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
本文为王海向新浪网提供 2000年1月6日,李长兵终于现形。 李在北京某招待所召开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记者招待会。会上,"李长兵"终于公开了自己的身份--果然不出王海所 料,李长兵正是"津成"集团的人。在记者会上,李长兵得意地亮出了磁带和合同等所谓"证据",并板起面孔竭力呼吁整个 社会都来谴责王海。 但是当到会记者问到"津成"的产品是否有问题时,李长兵却不敢给记者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李在记者会即将结束 时的话却实在耐人寻味。李居然道,如果象王海这样打假的话,那么岂不是大部分企业都要垮掉? 李真正造假卖假者的嘴脸暴露无疑。 会上另一个爆炸性新闻是李公布说已经给王海送了5万元钱。李自以为得意,殊不知更引起了人们对"津成"的怀疑 : "津城"的产品假如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和王海对簿公堂? 为什么不声不响地送了5万元钱? 如果真是王海敲诈,为什么不带警察当场将王海捉住? 还有,一直声称与李长兵有协议关系的《辽沈晚报》的记者也成了与会记者的采访对象。 "既然李已掌握证据,为什么不核实证据的真假? 为什么不核实当事人的身份就贸然发表文章? 《辽沈晚报》在这次炒作中是不是扮演了一个真正的护假者的角色? 《辽沈晚报》到底和李长兵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辽沈晚报》的炒作显然不是为了做新闻,《辽沈晚报》到底有何企图? 《辽沈晚报》是否知道王海打击"津成"伪劣电线的情况…… 可惜,《辽沈晚报》记者张威却似乎只能缄默不语,看来《辽沈晚报》也有必要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了。 李长兵的身份的暴露犹如晴天霹雳,令许多人大为震惊。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从表面上看《辽沈晚报》的这 次炒作意图是要从道义上打倒王海,甚至借用"津成"李长兵的话来说是欲令"全社会都来谴责王海",但是王海真是那么容 易被从道义上打倒吗? 王海并不是一个道德楷模,王海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的身份--一个靠维护大家的利益来谋求个人利益的普通人而 已。 王海不是英雄,王海不是雷峰,王海不是无私奉献,但王海绝不是一个坏人。王海只是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原则, 也就是靠同假冒劣做斗争,靠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来获得自己的快乐、成就和发展而已。 在许多人眼里自己利益至上的王海会那么轻易的放弃己的原则吗?王海会轻易做出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吗? 纸是包不住火的。 《辽沈晚报》片面的、断章取义的、不公正、不客观的报道和王海的说法摆在一起的时候,谁是谁非将是不言而喻的 。 王海可以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经得起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的考验,但是《辽沈晚报》的报道经得起考验吗? 因此,从道义上打倒王海的企图看来必将是徒劳的。 其实打倒王海的企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开始是尝试从法律上打倒王海。制造舆论,甚至收买法学专家,说王海知假买假,说王海目的不纯,不是消费者, 不受《消法》保护,甚至有些卖假者跳出来置信誉和商德于不顾非要与王海对簿公堂…… 但是结果并不理想,王海依旧我行我素,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没办法,王海的所作所为都是合法的,王海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 估计《辽沈晚报》也应该预见到从道义上打倒王海的企图也会是徒劳无功的。 《辽沈晚报》会无缘无故去做可能徒劳无功的从道义上打倒王海的尝试吗?一开始还有很多人这样认为,但是现在人 们(包括媒体和读者)却逐渐发现自己落入了某些人的圈套。 看来无端端的疯狂炒作后面肯定有见不得光的内幕,疯狂地炒作只是想转移人们的视线而已。 王海并大海公司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调查取证,"津成"造假售假的事实是铁证如山的。(详见大海公司有关调查报 告)。 在大连,99年8月王海满怀希望地拿者市长亲笔签字批示的报案材料到大连市公安局举报了"津成"的违法售假行 为。但是立案后,公安局直到现在还毫无动静,口口声声尚处调查阶段。 