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战败日”即将到来的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置国内民众和亚洲各国的抗议于不顾,执意参拜了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这是对曾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极大伤害。
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天皇旨意下为祭祀戊辰战争阵亡官兵而设的国家神道设施,始称“东京招魂社”,1879年6月改称“靖国神社”。这个神社把在历次战争死去 的246万余亡灵作为“神”来祭祀,其中大多数是在侵华等侵略战争中阵亡的军人。靖国神社曾是对外侵略扩张的象征和工具,其宗旨是宣扬和灌输“皇国思想”,进行军国主义教育。日本青年在赴侵略战场之前到这里参拜并互相发誓,“死了进靖国神社”成为他们在侵略战场上鼓舞士气的强心剂。
1945年12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总司令部发出指令,旨在切断靖国神社与国家的特殊关系。1946年2月,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1952年9月成为民间宗教法人。随着美国的对日政策由惩治转为扶植,日本与侵略历史划清界限的进程半途受挫,右翼、保守势力开始掀起为侵略历史翻案的运动。为靖国神社“正名”,成为右翼、保守势力历史翻案活动的一个首选目标。
早在20世纪50年代,靖国神社领导层已就合祭甲级战犯问题进行密商,并决定等过了按佛教所说的“33次忌日”之后再行合祭。作为第一步,靖国神社首先把乙、丙级战犯的灵位塞进靖国神社祭祀。1978年10月17日靖国神社举行“秋祭”时,正式把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放进了靖国神社。这14名甲级战犯,均为对亚洲侵略战争的策划者,是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战争责任者。
1985年是日本战败40周年,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执意率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在此之后,自民党中出现了考虑把甲级战犯灵位从靖国神社中撤除的动向,但迄今均遭到靖国神社方面的拒绝。
如今的靖国神社,成了日本右翼势力为那场侵略历史翻案的象征和大本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绝非悼念一般战争死难者,更不是单纯的日本内政问题,而是事关日本政府首脑如何看待日本的侵略历史和二战战犯的重大原则问题。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写下了人类近现代史上最血腥、最野蛮的一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深重灾难。二战以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展中日关系的精神,出于广大日本国民也是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的受害者的基本判断,在日本侵华历史的问题上采取了重是非、轻处罚的态度。战后中国共关押过1062名日本战犯,对其中认罪态度较好的1017名日本战犯,我国政府于1956年夏季分3次对这些人宣布免于起诉、释放回国,被判刑的45名也至1964年全部释放回国。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中方以日方就那段历史表示反省为前提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在其后的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对日历史问题上一直采取了向前看的宽容姿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再掀起否认侵略历史的浊浪,一些身居要职的政要不时作出伤害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举动,使中国及亚洲各国不得不作出应有的反应,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此同时,日本的国际形象一再受损,其在侵略历史问题上的国际信誉也一再遭到质疑。
在如此背景下,小泉对国内外强烈的反对呼声置若罔闻,作为日本首相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人们不禁要问,小泉究竟如何看待二战甲级战犯?日本是否愿意与亚洲各国睦邻相处?小泉首相将如何处理对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关系?对这些问题,世人将予以密切关注。金熙德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