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伊拉克频遭美英战机轰炸 攻伊之战如箭在弦?专题 > 正文

美国攻伊呼声越来越紧 记者实地探访伊国内迎战气氛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28日13:38 新民周刊

  美国攻伊的呼声一天紧似一天。伊拉克国内的迎战气氛如何?伊拉克人民到底在想些什么?近日,《凤凰卫视》中文台主持陈晓楠、郑浩踏上了这片水比油贵的土地,他们采访期间的所见所闻,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伊拉克。8月21日,两位主持人在紧张工作之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紧张的应该是政府,老百姓只是很无奈

  记者:走下飞机、见到伊拉克人时的一刹那,你们当时的感觉怎样?

  陈晓楠:我们是夜里进入伊拉克的,整个城市看上去很恬静。通过海关的一刹那,踏上伊拉克国土的第一步,我们竟戏剧性地踩在了伊拉克人表达愤怒的情绪上。机场中间的过道上写着“DOWN USA(打倒美国)”,而且隔几步就有这样的字眼,我们就这样走进一种反美的情绪中。当地人在接受采访时,只要谈及美国都是“我恨他们”。

  记者:采访期间,伊拉克给你们怎样的感受?

  陈晓楠:一踏入中东的机场,发现很多人对我们的摄像机特别好奇,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羞涩、腼腆,而是马上冲过来让我们拍,甚至连小孩子也拥堵在镜头前。中东人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沉郁,他们很开朗、大胆。去伊拉克之前,我们以为大战前的气氛可能会很紧张,但后来感觉紧张的是政府,而不是人民。老百姓只是很无奈,他们可能觉得日子总要过下去,不可能每天猜测仗何时开打。我们采访了很多人,他们都说“我们不管美国人什么时候打,那是他们的事,只要他们来,我们就跟他们干”,这种无奈的回答比较普遍。

  记者:你们采访时有没有人跟踪?有没有受到限制?

  陈晓楠:非常严格。在伊任何地方,只要举起相机,旁边必须有一个政府派来的新闻官。我们到达伊拉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他们的新闻部交涉。在巴格达,总统府非常多,政府认为敏感的地方也很多,结果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是敏感的。我们拍阅兵广场时,整个广场只有一个角度可以拍,如果不遵从他们的规定,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此前曾有一个英国记者拍了一张总统府的照片,由于没有得到伊政府的同意,结果被当作间谍处决了。

  有一次郑浩在拍摄时,旁边一个持枪的士兵,经常要把他推开看看镜头里拍了些什么。我们离开伊拉克出海关时,所有的录像带都要封箱,里三层外三层,封到无法打开为止,而且还要在封箱条上盖无数个章,以证明拍摄时有新闻官“陪同”,不可能再放进任何东西了。只有新闻部放心了,你才能出关。在那儿每个人都很小心,政府也很小心。

  记者:拍摄时万一拍“错”了怎么办?

  郑浩:在拍食物分发中心时,我跟随一个家庭,从分发中心一直跟到他们把食物推回家,大概有半个多小时没有在新闻官眼皮底下。结果该新闻官非常着急,四处找我,找到我后大发雷霆,当着众多村民的面大声训斥我。现在想起来,他可能也在为自己着想,因为新闻部把我们交给他,万一有什么闪失,他可能也会脱不了干系,所以很害怕。我们印象较深的是,伊拉克人无处不在提防着外国人,他们可能担心一些重要而敏感的线路可能会被当作轰炸的目标,其实这是徒劳的,因为卫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在有些地方他们还是提防着你。

  陈晓楠:他们普通民众也不能拍照,照相机在伊拉克几乎毫无用处。我们在游乐场里看到很多孩子玩得很高兴,但没有一个人拍照。在整个巴格达,没有一个地方是允许随便拍照的,如果要拍,必须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我们有时出去拍摄,因为天太热,摄像师在车里举一下摄像机,司机都会很小心地说一句“等一下把摄像机放下去”。那里每个人的警惕性都很高,而且这个社会非常严苛,有时候是不容分说的。

  他们说自己不恨美国人和美国文化,只恨美国政府

  记者:伊拉克人就那么仇恨美国?

