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生活时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库尔斯克号谍用价值高 西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23日14:03 生活时报

  沉睡在巴伦支海底已几个月之久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不仅因为它的所有艇员均同时遇难引起世界的关注,更因为其本身的军事价值而被西方各国的间谍们所“青睐”。为了能窥探艇内的机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接近“库”艇,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悄然打响的打捞争夺战

  为争取到参加打捞的机会,西方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如此热心,当然并不只为赚取8000万美元的打捞费用。这些公司清楚地知道,只要能接近“库尔斯克”号,他们就能有更大的收获。

  西方公司发现“库尔斯克”号的表面进行了特殊处理。他们发现艇体上涂有一层胶状物质,这种橡胶状物质可能是“吸收声波的材料”。这种材料一般都使用发泡物质,但是西方国家现在还不清楚它的化学成份如何。至于舰体的“耐压舱”,美国一般使用钢,而俄罗斯能够潜入深海的尖端潜水艇则使用轻质坚硬的钛合金。西方的军方人士自然千方百计想弄清这种合金的使用部位。

  西方各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俄罗斯北方舰队最尖端的潜水艇发生的事故,认为这是获得潜艇机密数据的天赐良机。经过一翻筛选后,最终决定负责打捞“库尔斯克”号艇员遗体的是哈利伯顿公司、荷兰和比利时的合营企业以及负责设计建造“库尔斯克”号的俄罗斯国营企业“红宝石设计局”等组成的核潜艇打捞联合体。而耐人寻味的是,哈利伯顿公司的母公司的最高经营负责人正是美国前国防部长、即将出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

  在哈利伯顿公司向事故现场派遣的运输船上,载有5个国家的120名乘员。实际上,只有挪威人和俄罗斯人负责打捞作业,但美国、英国、荷兰也不失时机地派遣了“观察员”。

  为了把长度相当于大型客机1.5倍的庞然大物打捞出水,各国公司提出了500多个方案。据悉,目前被看好的方案主要有两个:一个方案是从浮船坞上把铁吊臂放到海底,夹住舰体。为了预防核燃料泄漏,连浮船坞一起都要用铁板覆盖住,然后再把潜艇拖到港口;另一个方案是利用像救生圈那样的装置让潜水艇从海底浮出水面,然后再拖到浅滩。

  不过,要想开展作业,必须弄清舰体的强度、核反应堆和鱼雷的详细资料。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这些资料,目前尚不得而知。

  俄罗斯政府日前宣布,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具体计划将在今年1月出台。尽管距离今年夏季正式打捞还有半年的时候,但打捞争夺战已经悄然打响。

  艇上的“花岗岩”成为焦点

  自俄罗斯失事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的打捞工作暂停之后,俄海军每天都要派舰船在“库尔斯克”号失事海域游弋。究竟在艇体内有什么秘密,让俄军如此大费周章来保护它呢?俄罗斯机械工业生产联合体的声明揭开迷底——“库尔斯克”号内装备有22枚“花岗岩”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

  “花岗岩”反舰导弹是前苏联1979年服役的SS—N—19反舰导弹的改进型,SS—N—19是前苏联7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研制的一种远程超音速、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反舰导弹,弹长10.5—11米,弹径0.8—1.1米,翼展2.6米(折叠后为1.6米),总重约7吨。采用独立制导方式,射程约55千米。目前,其最新式的改进型别名就是“花岗岩”,它加装了现代化设备,由飞机或卫星提供中继制导时,射程最高可达550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巡航速度大于2马赫(最高速度可达2.5马赫)的远程掠海飞行反舰导弹。

  “花岗岩”导弹采用惯导+主动雷达+被动红外复合制导的方式,主动导引导弹对目标进行高速、掠海、精确的攻击,并且在对目标实施攻击时具有相当强的抗干扰性能,自动对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攻击。这样先进制导方法加上高速飞行,使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艇编队面对它也几乎束手无策。

  “花岗岩”导弹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其战斗部可安装核弹头或高能量炸药的常规弹头,它的单枚攻击可形成90%以上的威胁,多枚齐射则可对敌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花岗岩”导弹有水上和水下两种发射方式。在水面舰艇上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发射装置一般为4×5阵列式,立于舰桥前甲板下。而在水下潜艇中则采用鱼雷管发射,潜艇上设有导弹贮存设备,发射时将导弹从弹库中提出,通过鱼雷发射管实施发射,发射的技术难度和操作危险性要比水面舰艇大。

  “库尔斯克”上是否有“风雪”

  俄罗斯的媒体一度暗示:“库尔斯克”号潜艇是在试验一种新型鱼雷时沉没的,但俄罗斯官方否认了这种说法。这种名为“风雪”的鱼雷能突破物体在水下运动的传统极限,其速度比西方海军的任何鱼雷起码快5倍。美俄两国专家都承认,在冷战时期的科技竞赛中,俄罗斯的这项技术遥遥领先。

  但直到苏联解体后,有关这种鱼雷以及它装备于核动力潜艇的情报才第一次公之于众。随后,这种鱼雷由于存在一些实际缺陷退出现役。但最近几年,俄罗斯一直在试验这种鱼雷的改进型。

  鱼雷在水下发射以后,其动能会因水同金属表面的摩擦阻力而迅速消耗。物体在水下高速行进一直受到限制:物体在水下行进所需的能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想制造一个半真空的气泡把物体和它周围的水隔开,气泡里面的物体能以我们从未想到的高速前进。70年代末,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第一代“风雪”鱼雷的研制成功铺平了道路。科学家们成功地克服了鱼雷在水下运动时受到的水的自然阻力。

  但是,在第一代“风雪”鱼雷1977年装备核潜艇以后,几乎算不上是一种优秀的鱼雷。它只能直线进行,射程只有10海里左右,寻找目标的能力有限。但是它装备了战术核弹头,几乎没有一艘舰艇可以躲过高速运行的“风雪”鱼雷爆炸后的冲击波。

  有关“风雪”鱼雷的情报在苏联解体后才被公众所知。而英美两国也在研制类似鱼雷,但都无法与俄罗斯相比。

  据西方获得的情报,在过去5年里,俄罗斯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风雪”鱼雷的后续型号,它携带常规高爆弹头,制导和瞄准系统有所改进。新型“风雪”鱼雷的样品也在阿布扎和雅典举行的防务装备博览会上展出过。“库尔斯克”的秘密和沉没原因只有在它被打捞出水后才能被证实,好在这个时刻已经不远了。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载武器秘密首次披露(2001/01/15/ 16:51)
打捞工作迫在眉睫 俄“库尔斯克”基金会四处化缘(2001/01/15/ 09:27)
俄罗斯公布今夏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方案(2001/01/13/ 22:37)
打捞“库尔斯克号”的方案已基本敲定(2001/01/13/ 16:08)
俄罗斯核潜艇沉没北冰洋专题
 新浪推荐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春运火车票信息,二手交易市场
2001年春运信息
最佳春节消费方案--网上投票决胜负
聊友速配找共同语言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浪手机短信传递新春祝福!
全新两性健康频道给您最贴心的帮助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