无奈99年11月,王海亲自赶赴大连将"津成"推上法庭的被告席。 在西安,11月王海协助购买了10多万元"津成"伪劣电线的受害者向执法单位进行了举报,执法单位当即查扣了" 津成"价值400多万的现货并立即进行鉴定,而且99年12月3日送样鉴定的结果出来是全部不合格。但次日接到王海通 知的当地有关媒体欲采访执法单位时,执法单位却突然沉默了。 在北京,《中国消费者报》本来欲刊登大幅文章报道王海打击"津成"伪劣电线电缆的情况,但是由于某位执法单位 副局长的出面干涉,该文章不幸失去了和广大读者见面的机会。 在太原,《都市生活报》用了一个版面来揭露"津成"售假的内幕,但是报道一出,却有执法单位不请自到,找上门 来证明"津成"是没有问题的。 难以置信的是,在大连、在沈阳、在太原、在西安,"津成"的产品都是有关政府打假机构的"推荐产品"甚至是" 免检产品"。 就在王海将计就计欲使"津成"的王先生和李长兵的2个圈套完全落空的时候,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几乎同时都接到了 神神秘秘的电话,声称有有关王海的特大新闻线索要高价出售。 同时,与"津成"的李长兵达成协议的《辽沈晚报》突然跳将出来,借用道义的幌子对王海狂炒一番,俨然一副护假 者的嘴脸。 不可思议的是,1月6日,《上海青年报》记者接到一个自称是《辽沈晚报》编辑的人的电话,该人不满于《上海青 年报》对其文章的转载,抱怨道"我们策划了那么久,能不要点回报吗?"…… 《辽沈晚报》声称将代理"津成"李长兵处理今后的事情,那么"津成"到底和《辽沈晚报》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 ? "津成"的产品居然在许多地方被执法单位推荐,那么"津成"和有关执法单位又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呢? "津成"自称产品没有问题但却被人告上法庭,被执法单位查封产品,那么其中究竟又如何呢? 事情似乎不简单,但是相信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有关情况王海将于近日召开记者见面会予以通报,垂询电话:01064058187。 电线打假最新消息--西安工商局查封的约400万津成电线电缆经抽样送检,所检电线电缆全部不合格。 鉴定结果系1999年12月3日出具,送检者是西安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干部杨广银先生,具体情况可以与杨广银 先生联络。 杨广银先生的电话是:029-7343254;029-7315315;附:相关报道只见广告不见证明"津成" 电线电缆被查封质量不明电线已销售数百万元■1999年11月26日《华商报》12版本报讯(实习记者任可)11月2 5日,西安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对西安津成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并依法做出查封决定。 11月22日素有"打假英雄"之称的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王海来到西安,调查阎良中国试飞院购置"津 成"不合格电线而蒙受18万多元损失的情况,并及时给工商局举报。与此同时,试飞院物资处处长杨沛恩也向12315举 报中心申诉此事。25日上午,公平交易分局副局长孙春奇带领数名执法人员来到"津成"公司检查。执法人员要求该公司销 售经理陈勇出示其在广告中宣传的ISO9002质量认证、产品检验合格证及进货票据等,陈说在集团公司。随后陈与集团 公当场电话联系,但无人接听。 陈告诉记者,他们自3月份在西安营业以来,已销售了价值三、四百万元的电线。记者此前在西安大街上看到多处" 津成电线电缆"的巨幅广告。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依法检查,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及现场检查初步认定:津成公司涉嫌产品质量问题,因此依法 封存其"总部"及四个"分部"的近千万电线电缆,暂扣其有关账目和有价证券,责令其暂停营业。 "幽灵"线缆厂家大连现形□本报记者尹鸿伟《南方周末》1999/12/3"越假的东西反而越真"。本报记者 与王海的调查,揭示了两家电线电缆厂家在大连"劣币驱逐良币"的离奇现象。1998年8月,闻名世界的大连国际时装节 上曾经出现这么一个事故: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电线电缆而发生线路故障,造成停电近20分钟,影响了活动的进行和电视台对 全亚洲的现场直播。当时大连多家媒体愤怒地写到:此事实在令人尴尬,它严重影响了大连市的国际形象。 而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近日又出现了一点麻烦,原因是"打假英雄"王海到了这里,针对外地在大连销售的部分 有问题的电线电缆提出索赔。推荐产品不合格大连市有一条"黄河路",那是一条在当地以销售电线、电缆而知名的街道。