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加沙10月21日专电
10月21日 星期日 晴
以色列总理沙龙之名达于世,除率部偷渡苏伊士运河使以色列扭转十月战争的乾坤外,还与另外两场涉及巴勒斯坦人的重大事变有关,一为黎巴嫩战争,二为贝鲁特难民营大屠 杀,而这两大事变又都与政治暗杀有关。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遭到巴恐怖分子阿布.尼达尔暗杀。时任国防部长的沙龙骗过议会于次日发动了直捣贝鲁特的黎巴嫩战争,并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巴解组织武装赶出黎巴嫩。
是年9月14日,沙龙的合作者、黎基督教派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被某阿拉伯情报机构暗杀。几天后,迁怒于巴勒斯坦人的基督教马龙派民兵“越过”以军封锁线,闯进萨卜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屠杀两日,在以军眼皮下斩杀无辜难民千余人。事后,沙龙因难逃其咎而被迫辞职,背上“难民营屠夫”之名,仍被西方部分国家视为“反人类”的战犯。
如今,沙龙已总理以色列朝纲,却依旧在利用暗杀大做文章。10月17日,以旅游部长泽维在耶路撒冷被巴人阵“穆斯塔法旅”暗杀。18日凌晨起,沙龙命令以军连续发动3场夜战,相继侵入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杰宁、纳布卢斯、伯利恒、图勒凯尔姆和盖勒吉利耶等6大巴自治城市。
这是巴以冲突爆发后以军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持续性攻势,不但出动上百辆坦克、装甲车和数十架战斗直升机,而且攻击范围覆盖了大部分巴控区。同以往进袭巴人口中心城市所不同的是,以军此番没有速战速决,而是进占各城市部分市区后滞留不撤,摆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巴领导人多次提到,自巴以冲突爆发后,以军已经实施了分割巴自治区的“刺田计划”和重创巴基础设施的“ 百日计划”。沙龙也一直再等待机会发动一场重新占领巴自治区的代号为“阿拉尼姆(地狱)行动”的军事攻势,以便摧毁巴民族权力机构,推翻巴以和平进程。
我一直认为,打垮巴民族权力机构,重新背上300多万巴勒斯坦人口的沉重包袱并非沙龙所愿,也是他不能跨越的红线之一,创造机会或寻找机会好好教训巴方倒更符合以方的利益。泽维遇刺前,沙龙政府至少策划了一起暗杀巴激进分子的行动,只是对方没有或者说没来得及报复。泽维遇刺而以军出兵拉马拉和杰宁后,伯利恒又不早不晚地发生了3名巴勒斯坦人死于汽车爆炸的怪事,引发了吉鲁定居点的枪战,以军于是“名正言顺”地连夜攻入伯利恒。而主动进兵图勒凯尔姆和盖勒吉利耶则更暴露了沙龙非要大动干戈的意图。
实施报复,平息自己与国内的激愤情绪,这是沙龙宣战的第一个目的。暗杀泽维这样一个元老级的极右翼领导人,无疑于太岁头上动土,以色列朝野自然震动,早已按捺不住的军方和右翼势力更是借机造势,代表右翼势力而又惯于黩武的沙龙岂能错过这个天赐良机。
沙龙知道巴领导人阿拉法特有自己的难处,他无论如何不会按以方要求交出“恐怖分子”,因为巴勒斯坦人把反抗占领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符合国际法则。屈从以方意志而交出其通缉对象,巴方不但丧失司法主权,而且会面临种种责难。在这种情况下,进占巴勒斯坦城市,自己动手去抓捕“恐怖分子”对沙龙来说可能更为可靠。4天来,以军也的确按图索骥地搜捕了几十人,相信这一行动还会持续几日。
出气和抓人或许还不足以概括沙龙的动机,让巴方感到自治政权蒙受伤筋动骨之痛可能也是一个要实现的目标。几天来,以军控制了西岸6城的部分战略要地,摧毁多处巴安全哨所,把部分繁华闹市变成兵车横行、弹雨四飞的战场,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几乎瘫痪,自治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沙龙无非想现身说法地告诉巴方:自治是以色列赐予的,它随时可以被收回。
沙龙此战显然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目的。面对部分自治城市的“沦陷”,面对来自以方和美国的双重压力,巴方今晚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正式宣布取缔三大组织的军事派别,包括人阵的“穆斯塔法旅”、哈马斯的“卡桑旅” 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耶路撒冷旅”,理由是它们无视停火命令,干出种种危害人民最高利益的勾当,为以方军事升级制造了借口。当然,沙龙要求把这几大组织政治派别也取缔的要求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应该说,沙龙的战争情结在被占领土得到了一次愉快的释放。但是,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不是黎巴嫩,而是巴勒斯坦人的最后家园,也是他们无法再退却和放弃的立足之地。军事镇压或许能使巴勒斯坦人退避三舍,但无论如何平息不了他们的愤怒和反抗。沙龙如果想彻底根除极端与恐怖,给国民带来和平与安宁,必须放弃战争思维,告别战争情结,做一个政治上的勇敢者,做一个和平缔造者。(完) 新华网记者马晓霖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