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几个月的流血冲突,给巴以双方带来两败俱伤的结局。残酷的现实使两个民族意识到只有和平共处,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以色列人巴莱基特等在“中立”地带搭起一座巨大的帐篷,邀请双方面对面地坐下来,坦诚直率地对话…… 今年10月发源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以冲突迅速蔓延到以色列各地,发生了多起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这次动荡不仅中断了正在艰难进行之中的阿以和谈进程,同时也加深了巴以之间的矛盾和仇恨。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要问:巴以人之间的仇恨何时了?他们的伤口永远没有愈合的时候吗?和平的愿望就真的永远不能实现了吗? 巴勒斯坦人的建国兴邦梦受挫 巴勒斯坦人尼达尔-哈勃的心脏诊所远离巴以冲突的街区,诊所的墙上缀满了他从美国获得的证书。诊所里堆满了刚刚买进的各类检查设备。在此之前的几年里,他在美国事业有成,小有名气,现在,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和地位,和妻子一起回到巴勒斯坦。但是,最近发生的一切,使他希望为国效力的梦想受挫。 像哈勃医生这样满腔热血的巴勒斯坦人还有成千上万,他们从世界各地返回巴勒斯坦,希望为即将成立的新国家出一把力,他们带回了技术和资金,项目和思路。但是现在由于不断升级的暴力冲突使巴以间的仇恨加深,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理想。他们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解放事业,谴责以色列滥用暴力,另一方面又对巴勒斯坦所付出的代价和损失感到慌恐不安。他们和街头的巴勒斯坦示威民众心心相印。但是,他们的声音又不能被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人听到。 那德尔-沙辛曾经对前途十分乐观。他投资建起一个中介公司,并在巴勒斯坦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他还招兵买马,并建起一栋漂亮的办公大楼。9月15日,沙辛搬进了新落成的大楼。两周后,西岸便发生了流血事件。3个月前,他又追加投资。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他感到慌恐不安,无所适从。一天当中他办公室的电话只响一次,但是他的秘书打电话告诉他以色列又要用火箭攻击那马拉。 虽说梦想受挫,但沙辛和哈勃都不言放弃。西岸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老板巴沙尔-马沙里也抱有同样的态度。直到今年9月份之前,马沙里和他的美国妻子已成功地吸引了多家外国大公司到巴勒斯坦来投资。对于目前局势,马沙里说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对于巴勒斯坦来说更是如此。 在整个加沙和西岸,各个公司都在裁减员工。销售活动一律停止,商家无钱可赚。许多企业干脆关门大吉,作为当地经济支柱的旅游业已经停顿,失业率已经翻了三番,工资收入和各种税收的损失已达几百万美元。 虽然在过去几年里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巴勒斯坦人,但是那马拉仍然经历一个迅速繁荣的时期。优雅的别墅,高耸的办公大楼,爵士乐俱乐部,餐馆和网吧随处可见。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那马拉是巴勒斯坦无可争议的商业中心。在巴勒斯坦的其他城市,如杰里科、伯利恒和加沙,豪华宾馆平地而起,银行和蜂窝电话成倍增长。在巴勒斯坦根据《奥斯陆和平协议》获得对一些领土的控制权之后的6年里,巴勒斯坦控制区获得长足的发展。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仍掌握在以色列的手中。对此,巴勒斯坦人只能用石块表示抗议和不满。 以色列餐馆老板美梦的破灭 巴以冲突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就在巴勒斯坦人建国兴邦梦破灭的同时,以色列人也遭受着同样的痛苦。 在耶路撒冷以北大约120公里有一个名叫萨克宁的小城,人口大约有23,000人,大多数居民为阿拉伯民族。今年4月份,阿拉伯人沙米尔打破了清真饭店不卖犹太人食物的旧观念,出资在城郊开了一家新式饭店,既供应犹太食品,又提供阿拉伯风味的饭菜,可谓是“阿犹合壁”。全新的饭店装修高档,环境优雅。客人们可以坐在舒适的柳条椅上,尽情地享受这里的美味菜肴和休闲气氛。因此,饭店一开张便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用沙米尔的话说,几乎挤破了门。一批批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从各地慕名而来,以品尝他们的拿手好菜——烤肉和烧鱼。尤其是晚上,其它饭店都已经打烊,而唯有沙米尔的饭店人声鼎沸,午夜过后依然不散。沙米尔的生意简直是如日中天,兴隆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从10月开始,沙米尔的悲剧便开始上演。