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专题 > 正文

美记者追访“基地”分子“亡命之路”(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18日09:55 信息时报

很多“基地”分子和塔利班成员成功逃到了巴基斯坦


去年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动用了大量的“黑鹰”武装直升机(如图),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不少“基地”组织的高官也是乘直升机成功逃亡的

  “基地”和塔利班士兵在逃离阿富汗途中,除了有当地向导带路外,还受到沿途村民们的欢迎,给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

  下面便是一些根据目击者和参与者提供的有关“基地”分子如何逃脱追捕的故事。

  据65岁的巴基斯坦牧羊人杜克汗称,他的儿子卡里姆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情景:去年
11月16日,也就是斋月第一天的黄昏,卡里姆在离阿富汗边境不到1英里一个叫作巴格·毛拉的村庄巡山。透过一场薄雪,卡里姆发现对面的萨兰山上有一大群人打着极小的灯光向他走进。当他们离得越来越近的时候,卡里姆意识到这是闪光灯。数百名持有武器的陌生人正打着闪光灯开始涌入村庄。这些人大多数都披着黑色头巾而且配有AK-47自动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一些人穿着军事制服,有些人则穿着传统的长衬衫和松垂的裤子。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很年轻,只能勉强留着一些胡子。这大约有600名战士,由一名叫作雅各布的当地向导领着,在雪地里跋涉了7个小时。他们从托拉·博拉出发,通过麻辣瓦村庄并穿过萨兰山,最后进入了巴基斯坦。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明显就是“基地”和塔利班士兵。

  卡里姆护送这群人到了他的家乡沙拉坎达。在那里,杜克汗打破斋月的规矩,给他们准备了绿茶、面包和洋葱。杜克汗说:“我们给了他们所有的东西。他们是我们的兄弟。”这些人中,有的已经5天滴水未进。

  这些“基地”和塔利班战士吃完后,一些人倒头就睡;其他人则仅仅休息了一会。虽然带着沉重的武器,但是他们只是睡了一会,然后就又背上武器继续前进了。杜克汗说:“其中几个人看起来是个重要人物。虽然匆匆忙忙,但是他们好像知道自己将往何处去。”

  村民们认出,这些人中有好几名塔利班的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奥马尔的副手阿卜杜勒·卡比尔、楠格哈尔省的总督萨达·阿扎姆和楠格哈尔省的情报主管塔杰·米尔。但是如果本·拉丹也在其中的话,那他肯定是借助夜幕隐藏得很好。那些战士继续前进。他们通过山谷时,当地人热烈地欢迎他们,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孩子们也和这些人玩得很好,连妇女都从泥房子中走出来为他们提供茶水。

  一个矮胖、满脸胡子的年轻人谢里夫·古尔当过这些人的向导。他们告诉谢里夫说,他们来自托拉·博拉,在那里美国轰炸机无情地轰炸着山头和洞穴。出于好奇,谢里夫开始动身前往托拉·博拉,想亲眼看看。

  一名向导说,他发现“基地”和塔利班战士逃离的路上很少有被轰炸过的痕迹,原来通往巴基斯坦有两条路,美国人却偏偏选择了错误的一条。

  令他惊讶地是,在路上他很少发现有被轰炸过的痕迹。他知道从那些山洞中逃出来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他来时走的路,可以通往怀特山脉;另一条则通往阿富汗边境城市霍斯特。谢里夫说,美国人轰炸了后一条路线,但是却忽略了前一条路线,“那些美国人真愚蠢,他们炸错了地方。”

  谢里夫决定继续担当向导。在1个月的时间里,他5次往返托拉·博拉,每次可以将20名“基地”士兵带到巴基斯坦。实际上,谢里夫只是为一名中间人干活。那名中间人从那些阿拉伯人手里收集钱财和武器,再发给谢里夫。

  谢里夫只要把这些人从托拉·博拉带到苏来曼山脉中的营地,然后进入麻辣瓦并穿过怀特山脉,最后到达甘达布山谷。谢里夫拒绝透露他可以挣多少钱。谢里夫表示,每次的行程大约要7到10个小时。他和队伍通常在黄昏出发,从以前走私的通道闯过山脉。谢里夫表示,由于天黑,他不大记得那些人的脸。但是其中大部分人来自沙特,还有一些也门人和阿尔及利亚人,几乎都是一些大块头,身材很好。一名沙特人曾表示,本·拉丹和他的儿子阿卜杜拉在去年12月1日离开了托拉·博拉,去向不明。

  美国记者在追踪“基地”分子逃亡的路线后发现,美军攻打托拉·博拉的计划实施起来并不可行,他们在把“基地”组织逼出山洞后却无兵力封锁逃跑路线。

  《新闻周刊》记者追踪了“基地”组织成员逃亡到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路线。从沙拉坎达开始,他访问了穆赫兰尼,锡威特和多嘎尔等村庄。虽然阿拉伯人通过了怀特山脉山麓的小镇麦丹,但是当地人很少承认曾见过这些人。唯一例外的是一名轻型货车司机沙巴塔·汗,他表示自己看见了“很多阿拉伯人”,那些绝望的脸孔让他切夜难眠。这些阿拉伯人都避开大道,而选择那些牧羊人经常走的泥泞小道。

