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白沙瓦12月13日电(记者刘洪) “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乡?在喀布尔,我有一个很漂亮的院子,都是花朵和绿树。但现在我只能在梦里见到它,梦到自己就躺在院子里。我真想现在就回家去……”
一聊起家,塞勒·穆罕默德老人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在喀布尔,他还有两个妹妹、三个兄弟,他们现在生死未卜、音信全无,他每天都心急如焚,时常在半夜突然惊 醒……
说塞勒是老人,是因为他须发皆白,走路颤颤巍巍,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但旁人后来介绍说,塞勤实际上只有50岁,是无尽的战乱催白了他的须发,催生了他无尽的乡愁。
在紧靠阿富汗的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记者采访的难民来自阿富汗不同地区,属于不同的民族,讲不同的语言,但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故土难离之情。家园虽破,但仍让人魂牵梦萦;时光飘远,但记忆却历久弥新。战争阻隔了他们回家的脚步,却增添了他们对故土无尽的思念,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牢牢镌刻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思之弥深。
即使是一些孩子,对故乡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在白沙瓦城外的塔吉阿巴德难民营,记者见到一个小女孩。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但衣着破烂,连双鞋也没有。一问才知道,她今年已12岁,但从来没上过学。父亲在战乱中被乱枪打死,她现在和母亲及一个比她稍大一点的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她必须每天上街乞讨。问她想不想家,小姑娘半晌无语,最后才几乎有点哽咽地说,非常想家,想上学。问她为什么,回答是在这里都吃不饱肚子,而且她讨厌上街乞讨,遭别人白眼,但为了生活她又不得不这样。
在沙姆沙图难民营,记者与在路边卖木柴的瓦泽尔·穆罕默德聊了起来。在难民营,做饭烧水都使用柴火,因此木柴生意是一个很兴隆的行当。55岁的瓦泽尔身材魁梧,是一个砍柴的好手,但当记者问他生意好不好时,他却没有回答,只是说他还是希望能尽快回到喀布尔。旁人告诉记者,瓦泽尔以前是汽车制造厂的工程师,现在却沦落到以卖柴为生。其中的反差,也许正是他避而不答的原因。
当初离家千辛万苦,现在要回家也绝非易事。虽然阿富汗各派已就过渡政府的组成问题达成协议,而且在接受采访时,许多难民也对记者表示,他们对新政府充满希望,但几十年的民族矛盾、冤仇却非一时能够解开。另外,如何回去,也是一个难题。阿富汗冬天已至,许多地方都已是大雪纷飞,道路也随之变得极度凶险。大批难民返乡在交通上就难以得到保障。相比于自然环境,更难预测的是人为因素。阿富汗东部战事仍在继续,冲突远未停止。不仅难民,就连联合国官员的生命安全都难以得到保证。
新世纪的第一个寒冬,对绝大多数阿富汗人来说是苦涩的。寒冬过后,一部分难民也许会踏上归途,但大多数难民还不得不经受漫长的等待。因为难民遣返牵涉到安置、救援、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让难民回去依然面临死亡,也就失去了遣返的意义。但这种等待,对许多年长的难民来说,已近乎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在沙姆沙图难民营,67岁的穆罕默德·塔合尔老人告诉记者,他来难民营已近10年,年年盼回家,但年年都回不了家,他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可能再也熬不到回家的日子。说话之间,他长久无语,怅然望着远方……(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