其 中最为风光的销售门市有两家: 其一为"津成电线电缆集团(以下简称"津成")大连销售中心"。1996年,大连市质量监督协会给它颁发了" 推荐产品证书";1998年,"津成"在沈阳的销售中心又荣获了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颁发的"质量跟踪单位"证书 。 其二为"天津柳青线缆集团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柳青")。它在广告中称:"柳青是天津市最大的国营电缆厂 。"除了经常能在大连各种媒体上见到它们的宣传外,在大连市闹市区,这两家公司各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高高耸立,且紧紧 相连。 1999年6月16日下午,王海本人开办的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海公司")的调查员, 在大连市中山区公证处的见证下,分别在"津成"和"柳青"购买了4盘和2盘电线。调查员随后取走了其中的一部分送往北 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其余留在了公证处。 7月15日,北京方面的检验报告出来了:除津成的一种电线因长度不够检验而未检外,大海公司购买的上述电线全 部为不合格产品。 7月25日,大海公司完成了一份15页的"大连伪劣线缆泛滥状况调查报告",详细说明了他们对大连市线缆市场 了解到的情况,以及他们到天津市、河北省等线缆产地调查到的情况。报告交给了大连市市委书记、市长薄熙来的秘书,薄熙 来和其他两位副市长随后都作出了"严肃查处"的批示,并由市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出面与王海本人进行了交谈。 8月初,在大连市政府的介绍下,王海等人到大连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察处报了案,并且请求大连执法单位对"津成" 、"柳青"等销售点商品予以暂扣,同时对大连的电线电缆市场进行全面整顿。尔后,公安部门到大连市中山区公证处提取了 线缆样品送去检验。 1999年11月16日下午,大连市公安局经济案件侦察处副处长姜志杰对本报记者称:他们从公证处提取的"津 成"和"柳青"的电线已经有了检测结果,全部是不合格产品;该局已正式立案,目前还在侦察和调查中。 "津成":河北小厂,天津假充"集团""津成"在大连市的销售中心位于黄河路86号,有着醒目的大招牌,明亮 的玻璃窗,宽敞的铺面和整齐着工作装的大批工作人员。它在大连市内另外还有3个销售点。 1999年11月16日上午,记者扮成顾客进入其销售中心,顺利地从桌子上拿到了一份由"津成北方销售总公司" 主办的"津成报"和一份"津成电线电缆(集团) 公司"的产品价格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正规的集团公司,地址在天津,产品都是在天津生产的。当记 者要求他说出工厂的具体地址时,他借故避开了话题。 在产品价格表上,"津成"公布其在天津、任丘、西安、大连、沈阳和太原设有"有限公司"或者"销售中心"。 记者随后又假扮购货量很大的顾客拨打了上面公布的天津津成集团的电话022-68680559:"为了保证质 量,想到天津厂里亲自看看生产情况,并且拿到最便宜的价格。"但对方一名自称姓任的男子说:"天津厂里的价格与大连门 市上一模一样,厂子没什么看的,你就在大连买吧。"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对方才极不情愿地说出"工厂的地址在天津市静 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瑞祥路6号"。 据"津成报"称:"十年磨一剑",经过两年的考察,1999年1月25日,北京的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向其集 团公司的主要生产企业----天津公司颁发了编号为Q01-9908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而记者经过调查却惊奇地发现,该证书实际上是颁发给其"津成"任丘(河北)公司的,而在"津成"公开宣传用的 产品价格表上,"任丘"两个字变成了"天津"。事实上,据大海公司调查员和本报记者的多番明查暗访,"津成"的生产地 点只有河北省任丘市一处,其它地方均为销售点。但这个厂的状况又是什么模样呢? 1999年11月19日,本报记者与王海赶赴河北省任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找到了"任丘市津成电线电缆有限公 司"。公司门口挂着一块任丘市政府1997年5月颁发的"任丘市对外开放重点保护单位"的牌子。这是几间普通的小瓦房 ,里面只有少部分简陋的机器和少许工人。很难想象,大量在大连销售的"津成优良产品"是在如此条件下生产的,而且在大 连还这么有名。 在它的隔壁不远,还有一家正规的国营企业----中国建筑第七局电缆厂。记者一行以客户身份走进这家厂的车间 时又有惊人发现:"津成"在大连散发的产品目录手册里的一些宣传图片,与七局电缆厂内的情景一模一样。