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9·11”事件中,美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遭到恐怖分子驾驶的客机撞击后3个小时,5架直升机载着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降落在离五角大楼不远的宾夕法尼亚州与马里兰州交界处亚当斯县的拉文罗克山脚下。在这座绿树覆盖但貌不惊人的小山里,隐藏着一个“小城”。这座被称为“R地点”的山中小城实际上是美国在战争紧急状态下使用的一个军事指挥中心,一旦爆发核战争或受到核袭击,这里将成为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心脏。那么,“R地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冷战为防核弹
兴建备用基地
“R地点”的全称为“备用联合通信中心”,建立这个中心的最初设想产生于1948年。1949年,苏联引爆它的第一颗核弹后,建立“备用联合通信中心”成为美国政府所有军事项目中的“重中之重”。20世纪50年代,美苏开始冷战。为确保在遭受苏联核打击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机器仍能维持正常运转,美国修建了多处地下指挥中心,其中包括弗吉尼亚州的蓝岭山和靠近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夏延山,而“R地点”则是比较重要的一座。1950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修建该中心,之所以将地址选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拉文罗克山,是因为那里离首都华盛顿很近,遇到紧急情况时,美国高层指挥部门能够及时转移。1951年,该中心破土动工。1953年,“R地点”投入运转和使用。
据“全球安全”组织最近掌握的材料,“R地点”从诞生到现在,经历非同一般。该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对付灾难性的事件,因此,美国陆、海、空军的应急作战中心也都设在这里,其“电脑作战”参谋通过“协议备忘录”向包括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内的军事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冷战时期,这里实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值班。设施内的作战中心、技术中心、勤务服务中心以及信息中心负责38个通信系统的筹划、安装、运行和维护,服务对象遍布美国各地。
能容五千余人
设施一应俱全
“9·11”事件发生后,进出“R地点”的直升机和战斗机明显增多,这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其秘密也无法继续保留下去了。美国政府已经不再否认“R地点”的存在。事实上,对于拉文罗克的居民来说,“R地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几乎每到周末,就会有三三两两的人走出“R地点”,到附近小镇阳光巷打保龄球。
美国一家媒体曾经公开过的一份1951年6月的“美国陆军计划备忘录”,对“R地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整座地下建筑共有6层,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英尺,这还不包括走廊、厕所、餐厅等服务设施,能容纳5400人。一家网站甚至公开了“R地点”的一张复杂的地下建筑物的构造图,上面连蓄水池和发电厂都标得一清二楚。据悉,五角大楼已决定耗资7400万美元,对“R地点”的计算机、空调系统和电力系统进行更新换代,以应付恐怖威胁。
媒体频曝内幕
居民严重不满
尽管“R地点”已备受全球关注,但当地居民对美国媒体热炒“R地点”的做法相当不满,甚至有些担心。49岁的居民克里斯塔尔·米勒说:“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这个地方如此感兴趣?说老实话,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个基地,也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但知道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处?所以,现在我根本不关心基地的事情。”
卡罗尔·海尼考现在是当地一个商会的执行会长,他对“R地点”知道得更多,因为他哥哥曾在里面工作过多年,而他父亲当年还参加了“R地点”的修建。但他表示,美国媒体频频曝光“R地点”内幕,不见得是件好事情。他说:“只要你想一想‘9·11’事件,就知道美国面临怎样的威胁。所以,我对媒体的做法有些担心,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梅皓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