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许多媒体纷纷报道,9月12日晚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将播出一部独家纪录片———两名本·拉丹的高级助手
将首次在片中披露他们如何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半岛电视台还在9月5日播放了该纪录片的预告片,一时间吊足
了所有人的胃口。但令人颇为意外的是,9月8日的《星期日泰晤士报》突然刊登长篇报道,将这部纪录片中的“独家猛料”
来了个提前“曝光”!文中写到,两名基地头目说他们本打算驾驶飞机撞向美国境内的核电站,还声称,他们“还要发动1000
次像这样的袭击”。
见到“基地”头面人物《星期日泰晤士报》称,这是自“9·11”以来,拉丹“基地”组织头目首次全面袒露自己
的“心声”。负责采访任务的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首席调查记者尤里·福达。之前他还曾亲自采访过本·拉丹,并将采访过程
拍成纪录片。今年6月,在一名中间人的联系安排下,他只身来到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开始了采访行动。到达之后,几个中间人
立刻给他戴上眼罩,并领着他七弯八绕了好久,才带他来到了两名“基地”头目藏身的地方———一套有6间房子的公寓中。
接受采访的两名“基地”头目分别是38岁的哈里德谢克·穆罕默德和30岁的拉姆兹·本纳什布,他们都是FBI
目前“最想抓到”的恐怖分子。尽管FBI悬赏2500万美元的高价欲将他们捉拿归案,2人却至今逍遥法外。哈里德谢克
是“基地”组织“军事委员会”的主任,该委员会的任务就是专门出点子,如何对美国境内“潜在的目标建筑”发动袭击。另
一名本纳什布则是该委员会在德国分部的负责人,在德国汉堡,他曾和“9·11”首名劫机犯穆罕默德·阿塔同住一套公寓
。《星期日泰晤士报》写到,记者尤里·福达在那里和2人呆了整整48小时。采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哈里德谢克在说话,本
纳什布话语不多,看上去他更被动一点,他席地坐在地板上,身旁摆放着数台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记者福达采访之后得出
结论,这人能力不可低估,很有可能就是“拉丹第二”。本纳什布是也门人,也是2000年10月美国军舰“科尔”号爆炸
案的重要嫌疑人之一,在那次爆炸案中,17名美军水兵丧生。哈里德谢克则是1993年世贸大楼爆炸案的头号恐怖分子拉
姆兹·约瑟夫的舅舅。约瑟夫目前被判处终身监禁。
本想驾飞机撞击核电站在“半岛电视台”的独家采访中,二人将“9·11”称作“神圣的星期二”,世贸大楼的倒
掉和数千无辜者的死令他们感到“无比荣耀”。哈里德谢克说:“当初策划这次攻击的时候,是希望死的人越多越好,并在美
国土地上给美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二人所披露的情况令人震惊。他们谈到了如何策划、安排整个死亡飞行任务的详细经过
。其中一位还声称本·拉丹现在“活得好好的”。在采访中,2人断断续续地披露了如下鲜为人知的细节:第一,劫机分子第
四个目标是国会山,而非白宫。但由于93航班上的乘客和恐怖分子殊死搏斗,最终劫机者未能得逞,飞机坠毁在宾州。第二
,起初酝酿恐怖袭击计划的时候,是准备把劫持的飞机撞向核电站。但是后来他们否决了这个计划,因为担心“可能造成无法
控制的结果”。不过,核设施依然有可能是“基地”组织未来的袭击目标。第三,早在1999年,基地组织“军事委员会”
就已经作出了将针对美国发动一次大规模自杀袭击的决定,并称这次行动为“一次美国境内殉难行动”。1999年夏天,“
9·11”恐怖袭击行动的头头————穆罕默德·阿塔和其他几个关键劫机分子一起,被召集到了位于坎大哈的基地“战争
委员会”听候调遣。
用大学系科命名袭击目标二人更透露,在阿塔等劫机分子2000年夏天前往美国的飞行学校进行飞行训练之前,“
基地”组织曾4次派出侦察小组到美国进行“实地考察”。自从1992年以来,阿塔就一直是一名潜伏在德国的“基地”成
员。去了美国之后,阿塔就通过因特网和德国的本纳什布进行联系。在网上,阿塔把自己的身份伪装成一名在美国留学的学生
,而本纳什布则成了他远在德国的“女朋友珍妮”。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他们把恐怖袭击目标用大学里科系的名字来称呼。比
如在他们联络的时候,“世贸双塔”成了“城市规划系”,是“留学生”阿塔所学的“专业”。除此之外,“国会山”成了“
法律系”,而五角大楼则是“美术系”。为了对“城市规划系”、“法律系”还有“美术系”发动袭击,他们从“基地”组织
所谓的“烈士部”中招募参加劫机自杀行动的人,在“基地”组织中,这批人被叫作“肌肉”,相当受人尊重。据称,这个“
烈士部”目前依然很活跃,而且积极报名加入“烈士部”的“烈士们”络绎不绝,“基地”组织从来都不缺“肌肉”。本纳什
布说,他曾希望成为第20名劫机分子,但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签证进入美国。
接受采访的两名“基地”头目:哈里德谢克(右)和本纳什布。资料图片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