  陈晓楠:有两个层面,一是伊拉克现在的生活水平同十几年前相差太大,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挫折,在一种长期的仇视教育下,他们就用最简单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但这里面还有更复杂的东西——伊拉克人在公共场合要使用公共语言,因为在高压统治下,他们不可能会说反政府和亲美国的话。另外,我觉得这可能还同他们长期受美国的威胁有关,里面可能有一些气话。

  记者:你认为伊拉克人敢说他们喜欢美国,或敢说他们赞成目前同美国的这种对峙状况吗?

  郑浩:外界长期受英美宣传的影响,对伊拉克了解很少。这个民族很有文化底蕴,民众很朴实,也很有民族精神,他们从来就是征服者,而不是被征服者;但现在反过来了,美国人一天到晚喊着要进攻,他们很无奈。即便如此,那种民族的性格、民间的情绪,还是在任何地方都能表现出来的,比如伊拉克人一方面表现得很无奈,一方面也宁死不屈、誓死保卫政权保卫萨达姆,很难说这种心态不是真实的,但我们觉得他们这种心态的确表现了这个民族的士气。

  当然从年轻人来看,他们也并非完全同西方隔绝,在伊拉克,虽然宗教在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个国家原来是很发达的,对外来文化并不拒绝,官方也承认外来文化,这是我们所看到的矛盾之处。尽管老百姓一天到晚喊着要打倒布什,打倒美国,一天到晚说要流血牺牲,但年轻人却在追求着美国电影和美国文化。

  记者:美国的电影和文化?他们不是仇视美国吗?

  陈晓楠:这也是我们感到惊讶的。外界可能会认为伊拉克相当闭塞,对新闻和文化封锁严密,实际上在伊拉克可以看到许多VCD,而且其引进的速度比盗版还快。更有意思的是,这些VCD几乎全是美国大片,有些甚至是战争片,如国内热播的“Windtalker”(风语者),当地也可以买到。我以为他们是地下摊贩,就问店主,难道政府没有任何规定吗?结果他们说这些碟片都经过了文化部审查,只要不和宗教或生活、社会体系相违背,都可以引进。我问他们总是看美国大片,是不是也在宣扬美国精神和美国英雄形象,他们就说“我们不恨美国人和美国文化,我们只恨美国政府”。而且大部分人都会说出这样的想法,这可能也同伊拉克人20年来所受教育水准较高有关系,他们学的历史、地理都很难。

  记者:他们长期处于战争威胁之下,精神状态怎样?

  陈晓楠:感觉巴格达非常疲惫、没有生气,这同摄氏50多度的高温天气也有关系。在伊拉克印象最深的就是破烂和陈旧,很多东西一看就知道用过10年、20年了。几乎所有在路上开的汽车,其挡风玻璃都有破碎的痕迹,可能没有钱去修。我们采访一位高官,可以看出他的办公室10年前非常豪华,沙发也很精致,但现在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在伊拉克,你会感觉所有东西都没有更新过,还是10年前的,有些灰头土脸。当地民众脸上的疲惫也看得出来,显得没有生气。

  郑浩:当地人已习惯了高温天气,所以妇女照例把头裹上。生活带来的困难可能要比“美国何时开打”这个问题还要重要,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急剧下降。在两伊战争期间,3个第纳尔(伊拉克货币)可兑换一美元,而现在,一美元就换1800第纳尔,生活水平大大倒退,货币缩水100倍还多。

  记者: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伊斯兰国家对待妇女有许多清规戒律,伊拉克的情况怎样?

  陈晓楠:萨达姆在宗教和妇女问题上是很开明的,只要自己政权稳固,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在伊拉克的存在,比如副总理阿齐兹就是基督教的。所以伊拉克在宗教上不是很极端,所有妇女也并非都穿黑长袍。

  在巴格达街面上,可以看到很多阿拉伯妇女拍的泳装广告,电影院门口的海报也很暴露,面孔有西方也有中东的。但这不等于他们生活中接受这些开放的东西,我在伊拉克一直穿长袖,一天偶尔穿了件短袖上衣上街,立刻就招来了一些特别的目光。在当地,妇女的穿着不一定里三层外三层,但一定要把全身部位都遮挡起来。

  记者:伊拉克其他方面也很开放吗?

