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区示意图
几天来,以色列举4万重兵对巴勒斯坦自治区大肆讨伐,攻占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官邸,对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家形成“逼宫”之势。这一严重态势不但直接威胁到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也把巴以和平进程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推向狂澜即倒的危险关头。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以色列境内的自杀爆炸连连发生,造成上百名无辜平 民伤亡的严重后果。这一切充分让世人看到了以暴易暴、流血冲突无限升级的可怕前景。
“9·11”事件发生后,沙龙政府在美国当局的一味包庇下更是颠倒黑白,把巴勒斯坦人抵抗非法占领的正义斗争不加区别地一律冠以“恐怖主义”而大加讨伐,最终导致巴勒斯坦人群情激愤,以致连世俗政治派别成员和妇女都开始参与自杀爆炸这样的极端袭击。
观察家们指出,以沙龙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势力极端仇视奠定巴以和解基础的奥斯陆协议,一直试图将其推翻另起炉灶,避免在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和边界划分等关键问题上归还巴勒斯坦人最起码的权利。事实表明,沙龙政府就是要通过反复的军事打击消灭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有生力量,进而把巴勒斯坦削弱成一个弱势的谈判对手,最终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最近,阿拉伯国家不顾以色列的无理阻挠,通过了新的和平倡议,再次向以色列发出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明确信号。以色列不但拒绝了这一良好愿望,而且公然通过对巴勒斯坦空前猛烈的军事打击来回应阿拉伯国家的和解努力,暴露了沙龙政府的狂妄和自大,也显示了其假和平、真黩武的本质。
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几千年来,拥有同一个祖先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巴勒斯坦人曾和以色列人曾共有古老的巴勒斯坦,也曾共同抵御过“十字军”等外敌的入侵,应该说双方曾是巴勒斯坦共同的主人。公元70年,以色列人被罗马帝国驱逐而流散世界后,巴勒斯坦人成为这块土地上唯一的原住民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其中最主要的战争有5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翌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大部分领土,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战争结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渡期为5年。
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责任编辑杨和平朱刚美编亚丹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