明显,所谓打击恐怖主义,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借口。(本报记者张卉)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