  昆达布的一名毛拉紧张地握着他的AK-47,一面却否认有阿拉伯人在他的宗教学校停留。但是据镇上居民称,这是逃离托拉·博拉的“基地”成员的一个中转站。在这个小镇的东部,“基地”分子开始分道扬镳,一部分向南逃往巴基斯坦的奥勒格宰,其他人则继续开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开伯尔山口。而且在其后几星期还有数百名逃亡者加入他们的行列。

  美军攻打托拉·博拉的计划是使用阿富汗军队把“基地”组织成员逼出山洞,然后进行狙击。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但是实施起来却是不可能的。美军人员不够,它无法封锁所有的逃跑路线,而巴基斯坦在封锁边境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多困难。

  此前,巴基斯坦政府军只在1973年进入过部落自治地区去平息一次反叛。那次血腥战斗历时18个月,巴基斯坦官员从此不希望旧事重演。而这次在最终获得同意政府军开进部落地区之前,穆沙拉夫总统花费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和部落首领进行谈判。

  12月,穆沙拉夫正准备将两个旅的兵力部署到卡拉奇一带。但是在12月13日,形势出现了逆转,武装分子冲击了印度国会。一个以巴基斯坦为基地并与“基地”组织有关系的克什米尔分离组织声称对此事负责。印度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迫使穆沙拉夫停止在阿富汗边境部署军队而改为先保护其东部边境。3天后,也就是12月16日,托拉·博拉被攻陷。“基地”分子假意投降实际上却是在拖延时间逃走。结果数百名“基地”和塔利班士兵成功逃到了巴基斯坦,其中包括多名高级领导人。

  这时,向导谢里夫·古尔的好运终于到头了。12月18日,巴基斯坦士兵在谢里夫试图进入阿富汗时逮捕了他,并将他投入监狱。第二天,从托拉·博拉逃走出来的最后一大伙阿拉伯人慢腾腾的走进小镇曼哈尔,这一次等待他们的是巴基斯坦安全部队。谢里夫说,这批人是留在后面掩护托拉·博拉的“基地”分子撤退的。

  在遭受一个多月的连续打击之后,他们早已精疲力尽。伤病和饥饿使他们已经无力抵抗。他们很快就被捕获并缴械。然后在第二天早晨被押进3辆汽车移送到100英里远的科哈特监狱。

  在运送过程中,大约15个阿拉伯人乘着混乱逃走了。其他10人和6名警卫则在混乱中被杀死。随后,巴基斯坦士兵和警察联合发起一次大规模追捕行动,并抓回了10人。

  拉丹目前下落不明,但有消息显示,去年12月在美军围攻托拉·博拉之际,拉丹和他的随从骑马逃离该地区,进入巴基斯坦,又从巴基斯坦折返到阿富汗。随后有目击者称今年2月看到拉丹在阿富汗露面,并鼓励部队“保持士气”。

  最神秘的仍然是本·拉丹的下落。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今年7月31日在国会作证时说:“美国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可能已经死了。他可能严重受伤。他可能在阿富汗;他也可能在其它地方。但不管他在哪里,他都是一个魔鬼,他仍然在操纵着一切。”

  德国的情报局长奥古斯特·亨宁则表示他确信本·拉丹“仍然活着,并且正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边境地区。他仍然是‘基地’组织的象征人物,但是极少四处活动。并且当他转移时,他的行踪也极其秘密。”

  表明本·拉丹没死的一个明显迹象是,美国情报人员不断从监控收音机和其他电子传输设备中接收到有关本·拉丹的消息。分析家认为,如果“基地”的领导人死了,从他的追随者的通话中必定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去年12月中旬,即美军打响阿富汗战争2个多月后,美方情报部门截收到一段无线电通话。虽然通话时间不长,但从声音判断像是本·拉丹在鼓励下属坚守阿富汗东部的托拉·博拉山洞和工事群。情报部门当时没有把通话内容录制到录音带上,所以,至今无法判断通话者是否确是本·拉丹。

  通常的解释是,本·拉丹发出这条消息是要掩盖他要逃离托拉·博拉山区的企图。但是美国官员否认了这种解释。

  《新闻周刊》的记者先后采访了两个“消息来源”,从这两名前任和现任塔利班成员那里获得了本·拉丹在阿富汗两次露面的第一手材料。

  其一,一名专业向导和前任塔利班官员证实了美国情报部门目前掌握的一些情况。这名报道中没有透露姓名的向导说,美军对托拉·博拉施行空袭、同时又以特种部队堵塞山洞和工事群出口之际,他曾经引领本·拉丹及其28名随从骑马走出该地区。而且,本·拉丹逃脱的时间与美方截收到无线电通话的时间大致相同。

