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最终打捞日期的临近,整个打捞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方面加紧了相应的准备工作。近期以来,虽然由于巴伦支海的天气状况恶劣,打捞工作几次被迫延迟,但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副总理克列巴诺夫多次表示,9月15日打捞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计划将不会改变。
去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参加俄北方舰队的军事演习时突然沉没,艇上118名官兵不幸遇难。如今,“库尔斯克”号已在海底沉寂了一年有余,但其的沉没的原因仍是一个巨大的迷团,各方人士对此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库尔斯克”核潜艇沉没的真相将永远不得而知。面对种种猜测,俄政府副总理克列巴诺夫认为,造成此次悲剧的原因可能有三种:首先是库艇碰上了战争期间遗留的水雷。但克列巴诺夫自己也表示,这种可能极小;其次是与其它水下物体相撞,如前来秘密观察俄海军演习的别国潜艇等;第三是库艇在发射鱼雷时发生爆炸。
就在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的同时,打捞工作仍在紧张的进行着。整个打捞工作大致分两个阶段,历时两个半月。第一阶段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到9月10日结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潜艇的状况,在艇身上钻孔,以便安装打捞钢缆;切割存放有鱼雷的第一隔离舱,使其脱离整个船体,保障打捞工作的安全;第二阶段从9月10日开始,到9月20日结束,该阶段将“库尔斯克”整体抬升,其中包括艇上用作动力装置的两座核反应堆,然后将潜艇运至俄罗斯北方舰队在摩尔曼斯克基地附近的码头上。如今,第一阶段中的钻孔工作已于8月28日结束,潜水员在“库尔斯克号”船身上钻开了26个孔洞。除被爆炸毁坏的第一号和第二号隔离舱外,基本上每一个隔离舱都钻了孔。在潜艇上钻孔是为了安装打捞钢缆,以便进行提升作业。携带有切割设备的"凯里耶尔号"大型驳船已经于8月29日抵达预定地点。按照计划,第一隔离舱与整个艇体分离的切割工作需时两天,而整个切割作业需要七天时间。
与此同时,负责这次主要打捞工作的荷兰大型打捞船“巨人4号”也于8月27日离开阿姆斯特丹港,到巴伦支海的航程估计需要两个星期。这艘巨型驳船将在9月15日承担起吊"库尔斯克号"艇身的任务,然后在浮桥的帮助下将其拖至摩尔曼斯克港口。据报道,该船配备了26个具有强大马力的起吊装置,它们分别由26台电脑控制,届时将用缆绳通过26个钻孔把“库尔斯克”牢牢拴住,保证打捞中的艇身维持在最稳定的状态中。除此之外,用于运输“库尔斯克”号艇身至船坞内的两座浮桥也已由俄北方机器制造公司制作完成,其中一座已于23日下水,另一座也将在测试后被运至作业现场待命届时,这2座浮桥将在水下托着“库尔斯克号”的艇身,将其运回摩尔曼斯克港船坞内。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此次打捞行动,俄罗斯政府之所以倾全力进行,首先是要查明真相、保障军事机密不被西方国家窃取并保证核反应堆不会泄露;与此同时,更重要的还是想要利用此机会挽回这一悲剧对俄罗斯人民以及俄罗斯军队心理上的伤害,增加俄罗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并且在国际上重新树立俄罗斯军事大国的形象。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