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爆发的暴力冲突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到整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萨克宁也受到了影响。大批阿拉伯人走上街头示威,与警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抗议群众在大街上焚烧轮胎,设置路障。警察开枪射击,两名阿拉伯人被打死,受伤者不计其数。这场冲突重新激化了萨克宁地区的矛盾,使民族关系雪上加霜。特别是,冲突和动荡大大破坏了经济,使无数人的创业努力成为一场噩梦。阿拉伯人不到犹太人开的商店里买东西,而犹太人也不进阿拉伯人开的饭店。从此之后,沙米尔便一下从事业的顶峰跌到深渊。 另一位名叫阿比德-杜基的百货商也有着与沙米尔类似的经历。在谈到阿拉伯与犹太人的关系时,阿比德说:“我们必须共同生存在一起。我们需要他们;他们也一样需要我们。现在的情况千万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搭起和平与对话的帐篷 暴乱发生以后,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以色列当局对他们采取了多种惩罚措施:断电,停水,实行宵禁,交通管制等等。许多地区突然成了暴行濒仍的危险地带,公司人员不敢到那里去上班。民族隔离的局面再度形成。 在加利利这样的地区,虽然阿拉伯人也是多数民族,但是他们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有着质的不同:他们是以色列公民。阿拉伯与犹太两民族杂居在一起,在经济上已经完全融合;而一旦发生民族冲突,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就十分剧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和平共处,实现民族和解。 巴莱基特是当地一家杂志的老板,在萨克宁市近郊的一个工业园内办公。他亲身经历了这场混乱,并进行了全面报道。10月1日暴乱当天,就在距他们办公室只有几百米的地方,以色列警察开枪打死了两名阿拉伯群众。巴莱基特回忆说:“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战争之中。我们闻到了催泪瓦斯、焚烧的轮胎和树林的刺鼻味道。在枪声鹤唳之中,我们顿时感到生命的威胁。突然间,一切都乱套了。” 巴莱基特说,在事件的初始阶段,他的第一反应是愤怒,是希望警察尽快镇压下去。然而一星期后,巴莱基特开始认真思考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为什么阿拉伯人会那么冲动?为什么以色列警察和军队会拿真枪实弹来对付手无寸铁的阿拉伯人?他与朋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必须学会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此外别无他途。 巴莱基特等人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阿以民族的和解与对话。他们在阿拉伯和犹太社区之间的“中立”地带搭起一座巨大的帐篷,邀请任何愿意参加他们讨论的人进来,面对面地坐下来,心平气和、坦诚直率地展开对话。 一开始时,除了一些犹太人和解派的人物、阿拉伯知识分子和以前与犹太人有所往来的阿拉伯居民进来之外,大部分人都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远远地围在帐篷外不敢进来。但是,后来当巴莱基特带领20名犹太人到在冲突失去儿子的两个家庭去慰问时,情况就彻底改观了。 曾经参加过那场暴乱的阿拉伯热血青年和从来没有与犹太人有交往的人源源不断地走进他们的帐篷,有的人甚至来了又来。他们坐成一圈,一边喝茶,一边向对面的犹太人展示自己的伤痕,诉说内心的感受和不满。而犹太人则向他们耐心解释暴力给以色列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强烈动荡和巨大危害。犹太人为警察的行为表示遗憾,并对受到伤害的阿拉伯人表示理解,希望他们克制。整整11天,来帐篷诉苦的人络绎不绝。 到后来,许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已经不再互相指责,取而代之的是互相表示理解。在这个“和平帐篷”里,两个民族的有识之士达成了如下共识:对话应该代替对抗,妥协取代对立,和解代替报复;双方应求同存异,重建两个民族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但是现在,还是要从最基本的现实问题做起:打破隔离,恢复秩序。他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联合委员会,就环保、教育、青年活动、民族研究、妇女运动等问题进行商讨和协调。 阿以民间的和解与对话引起了以色列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它促使政府采取实际行动,以适应民意和社会潮流。以色列政府已经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就暴乱期间警察的不当行为进行调查,并允诺在未来四年内向阿拉伯社区投资12亿美元。本报特约记者 北方
|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