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度过一个惊悸不眠夜的耶路撒冷市民,2日上午穿过警察设置的重重路障,来到了昨夜发生重大爆炸事件的市中心本-耶胡达步行街。面目全非的商店,破碎的玻璃窗,满地爆炸碎片和依稀可辨的血迹,仿佛仍然记忆着昨天深夜发生爆炸时的惨烈。
昨夜23点40分左右,持续不断凄厉的救护车和警车的尖叫声响彻耶路撒冷上空,上百辆救护车和警车呼啸着向市中心聚集。即使是那些对救护车的警报声习以为常的耶路撒冷市 民也感到这将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
周六的晚上,许多刚刚过完一天宁静的安息日后的耶路撒冷青年聚集到了这条以现代希伯来语之父本-耶胡达的名字命名的街道。三声剧烈的爆炸声使他们中的10人倒在了血泊中,180多人被送进医院。据报道,死者的年龄都在14岁到20岁之间。如今,这个往日里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购物娱乐场所变成了混乱而愤怒的海洋。
三位高中生告诉记者,爆炸发生时,他们正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聊天,巨大的声响使他们从椅子上跳起来,冲出咖啡店。冲天的火光中,歇斯底里的人群四处奔散,有的带着伤残的躯体,还有很多已经倒在了地上,鲜血淋淋。“我们想上前帮忙,想做点什么。但警察不让我们靠近,担心发生新的爆炸。当时已经没有公共汽车了,父亲把我接回了家。但我无法从惊吓中冷静过来,彻夜难眠,担心朋友是否会遭遇不测”。17岁的那达夫·扈利这样说。
文弱的摩西·希特里特说:“这里是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地方,下个周六晚上还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我们不能在恐惧中生活。”
今年53岁的大卫将对爆炸事件的愤怒全部写在脸上。他说,在他生活在耶路撒冷的50年里,这样的爆炸事件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起。
家住耶路撒冷南郊的塔利·托娃女士说,爆炸发生时,她12岁的女儿正在事发地附近,“当从电话中获悉女儿没有受到伤害时,我让她赶快打车回家。回家的女儿精神恍惚,哭泣不停”。
中午,正在中东地区为促成以巴停火进行斡旋的美国特使津尼和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在严密的保护下来到爆炸现场,向遇难者献了花圈,并听取了警方的情况汇报。托娃和几位妇女冲到警卫围拦的最前面,她们已经得知北部城市海法再次发生了汽车爆炸事件,并造成十多人死亡的消息,用嘶哑地声音高喊着要总理沙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在以色列,记者已不止一次地看过这样令人心碎的爆炸现场,如此惨烈的景象重复上演,可是能够从中获取的启示和意义却越来越少。号称自己来自以色列左翼阵营、渴望与巴勒斯坦人实现和平的诗人热勒米说:“暴力只能引发暴力,人们撞一万次墙,却总不知道为什么?”但他那将一切责任归咎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巴极端组织的口气却让记者感到迷茫和悲观。最新一轮暴力事件使持续14个多月的以巴流血冲突更象一团越来越难解的乱麻。但愿双方领导人能够不为民众情绪所驱使,用理智和冷静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使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不再继续。(记者 钟翠花 明大军)
   定短信头条新闻 足不出户知天下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