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对于即将离任的克林顿来说,中东和平是他的心病。因为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现在和平仍遥遥无期。他决定在自己总统任期开始倒数计时的时候,再进行最后的努力。然而,奇迹会出现吗? 调解律师克林顿 2000年12月23日,白宫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克林顿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谈判代表召到了这里,向他们发出了和平谈判的最后通牒。当双方代表在白宫的内阁厅落座后,门开了,克林顿走了进来。他把椅子拉到桌前,从兜里掏出了自己最近几个月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说:“为了尽可能地准确,我要把我对你们提出的和平计划一字一句的读出来。” 克林顿就像一名调解律师,平静地推出了他的“美国思想”:阿拉法特将拥有他梦寐以求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放弃加沙地带和约旦约西岸95%%的土地;阿拉法特放弃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返乡的要求;巴拉克也将作出让步:巴勒斯坦将获得东耶路萨冷和圣殿山的主权。 认真地读完最后一个字,克林顿抬起头来:“如果你们真想达成协议,我想,惟一办法就是接受这个建议!”克林顿要求双方必须在12月27日前通知他,是否同意他的和平计划。 巴拉克反应迅速,立即召开内阁会议,最后以10比2的绝对优势原则同意接受克林顿的建议。他回复克林顿:如果阿拉法特愿意的话,他也愿意接受这一建议,当作谈判的基础。但巴拉克又承认,他不会全部接受克林顿的建议。他向内阁保证:“我决不会签署一份把圣殿山主权移交巴勒斯坦人的协议。”巴拉克的陆军参谋长莫法兹也指出:“美国人的建议仍有很多漏洞,比如,巴勒斯坦建国,以色列东端边界如何保护?而且连总理在耶路萨冷的办公室都在巴勒斯坦人火炮的射程之内。” 而阿拉法特向克林顿送来一封长信,洋洋洒洒地提出了26个问题,希望克林顿首先作出解答。 遭到拒绝的克林顿 克林顿之所以在最后关头还在为中东和平操劳,是因为他看到巴拉克和阿拉法特现在都迫切希望达成一份协议。5个月前,在戴维营,巴拉克就作好了达成协议的准备,但阿拉法特不肯;现在,巴拉克意识到,如果与巴勒斯坦人达不成协议,他就无法赢得2月大选的胜利。因此,他愿意作出更多的让步。 而阿拉法特一方面极希望在有生之年,使巴勒斯坦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虽然小布什给克林顿的和平努力开了绿灯,但如果1月20日一过,即使小布什希望出面调停,他的外交班子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情况。而且如果沙龙在大选中获胜,达成和平协议的那一天更是永远都不会到来。 尽管和平是所有人的愿望,但双方人民还难以接受妥协。对以色列而言,圣殿山是圣经中的圣地,也是国家的精神象征,绝不能拱手让人。至于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的问题,更有可能改变现在以国600万居民中占了八成的犹太人口结构,因此无法达成共识。对巴勒斯坦人而言,圣殿山同时也是伊斯兰教徒第三大圣祠Al—Aqsa的所在地,具有神圣地位。而在中东战争中被迫流亡的巴人回归故乡的要求,更是数十年来中东争议的焦点。 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原订于去年12月28日赴埃及进行会晤,眼看会议召开在即,一名匿名巴解官员却指出,阿拉法特已于27日送交一封信函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基本上拒绝了克林顿所提议的和平计划。 一线希望 新年刚过,阿拉法特便连夜兼程前往华盛顿。而1月1日,克林顿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通过电话,但巴拉克似乎没有远渡重洋到华盛顿会谈的打算。他甚至指出,阿拉法特与克林顿是否能够达成共识,他深表怀疑。 1月2日,在阿拉法特与克林顿会面之前,巴勒斯坦首度对克林顿提出的和平计划,提出了官方的详细书面回应。在这份备忘录中强调,克林顿的提案架构忽视了巴勒斯坦建国的具体需求以及近400万巴勒斯坦人的归乡权利。 尽管和平提案一一被巴勒斯坦回绝,备忘录中还是对克林顿表达感谢之意,声称“以巴过去7年能获致这些进展,都要归功于他(克林顿)。”1月2日,克林顿和阿拉法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会谈。阿拉法特出人意料地对克林顿提出的和平计划做出了正面回应,承诺有条件地接受美国的调停。阿拉法特还同意,尽最大的可能,终结或阻止暴力行为,尤其是枪杀事件。并且逮捕暴力滋事分子,即刻恢复安全合作,以打击恐怖主义。 另一方面,以色列以同样低调但正面的态度相应,表示尽快派遣低层官员至华盛顿谈判。而一位匿名官员则指出,巴勒斯坦也将在未来几天派遣官员和美方代表沟通。白宫发言人指出,以巴双方各自有所坚持保留,而美方的任务就是要在二个极端之间找出可以协调的点。 1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推动中东和平的努力终于又艰难地获得了一些进展:以色列已宣布愿以克林顿所提和平方案和巴勒斯坦谈判。直到1月14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代表仍在加沙地带进行谈判,但双方代表都承认,虽然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谈判,有可能取得进展,但在2月6日以色列大选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难民:以巴问题的症结 那么,巴以谈判究竟卡在哪里呢?分析人士认为,难民问题解决不了,以巴关系不知道还要僵持到猴年马月。 这群巴勒斯坦难民原先定居于现在以色列的领地,但在1948至1967年以色列和伊斯兰教世界的冲突与战争中流离失所。巴勒斯坦方面坚持这些难民有回归家乡的权利,但以色列却加以拒绝,因而成为中东动乱的源头之一。 现在难民人数达370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目前约有1/3登记在案的巴勒斯坦难民,也就是将近120万人,居住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等地区的59个联合国难民营。其中西岸和加沙地区就有27个难民营;这块地方也是巴勒斯坦人积极争取独立建国的领地。其余2/3的难民则分布在上述国家及地区的各个城镇之中,通常居住地都离联合国设立的难民营不远。 对于因为以色列建国而被迫远离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而言,返回今日已成以色列国土的故乡,是他们长期以来奋斗的目标,因而当克林顿提议巴人放弃这项返乡权利,以换取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主权上的让步时,立即遭到巴方官员的强烈反对。 但对以色列人而言,巴人难民返乡问题也是他们绝不可退让的,因为这攸关整个以色列的生存。如果让这些难民全部返乡,以色列境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人数将各占一半,结果是国将不国。27岁的以色列人米凯立在西耶路撒冷一条拥有多个石造拱廊别墅的街上,开了一间小发廊。在以色列建国之前,这些别墅里大部分住着富裕的阿拉伯人。他用手指煞有介事地计算巴人难民返乡后,以色列的人口结构:在现有的500万犹太人和100万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之外,再加上数十年来一心想要从以色列手中收复失土的400万巴勒斯坦人。 对他和大部分以色列人而言,这都不是件划算的交易,而他们心中也早已对这样的人口结构的后果有了预见,因而如果巴人坚持返乡,以巴协议势必永难达成。他说:“500万的我们,500万的阿拉伯人,同处在一块地方,你知道这会变成怎样吗?这还叫以色列吗?”对于各项和平方案,以色列人的看法不尽相同,惟独对巴勒斯坦的返乡要求,似乎一致表示反对,因为这代表国家自取灭亡,就连立场最温和的以色列政治人物都无法接受。 一位以色官官员指出:“没有数十万巴勒斯坦人的远离家园,就不会有犹太国家的存在。不管这么做对不对,如果你认为应该让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那么这种事就无法避免。” (李秋文)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