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经过一个月的司法交锋,小布什终于赢得美国大选的胜利,即将进入白宫,开始组阁、交班过程。随着明年1月20日新总统宣誓就职日子的临近,人们对他执政之后新世纪伊始的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前景极为关注。 -对外政策:经历摸索、调整阶段 就总体态势而言,新总统上台总要推行带有自己特色的对外政策。但从竞选期间的一系列言行来看,小布什毕竟还不是内外政策方面的激进派,因而与前几任总统比较起来,不大可能走偏激路线,他执政后的对外政策不至于出现重大转折。从已有的政策分析报告看出,小布什所面临的外交任务相当繁重。 但是必须指出,小布什在外交政策上强调增强美国综合国力,加强军事实力,特别是主张增加国防开支,进一步扩大军事技术优势,加快建立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系统(NMD和TMD)等政策,在实行中难免与其他大国发生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与欧洲、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关系,将是小布什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固有的超级大国心态支配的对外政策,总会有与世界和平与发展总趋势矛盾、冲突之时,克林顿执政后期围绕上述问题已与各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另一方面,按照布什“将传统实力和理想观念与当今全球一体化形势相结合”、“重新确定美国外交安全目标的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的思维,小布什也会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和工作重点,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整之后,才有可能推行较为成熟的对外政策,而调整期内的反复也是难免的,有时仍会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麻烦。对此,世人都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亚太政策:对外政策的重点 就区域重点来看,对美国的欧洲与亚太战略如何摆平,将是对新总统未来外交政策的严峻考验,从现有资料来分析,小布什外交战略进一步转向亚太之势会更加明显。小布什及其外交顾问认为,亚太地区对美国利益的重要性比欧洲大,美国经济的未来在亚太而不是欧洲,亚洲的印巴之争、朝鲜半岛与台湾海峡仍是三大地区热点,亚洲另一端的波斯湾作为全球储藏石油最多的地区,仍是美国外交的重点。 在布什外交班子看来,中美安全利益上的冲突以及中国对美国构成“问题”之所在,都具体体现在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等地区。因而,小布什对日、韩等中国周边的政策调整都会与中国的“接触”有关。他将重新加强和巩固美国在冷战时期与东南亚各国建立的军事联盟关系,继续其冷战结束后一直谋求的“重返东南亚”历程,并企图通过改造东盟地区论坛来“融合、制约中国”。由于小布什倾向于把俄罗斯也视为美国潜在的威胁,因而也要将克林顿确定的俄美“战略伙伴关系”改为“战略竞争关系”,未来一个时期美俄关系的改善将遇到阻力,当然也不会再次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公开对抗,而是合作与竞争两大因素继续并存,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也试图绕开俄罗斯,谋求在没有俄参加的情况下解决地区问题。 共和党总统惯以结盟为外交主轴,强调依靠盟国合作。在这一政策理念下,就外交策略上讲,美国在布什主政下对亚太地区政策将以日、韩等盟邦为重。美国新的亚洲政策将把中美关系放在美与印度、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的政策范围来审视,美与东亚盟友的政策可能先于对华政策而出台。 种种迹象表明,美在谋求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由美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美将不仅重视在亚洲达成双边军事协议,而且更重视发展亚洲多边安全合作,将把各种双边安全关系串联起来,重视东盟地区论坛的军事合作成分。 这些政策的推行,将对大国关系及地区力量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对华政策:呈双重性质 如何对待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台海局势的复杂化,是小布什就任后必须审慎处理的重大外交课题。从各种迹象来看,美国新总统的一个重要任务将是重申对华政策。 就目前态势来看,小布什对美国自身利益的强调会多于对“伙伴关系”的考虑,“战略伙伴关系”在实际中有日渐降温之势。布什的核心智囊赖斯把中国归纳为美国家安全上的“问题”,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将保持“警觉”。在东亚以发展同盟关系来促进对华政策意味着,它既要与中国进行积极“交往”,又要与其盟友磋商,对中国采取防范措施,并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对中国实行一种介于“围堵”和“接触”之间的政策。小布什有可能对一些具体的对华政策进行调整,有时调整的幅度也可能会大些,初期对华态度也可能会强硬些。 但是,小布什不会对已有一定共识的现行对华政策作根本改变。小布什把中美关系定性为“战略对手”,显然不符合中美关系的现状,况且美国在诸多领域需要中国的配合,任何无视或者忽视中国在中美关系中作用的看法都将是短视和有害的。因而不会出现中美关系大的倒退,人们担心的那种真正的“战略对抗”更不会轻易出现,中美关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两国间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共同利益。毕竟,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维护本国利益是它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未来小布什也不能不面对现实,在党内和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从美国利益出发,现实地解决问题,理性地处理美中关系,其对华政策也不可能偏离太远,不会也不敢脱离中美之间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框架。可以预计,实行对华接触政策仍将是小布什遵循的外交方针,中美关系在今后时期内持续改善与发展的势头有望得到保持和加强。 从长远看,共和党总统的如下特征在发展美中关系方面可能比民主党更有利。首先,它主要代表着大企业的利益,而小布什面临的外交难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美国经济在全球领先,面对经济全球化,美国要在经济上发挥更大作用、保持领导地位,就要妥善处理与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因而在加强对华贸易和投资方面,小布什的政策力度会比民主党更大。 二是意识形态因素比民主党相对淡化,因而在与中国的“民主”、“人权”对抗方面不如民主党强硬。 三是小布什虽缺少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他周围有一批富有国际问题经验的人,这些顾问班子大都是曾在老布什时期任职的务实主义者。 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原则性变化。其对华目标仍是:积极开拓中国大市场;力图把中国纳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体系,以现行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约束中国,维持台湾海峡地区的现状,避免台海地区的武力冲突,增强与地区盟国的联系,在安全领域加强对中国的制约和防范。总的说来,现行的“接触加防范”的政策将带着小布什的特色继续下去。 小布什的对台政策将审慎对待。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症结是台湾问题。由于小布什在台湾问题上强调台湾问题必须和平解决、坚持《与台湾关系法》、支持《台湾安全加强法案》、保证信守对台湾的承诺,提出美国必须协防台湾、要把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台湾是美国的盟友等,因此在他执政初期可能更偏袒台湾,对“防卫”台湾可能提供较为明确的承诺,继续售台武器,在《台湾安全加强法》方面伺机而动,并在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方面有所动作。但这必然损害中美关系,一旦中美关系受到较大的损害,也必然导致美国利益同样受到较大的损害,到时小布什就必须调整对华政策,重新回到中美合作的轨道上来。小布什在台湾问题上仍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希望保持两岸关系的平衡,防止台海爆发战争,鼓励两岸进行谈判并为此创造良好气氛,强调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并“为两岸人民所接受”,继续反对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以致把美国拖进去。 曾令人担忧的《加强台湾安全法案》最终得以通过的可能性不大,小布什不能不考虑中国政府的立场;而新一届国会虽仍是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但优势更小,党内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法案。美方也许更愿意把它作为所谓“达摩克利斯剑”悬在那里,以牵制海峡两岸的行动。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席来旺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