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是全球个人生命安全最受威胁的人物之一。据统计,阿拉法特已经历各种大难50多次。在巴以和谈之前,阿拉法特一直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刺杀的主要目标,死神一直与他结伴而行,但每一次他都能逢凶化吉。
1967年第一次遇险
阿拉法特第一次遇险是在1967年岁末。当时,以色列情报机构得知他在约旦河西岸一个叫拉曼腊赫的村庄住宿,便迅速派出数十名精干士兵悄悄接近这个村子。几声犬吠引起阿拉法特的警觉,他推开房间后窗,跳上停在房后的汽车飞驰而去。而此时距离以色列行动队闯入房间的时间只相隔几分钟。以色列士兵找到的仅是还热乎乎的床。
1969年收到邮包炸弹
1969年,以色列收买了一名巴勒斯坦间谍,在阿拉法特乘坐的汽车里安装了一个窃听器和通讯装置。以色列战斗机企图利用雷达波自动跟踪他的信号,然后向汽车发射火箭,炸死阿拉法特。但这个阴谋被身为工程师的阿拉法特及时识破,他找出了安装在他汽车里的这个装置,化险为夷。
1969年7月,阿拉法特正在约旦首都安曼的“法塔赫”游击队驻地开会研究局势,突然收到一个“阿拉法特兄亲启”的邮包,阿拉法特看后立即下令把这个包裹拿走,并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一枚炸弹!我嗅出了它的味道。”他的卫兵在一个安全地方打开这个包裹时果然发生了爆炸。
1971年10月,阿拉法特乘坐的汽车在叙利亚与以色列边界地区的一座巴勒斯坦营地附近遭到伏击,司机饮弹身亡,而阿拉法特却安然无恙。在长期的斗争中,阿拉法特学会了如何伪装自己,蒙骗敌人,尤其擅长装扮成老人。一次,阿拉法特只身来到东耶路撒冷执行任务。天色已晚,他决定到附近的一个秘密联络点过夜。他装扮成一位老人,来到了联络点门口。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从他心底升起。他停住脚步,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个地方不能住。”随即转身离去。果然,他走后不到半个小时,以色列军队就包围了这所房子。
1976年间谍主动自首
1976年,“摩萨德”采取威逼的手法,在欧洲的巴勒斯坦留学生中发展了一批间谍。这些人中,有的是死心塌地为主子效力,但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潜伏在阿拉法特身边的间谍阿布·萨伊德就属于后一种。一天,萨伊德接到指示,命令他伺机毒死阿拉法特。毒药只有米粒般大小,放在饭中,真假难辨。萨伊德就在阿拉法特身边工作,投药十分容易,但几次他都下不了手。他骨子里仍是个巴勒斯坦人,而且在几年的接触中,他感受到阿拉法特巨大的人格魅力,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敬意。阿拉法特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毒死他,自己无疑将成为巴勒斯坦民族的千古罪人。萨伊德良心不安,主动向巴安全部门投案自首。
1982年眼瞧大楼爆炸
在1982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期间,以色列在贝鲁特设置了一个大约70人的特务网,大约有40人被指定盯住阿拉法特。在黎巴嫩战争期间,阿拉法特尽可能地变更他所在的位置,以防止以色列人找到他。1982年8月的一个深夜,阿拉法特正在一幢大楼的14层开会,他的助手告诉他,意大利大使想和他见面。阿拉法特忽然感到危险的气氛,他立即更换所在位置,将所有人员撤离办公大楼。凌晨2时05分,当法塔赫组织的领导人刚走进对街的一幢建筑物里,隔着玻璃窗,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才离开几分钟的大楼被炸弹摧毁。这次爆炸事件造成250人丧生,然而,阿拉法特和他的同事们却毫发无损。
为了防止敌人的暗算,巴解保安人员为阿拉法特制定了非常严密的安全措施。他行踪飘忽不定,夜间常易住所,从不在一处定居,他的警卫为他准备了十几辆不同型号的防弹汽车,供他随时调用。阿拉法特所到之处警戒森严,他的卫队代号为“第十七部队”,队员个个都配备最新式的自动武器,时刻紧随他们的主席。阿拉法特出访从不事先透露动身时间和目的地,甚至他的妻子苏哈有时也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行踪。阿拉法特说:“谁都不知道今晚我将在哪里睡觉。”新华社记者刘顺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