  郑浩:文化是蛮开放的,报纸、电台、电视和话剧都有,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在伊拉克很有市场。人们接受的东西并不落后,不像阿富汗那样完全与世隔绝。伊拉克曾是中东经济最强盛的国家,所以几乎各种娱乐场所都有,譬如夜总会等等。街上的车全是从西方进口的,酒吧的风格也很西方化,电影则都是西方的盗版。

  记者:伊拉克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外界可能会觉得他们生活艰苦,缺医少药,衣食住行也不方便,事实是这样的吗?

  郑浩:外界并不完全了解那里的情况。我们看到,基本食物是有的,鱼、肉、蔬菜在菜市场都能买到,只是比较贵,他们不可能天天吃大鱼大肉。在街上,服装、杂货、日用品应有尽有,但在五六年前真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在“石油换食品”之后,生活才渐渐好起来。

  陈晓楠:他们实行的是供给制,每个家庭多少斤大米、多少块肥皂,都有定量。其实,钱是象征性的,用很少的钱就能买到一个月所需的生活品,等于国家白白提供。这样每人可以保证吃饱,不至于造成民不聊生的情况。

  在伊拉克各种商品都有,但往往质量很差,低档次、劣质货是主流商品,民众过着低质量的生活。那儿贫富分化很厉害,一些人发了战争财,“石油换食品”计划也为商人,尤其是官商带来了滚滚财富。

  记者:谈谈当地的婚嫁怎么样?

  陈晓楠:当地的婚嫁蛮有意思。由于伊拉克长年受制裁,购买力很低,很多人因为没钱就结不了婚,所以在伊拉克大龄青年问题非常严重,女孩30多岁还未结婚的情况很多。政府非常着急。萨达姆的大儿子乌代手下有一个青年联合会,负责举办了很多集体婚礼。当地结婚一般都在晚上,而且初夜不能在家里过,一定要到酒店去。青年联合会举办的婚礼,从婚纱、乐队到酒店住宿,都是免费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结婚。

  在那样的氛围中,民众不会对你说真话

  记者:伊拉克人是不是准备同仇敌忾地同美国打一场战争?

  郑浩:这里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一个是老百姓。我们在巴格达采访了伊拉克外交部长,也采访了一些教授,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在所难免,因为美国总是要打他们。他们说已经做好了一切迎接敌人到来的准备,他们要展开巷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顽强地捍卫自己的国土和尊严,这一点毫不含糊。他们也不惧怕美国强大的军事打击,好像是说,“美国你随时来吧,你来了,我就和你干到底。”

  至于普通老百姓,我也觉得他们很无奈。打仗是他们不情愿的,他们的官员也说不愿打仗,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纷争。

  记者:伊拉克民众对战争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陈晓楠:伊拉克人的心态很复杂,也很矛盾。我们采访了一些民众,他们在镜头前都非常慷慨激昂,说绝对不惧怕美国,但他们说的话都非常相似,可以看出是一种公众语言。我曾问一个孩子“什么是战争”、“谁是乔治·布什”,很多人就在旁边教他怎么说,然后孩子就会一句句地说出一些口号,说“我会为我们的国家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等等,我相信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些在仇恨中长大的孩子有时也参加反美游行,但并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往往兴高采烈地像过节一样。在接触的所有民众中,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记者:这是为什么呢?

  陈晓楠:在那样的氛围中,民众似乎不会对你说真话,这个国家的情报机构的眼线非常多,我们在巴格达经常听说某某人消失了,民众都不说“这个人被判了多少年徒刑”、“这个人被拉出去枪毙了”之类的话,他们的用词都是“这个人消失了”。很多人是因为说了政府的坏话,或触犯了政府法律,才突然“消失”的。没有人明确说他们该被判多少年徒刑,也不知道政府把他们怎样了。萨达姆说把这个人怎样就怎样,不会通知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很规矩,很老实,在高压社会之下,没有人敢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记者:年轻的伊拉克人饱受战火蹂躏,他们的生活显然无法同老一辈所享受到的高水准生活相比,他们是怎样看待这种差距的?

