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芮英杰) 《华盛顿邮报》日前刊登了美国副总统切尼从中东返回后的一次讲话,其中有两句可谓“推心置腹”。其一是,“单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身无法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其二是,“除了我们(美国),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在中东进行有效的斡旋。这两句话都是实情,但又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美国人说与做之间的思考。
以巴双方,一个相当强大,一个极为弱小,在两者的打斗中,只要是强者不想罢手, 弱者的反抗都无济于事,这就需要一个有力的第三者站出来,用大体公平的态度把没完没了的一方拉开。可以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甚至企盼着美国的动作。事实是,对于从联合国到各大国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决议、建议、劝说与压力,以色列一概未予理睬,国际社会又几乎没有迫使它稍加理睬的手段。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注入30亿美元。对于美国,虽不能说以色列言听计从,但从来都是不敢怠慢的。所以,这场冲突能否止住,美国的态度是关键。
布什政府确实没有袖手旁观。他和手下几位要员都在纷纷表态。在阿拉法特已被监禁,被断水断电断电话,甚至去厕所都要经过以色列士兵允许的困境下,布什虽洞察阿拉法特的处境,却仍三番五次要求他去制止“恐怖行动”,同时再次对以方的“自卫”行动表示“理解”。这真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
不要说整个国际社会对布什总统火上浇油之举表示不能理解,美国的一些知名人士和报刊也对此不满和担心。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抨击这是对巴以冲突的“战略无能”。国会领导人有的认为“布什总统对中东问题的反应缺乏条理”,有的要求“总统必须进一步参与”。《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1日第6版的通栏标题是:“白宫从一开始就不想在中东有所作为”。
偏袒以色列是美国的既定国策,但是不同的执政者又有不同的政策和策略。远的不说,老布什政府在海湾战争后促成了马德里和会,在一定程度上顾及到了阿拉伯一方的利益。当时的国务卿贝克8个月内八下中东,并威胁取消1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迫使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作出妥协。此后的克林顿政府基本上继续了老布什在阿以之间灭火的政策,签署了奥斯路协议,实现了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并不断有新的进展,至少是维持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势头。到了小布什执政,在中东改“介入”为“超脱”,而此时正好持强硬政策的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于是“超脱”成为放任和纵容,以致使巴以冲突恶化到今天这种难以收拾的地步。
世人很难理解布什何以如此超脱却又偏袒以色列,看来还是美国人知底。美国的一些人士和报刊透露了个中奥妙。想来其中不乏猜测,但也言之成理。第一,老布什1991年竞选失败,当时的主要看法是他经济没搞好。而《华盛顿邮报》说,“小布什认为其父对以色列施加高压是个错误,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接受这个教训,“小布什决心不让人发现他对沙龙施压”,以稳住自己的地位并为竞选连任创造条件。第二,他要同前任作政绩上的较量,早已批评克林顿在中东一厢情愿,“介入过深”,到头来成果不大而且伤害了犹太人。反其道而行之,于事于己效果会更好。第三,在他看来,巴勒斯坦“恐怖主义”者对美对以终是大患,必欲借“反恐战争”之机,彻底消灭之。
布什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把反恐列为头号任务,而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反恐应重在治本。很多人把中东的大是大非问题忘记了,忘记了巴勒斯坦人是被占领者——他们要家园,他们要争取收回作人的权利。放任以色列为所欲为,任凭中东形势恶化,无异于为恐怖之根施肥浇水。阿拉伯以至世界范围内的愤怒之火已经开始燃烧。“风物常宜放眼量”。从长远计,谁都得留神,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