  走出托拉·博拉之后,这支队伍沿着一条大雪覆盖下的蜿蜒小道昼伏夜行,而这条小道从阿富汗延伸进入邻国巴基斯坦,又从巴基斯坦折返到阿富汗。他们的目的地,是阿富汗境内另一处名为沙希果德的工事群。“那是在我23年战乱经历中最为艰难的一次旅行,”那名向导告诉记者。小道坎坷而弯曲,经常呈现Z字形,迫使一行人不得不下马赶路。“但乌萨马(本·拉丹)很少下马,他是一名骑马专家。”这段路程走了4天或5天之后,本·拉丹一行终于假道巴基斯坦返回阿富汗境内。

  其二,一名名为阿里·穆罕默德的现年26岁塔利班士兵在单独接受采访时说,他在沙希果德看到过本·拉丹。

  阿里说,今年2月中旬,他所属的塔利班部队已经进入阵地、正在准备迎击美军进攻,从附近一处山峰上走下一个瘦高个子,身边护卫着15名武装人员。这批人走近时,阿里认出那个瘦高个子就是本·拉丹。与这支塔利班部队在一起不长的时间里,本·拉丹与众人握手,要他们“相互真诚”、“听从指挥”、“保持士气”,并且照顾好伤员。

  其实像阿里这样仍然忠于本·拉丹的人仍有不少。他们隐匿在各处并经常给情报机构提供假信息。由于“基地”分子现在分布很散,要对他们进行跟踪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阿拉伯情报机构的一名反恐官员说,以前“基地”的核心在阿富汗,“但是现在全世界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预测他们的行动虽说还不至于完全不可能,但也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除了巴基斯坦,“基地”分子逃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地是伊朗。他们也有向导带路,目前大约有数百名“基地”成员进入了伊朗。阿拉伯分析家尤其担心伊朗。这名反恐官员称:“‘基地’分子逃亡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就是伊朗。”据估计,已经有数百名“基地”分子逃进了伊朗。他们的大多数人是从塔利班的大本营坎大哈出发,通过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继续西行。当军阀伊斯梅尔·汗关闭那条路线时,其他人又在南边找到了逃往伊朗的路。当出现托拉·博拉大逃亡时,“基地”分子要逃往伊朗就需要当地向导带路了。

  曾在坎大哈飞机场操纵高射炮的毛拉·纳达尔称,由于他知道那条小路,所以他的指挥官在12月1日传唤他给一批准备逃往伊朗的“基地”成员带路。那位名为拉赫马图拉的指挥官命令纳达尔到坎大哈一个长期荒弃的国外援助机构的办公室候命。在那里,纳达尔见到了10多名阿拉伯人。纳达尔说,那些人看起来很痛苦。他们还怕遭到美国的轰炸;当地人也不欢迎他们;而且据说城里面到处都是美国的间谍。

  纳达尔在当夜睡了半觉。不久,一个阿拉伯人带着一个大公文包走了进来。当那个人打开公文包时,纳达尔看到里面满是五颜六色的外国护照、橡皮图章、签证和ID照片。那些阿拉伯人立即开工,把照片和签证贴到了护照上面。在凌晨1点,纳达尔和那些阿拉伯人被告知要出发了。最终,一起出逃的阿拉伯人增加到了大约120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一直在坎大哈靠近奥马尔和本·拉丹家的一个营地干活。

  他们驾驶4辆卡车连夜前进,前灯都没有打开,而且每辆车之间都保持着100米的距离。但是当他们到达哈姆希亚地区时,一个塔利班关卡的警卫告诉他们前面太危险不能继续前进,并征用了他们的卡车。然后,这名警卫找来3辆更大的卡车给他们使用。这也是当地经常用来走私的一种卡车。随后的几天,当他们最后到达靠近伊朗国境的拉巴特时,一名叫作阿布·祖比尔的阿拉伯人向对面发了一个无线电消息。那天晚上,他们越过了国境。那些阿拉伯人事前把枪支都埋在了阿富汗的土地上,然后跟随一名伊朗向导到了伊朗东部城市扎黑丹。本版编译晓显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专题
 相关链接
美国阿富汗战场讽刺性结局:拉丹党羽胜利逃亡(2002/08/18/ 10:00)
美军在阿富汗发现两个弹药库(2002/08/17/ 21:57)
英国国防部证实两名英军维和士兵在阿富汗死亡(2002/08/17/ 18:55)
五角大楼宣称美国将长期在阿富汗驻军(2002/08/17/ 15:32)
拉登亲自下令刺杀阿北方联盟主帅马苏德(图)(2002/08/17/ 07:24)
阿富汗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取消今年独立日阅兵(2002/08/16/ 23:30)
资料图片:布什惊闻“9-11”消息表情严峻(2002/08/16/ 19:48)
阿富汗情报部门透露将释放数百名外籍塔利班士兵(2002/08/16/ 19:01)
联合国、纽约将举行仪式纪念“9-11”一周年(2002/08/16/ 16:07)
阿富汗通讯部楼外发生爆炸 未造成人员伤亡(2002/08/16/ 14:40)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和心爱的人养一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的虚拟历程
手机号:
密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S.H.E ] 无可取代
[巴赫] C大调前奏曲
《薰衣草》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让宠物得到呵护!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立帆化工厂硅溶胶
:服装艺术学院招生
:基金投资征项目!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