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举入侵巴控区、围困阿拉法特的举动引起举世瞩目,不过,阿拉法特被困地下室的同时,他的死对头以色列总理沙龙也同样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对沙龙而言,“胜利”的定义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明确。
以色列围攻阿拉法特总部,沙龙希望在这场以军军事力量、科技及训练水平都占极大优势的冲突中获得军事胜利。然而,沙龙对巴勒斯坦城镇和难民营发动的攻势越猛烈、对付 阿拉法特的行动越坚决,就越难以对以色列的“胜利”下定义。
3月31日发生的事正足以说明他的困境:尽管以军已将阿拉法特困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市的办公室,并准备出兵直捣伯利恒等其他巴自治城镇,但一名巴自杀炸弹31日仍有办法在以色列北部大城海法发动攻击,夺走15条人命。而昨天晚上,耶路撤冷又发生一起自杀炸弹爆炸事件,至少造成3人受伤。
以巴之间的冲突不只是两方人民争夺一块土地的斗争,也是一场自我毁灭性的民族意志的较劲。在这场战争中,激情的狂热成为一种有效的武器,而巴勒斯坦人及其越来越多的自杀炸弹志愿者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以色列《新消息报》专栏作家巴尼亚说:“巴勒斯坦的恐怖行动已经改变了风貌。在1982年,这是专业人士的工作,但今天却已成为数以千计巴勒斯坦男孩与女孩渴望投入的普遍行动。你可以杀害、驱逐并遏止那些专业人士,却无法以军事手段来对付自杀炸弹志愿者。”
沙龙并不这么认为。他在31日发表的简短的全国电视演说中,神情凝重地告诉以色列人民要迎接一场“毫无妥协余地的战争,来根除这些残暴行径,摧毁他们的组织结构”。
不过,正如以色列反恐专家指出,进行这种自杀炸弹攻击只须稍微具备制造炸弹的常识及一些非常基本的装置就行了;如果皮带炸弹在储藏室或车库中就能够完成装配,则所谓摧毁这种“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根本没有意义,充其量只不过是口号而已。
《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有迹象显示,以色列政府对于此次围困阿拉法特的军事行动的目的也不十分清楚。对于沙龙而言,当前这场与阿拉法特的对峙僵局也同样使他备感挫折。沙龙越缩紧对阿拉法特的包围圈,来自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谴责声浪就越大。沙龙越坚持要将阿拉法特逐离巴勒斯坦领土,以色列内阁中的温和派人士就越感到不安,如果他们宣布退出执政阵营,沙龙的联合内阁就会加速瓦解。
再者,如果如沙龙及一些以色列强硬派人士所愿,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境,他在阿拉伯世界及巴勒斯坦人心目中将成为一个更伟大的英雄人物。以色列安全官员也不讳言,如果阿拉法特被以军所杀,无论是否有意,他的“壮烈牺牲”在未来好几年很可能引发巴人一波波的恐怖报复攻击行动。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