  陈晓楠:很多人说伊拉克是神灵最宠幸的土地,又有水又有油。很多中东人都说,伊拉克人是最为慷慨大气的,有时还特别傲气。曾经有的说法,即如果说这个人太会花钱,就说这个人太“巴格达”了,伊拉克人一直对此引以为豪。但现在伊拉克无人问津,而且几乎在瞬息之间衰败,包括在中东世界也不受欢迎,比如,他们申请到一个中东国家的签证是很困难的。陪同我们的新闻官有一个朋友的妻子是埃及人,女儿得了癌症想到埃及治疗,就是拿不到签证,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所以他们心里有一种受重挫的感觉,心理落差非常大。

  伊拉克年轻一代在反美的仇恨中长大,没有享受到父辈曾有过的荣光,据说60%的儿童现在都得不到完善的教育。我们在街上看到小乞丐非常多,在菜市场也有很多小孩,你买了菜后,他帮你送回家,以此来赚些零用钱。类似的童工非常多。

  反对派接触民众的机会非常少,萨达姆稳固政权有高招

  记者:有报道说,万一真的打起仗来,伊拉克可能会将所有地面部队包括共和国卫队集中在巴格达打巷战,这种战术有没有用?

  郑浩:我们在巴格达听说,萨达姆已下令将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集中于巴格达,一旦开战,可以用老百姓来做挡箭牌,军队则为巷战作准备,这种消息可靠与否还不得而知。我看过一篇文章,它分析说,美国第一次攻击肯定是大规模空袭,炸毁重要目标,以此试探巴格达政府会不会下台。如果试探打击成功,巴格达政府倒台,那么可能不会派地面部队打地面战。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如果要打巷战,伊拉克也少有优势,因为美伊军事力量绝对不成比例。我们所看到的,也是伊拉克不堪一击的现实。现在的问题是,美伊之间会不会展开巷战?如果伊拉克在第一次打击中就垮台,巷战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能够顽强抵抗,还是有可能的。如果真的开打,我还是认为巴格达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美国打击,届时将是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记者:有人说,美国的攻伊战略之一,是依靠在伊拉克内部的反对派力量里应外合,配合美国的空袭和进攻。那么,巴格达反对派力量有没有揭竿而起、将萨达姆推翻的可能?

  陈晓楠:反对派力量非常微弱,这得益于萨达姆多年的高压统治。基本的情况是,反对力量一冒头就被清除,完全没有“繁衍”的可能。而且,萨达姆身边的人非常团结,这也是为什么十几年灾难性的制裁之后,有人说萨达姆现政权比海湾战争之前还要稳固的因素。一方面,巴格达情报机构眼线众多,能够随时发现反对的苗头,即刻清除;另一方面,在伊拉克现政权之内,没有一个能同萨达姆比拼的政治潮流,反对势力基本上都在国外,而且力量弱小,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记者:有人曾写过文章,说伊北部的库尔德人可能会参与美国的打击行动。

  郑浩: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一开始美军在划分南北禁飞区时就已经把库尔德人考虑进去了。通过禁飞,通过培养、训练他们,然后作为一股反政府力量,现在这种做法看来很可笑。库尔德人已经把禁飞区作为他们的解放区,表明库尔德人有自己的政治意图,想借美国的势力壮大自己,然后成立一个独立于巴格达政府之外的政权。所以美国的计划也不太灵光,因为它不可能像利用阿富汗北方联盟推翻塔利班政权那样,借助库尔德人打击巴格达政府。

  陈晓楠:萨达姆有一招很高妙,他已经撤出了库尔德人地区,实际上库尔德人并未受他的压迫,现在对萨达姆的仇恨并不深,他们认为自己躲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如果生活安定祥和,不一定要去反对萨达姆。

  记者:共和国卫队是不是享受着特权?是不是就因为这一点,他们才忠于萨达姆?

