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这片土地,我自豪”
约旦河西岸,加沙。一辆蓝色的巴伐利亚牌敞篷汽车在人流中穿行。时而有人扬手向车上的妇女打招呼。汽车转过几个街区,在一群妇女旁边停下来。“苏哈来了!”妇女们迎上去。
苏哈从车上下来,笑着走到妇女跟前。她们紧紧围着她,诉说着。之后,苏哈走进一幢新盖的儿童医疗中心,时而向护士询问,时而同病童亲切地打招呼。
苏哈是这个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形势紧张前,她经常亲自驾车来这里视察。妇女们得知了苏哈的工作习惯,遇到事情就来这里等她。
外出时,苏哈常会带着女儿扎赫娃。汽车在路旁暂停时,扎赫娃会抬起头来,看着十字路口的巨幅阿拉法特像说:“妈妈,这是爸爸!”35岁的苏哈这时便会自豪地说:“她像爸爸,她爱爸爸。”
在人们眼里,苏哈不仅是个忙碌的第一夫人,而且和蔼可亲、漂亮而富有风度。苏哈出生在约旦河西岸一个富裕家庭。上世纪80年代前往法国,在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深造,10年后返回巴勒斯坦。有人曾问苏哈,离开条件优越的巴黎回到巴勒斯坦,同这里最忙的人组建家庭,生活是否习惯?苏哈不假思索地说:“我生在这里,我当然应该生活在这里。选择这片土地,我自豪。”
“我与人民共享阿拉法特”
苏哈与阿拉法特的婚姻是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从前,也有不少人为阿拉法特牵线搭桥,但都遭到他的拒绝。他说,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他决定终身不娶,他的爱人就是巴勒斯坦。
然而,当阿拉法特1988年遇见这位从巴黎前来突尼斯出席一次国际会议的苏哈小姐时,他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变化。不久后,阿拉法特访问法国,正好由苏哈担任翻译。自此,两人经常交往,感情日益成熟。
1989年,在突尼斯的一个地下掩体里,阿拉法特和苏哈举行了婚礼。没有婚纱,没有伴娘,没有宴席,简单仪式之后,阿拉法特就回到了他的工作中。婚后,阿拉法特并没能像一般新婚夫妇那样与苏哈朝夕相处。即使1995年苏哈在巴黎生孩子时,阿拉法特也没有陪伴妻子,甚至没去看看刚刚出生的女儿。但苏哈对自己的选择并不感到后悔,她说:“我与巴勒斯坦人民共享阿拉法特。”
近来曾有传言,说苏哈同阿拉法特的婚姻出现了裂痕,因为在巴勒斯坦很少看到她了。对此,苏哈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从来没有和丈夫在一起呆过一整天。她四处搬家,但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他们的婚姻没有问题。她说:“我们彼此相爱,但不需要炫耀。”
“我也是争取和平的战士”
英国《泰晤士报》在一篇文章中曾评价苏哈说话直率,不会含蓄,缺乏“第一夫人”应有的谨慎。甚至有传言说,苏哈的个性已经给她惹出麻烦。
她曾对中东和平进程提出批评,也曾指责过巴勒斯坦政府,说有些政府成员没有主见。她还曾嘲笑在西岸建立赌场的建议。她说,让那些经济顾问们看一看吧!对面就是难民营,我们缺乏医院、病床、学校,但你们却要开赌场!一些和苏哈比较熟的人说,苏哈的直言不讳是有名的。但是,他们说,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无论嘴上怎样说,“她都在用她真诚的心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讲话。”
一位外国记者曾对苏哈说:“你变了,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位温柔可爱的苏哈小姐了。你常常突然表现出激情并大胆说话。你考虑过你现在是阿拉法特夫人吗?”直视着这位记者的眼睛,苏哈说:“我是阿拉法特的妻子。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事业中,我一直在学他。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已成为和平的战士。”
夏文辉(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