  郑浩:是的,共和国卫队的装备绝对精良,他们配备着导弹和最先进的武器。另外,我相信为了要稳固自己的政权,萨达姆对他的高官是绝对不会亏待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采访时看到,街上经常出现一些高级车、豪华车,路上所有军警一看到都会敬礼,一看就知道是高官。而且,我们在巴格达也看到很多豪宅,里面住的可能是高官或地位不凡的人。萨达姆很有钱,据说最困难的时候也可以拿出两百亿救济他的难民,说明他毫不吝啬地维护自己的政权,并通过收养一帮忠于自己的高官,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

  记者:如果打起仗来,伊拉克会有多少人迎战?又会有多少人投降?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陈晓楠:我们听到不同方面的不同观点很多,但是要把话题深入到民众,他们是不会和你说真话的。我们在那儿遇到一个中国人,他的司机对他很忠诚,两人交情很深,这位伊拉克司机告诉我们,如果美军来了,80%的人可能会投降。

  在伊拉克的中国人还能比较平静地生活

  记者:在伊拉克的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如何?战争的威胁对他们的生活有无影响?

  陈晓楠:目前,在伊拉克的中国人约有100人,大多是使馆人员和一些中资公司的员工。现在,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是不错的,在伊拉克货币连续贬值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说都很富裕。我们在巴格达采访时,住在一家中资公司的宾馆里,房子据说是从一个伊拉克将军手中买来的小别墅。现在,别墅的设计者成了他们的秘书。

  事实上,除了上网和通讯不便、文化娱乐生活相对枯燥之外,中国人还是能比较平静地生活,只是气氛稍稍不同而已。我认为,外界对伊拉克的印象过于极端了,以至于一些员工会反过来安慰国内的家属。在伊拉克,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只不过东西的质量会差一些。

  记者:你们采访期间,生活起居还习惯吗?

  陈晓楠:那里天气太热,东西普遍很脏,很旧,我住的宾馆是五星级的,但房间里电视机上的所有按钮都没有了。我们在巴格达吃的是一种大饼,我认为是同中国的烙饼最相像的一种食物。它上桌的时候作为配食,你不停地吃,侍者就不停地上。伊拉克的上菜习惯有点像韩国,先上一圈小菜,然后是一种特殊豆浆,最后上一大盘主菜。我们感觉挺浪费的,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缺粮食。

  记者:你在采访中遇到的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陈晓楠:一次在巴格达旧书市采访时,我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不起”,声音很轻,原来,是我不小心踩到了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经过交谈才知道,他是巴格达大学的老教授,经常来书市“淘”些旧书。他现在的工资是每月15美元(以前是1500美元),生活很是艰难。我问他有没有卖过旧书,他马上说没有卖过。后来,他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找我,像个小孩子似得满脸惭愧,说自己其实卖过书,共卖了2000本杂志,一共装了15箱,用3天时间运来,才卖了20美元。他告诉我,卖书是没办法的事,“我的心里在流血”。不过,即使这么艰难,他仍然觉得伊拉克是有希望的。这件事令我终生难忘。记者/苏庆先 实习记者/杨江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伊拉克频遭美英战机轰炸 攻伊之战如箭在弦?专题
 相关链接
国际观察:从军事上看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难度(2002/08/28/ 13:29)
中伊外长举行会谈 唐家璇称中方关注伊拉克问题(2002/08/28/ 11:41)
伊拉克副总统称联合国武器核查负责人是“间谍”(2002/08/28/ 11:25)
FBI特工学习肢体语言和伊斯兰文化适应反恐新形势(2002/08/28/ 10:55)
美军事专家与布什意见相左 认为伊拉克没有核武(2002/08/28/ 10:31)
俄高官预测:美国可能在9月11日攻打伊拉克(2002/08/28/ 10:19)
美国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发出不同声音 布什拒绝表态(2002/08/28/ 10:12)
美国务院称对伊动武尚无定论 鲍威尔低调“倒萨”(2002/08/28/ 09:17)
美国希望日本在美对伊开战后及时给予支持(2002/08/28/ 09:10)
叙利亚巴林呼吁统一阿拉伯立场对付面临的危险(2002/08/28/ 08:37)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许美静] 城里的月光
[许绍洋] 幸福的瞬间
[范玮琪] 爱情白皮书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量宇投资公司诚聘
   美容美体美发天堂
   捷润引擎养护剂!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淄博腰腿痛专科
:服装艺术学院招生
:基金投资征项目!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