当记者把"津成" 的产品目录拿给七局电缆厂销售科一位女工作人员看时,她立刻就指着上面的图片说:"这些都是我们厂生产机械的图片,' 津成'哪有这些东西!而且上面的人都是我们的工人嘛,怎么变成他们的工人啦?"对于"津成"拥有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七局电缆厂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厂也有那个证啊。这行做多了就知道,只要出钱就能买到那些证 书,没有什么稀罕的。"(记者回到广州后,就此打电话给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该公司体系认证部一位自称肖金辉的工作 人员说:作为全国50家认证机构之一,他们对任丘市"津成"公司的认证是严格的,是在每一项标准都合格之后才发出证书 的。) 中建七局电缆厂的工作人员还说,"津成"的产品由于偷工减料质量总是不合格,所以任丘市本地,包括华北油田在 内的大单位都不敢用他们的产品,尽管"津成"的产品价格至少比七局电缆厂的低10%以上。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 津成"的产品在本地没有市场,而在外地却销路很好。 离开任丘,记者与王海等人直奔天津。天津市静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瑞祥路6号找到了,但大门口并没有"天津市津 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任何标记,进到里面才问到有个"津成厂",但那不过是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办公室,有两名女青年在 里面。记者要求看看津成的厂房和生产情况,遭到了拒绝,声称是"商业秘密"。整个6号院内房屋破旧,杂草丛生,根本没 有什么线缆生产机械,也没有任何生产在进行。 记者在天津还采访了为"天津津成"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静海办事处。该保险办事处 的经理章新华对记者说:"我们也知道'津成'在天津没有生产基地,只是在河北任丘有。当时'津成'有天津市工商、技术 监督等部门出具的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等一系列正规手续,所以保险公司没有怀疑过它的产品质量会严重不合格。""柳青" :"工厂注销5年后还在生产"天津柳青线缆集团大连分公司位于黄河路368号。1999年11月16日下午,记者假扮 顾客走进其销售门市内。 一名女销售人员颇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随便你走到哪儿看,大连的电线都是全国价格最便宜的,尤其是我们柳青 。"她同样称"柳青"的生产基地在天津。从宣传材料上看,'柳青在上海、太原、广州和深圳等地均有分公司。 见记者抄下"柳青"生产地的联系电话,销售人员奇怪地连声说道:"别抄了,没有用的。"记者后来又以顾客身份 拨通了"柳青"在河北省河间市的电话0317-3668638,接电话的一名男子同样拒绝了记者要到厂里看生产情况的 要求。他说:"无论你的要量多大,在大连都有货。""柳青"同样声称它已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而据华 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证实:它从未向"柳青"颁发过这一证书,"柳青"宣传的上述97151号证书,是盗用河北省河间市 裕桥线缆有限公司的证书伪造的。 "柳青"的产品手册上还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部唯一装备公司"认定其为定点生产企业。而据国家机械工 业局电工认证委员会证实,这一认定证书也是伪造的。 最为离奇的是,据天津市工商局证实,所谓"天津市柳青线缆集团",并没有任何注册和登记。天津市西青区工商局 称,当地以前的确有一家"天津国营柳青线材电缆厂",因长期亏损,该厂已于1993年停产,并于1994年2月26日 注销。原柳青电缆厂法定代表人王喜奎称,该厂原来没有设立过任何分厂,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大连分公司",也没有大连" 柳青"自称的"津河分厂"。 但是,大连"柳青"以津河分厂名义在大连市西岗区工商局注册的"经销部"仍然在1998年的年检中合格。记者 在大连看到的"柳青"的线缆,很多还是1999年生产的。 王海对此语带讥讽地总结说:"尽管工厂注销了5年,但仍然在生产和销售它的产品。"大连市技监局:罚款后又推 荐? 1999年11月17日,在与大连"津成"和"柳青"交涉赔偿未果后,大海公司正式向大连市西岗区法院提起民 事赔偿诉讼。法院已受理了这一案件,并且表示将尽快开庭。同日,大连本地的《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对此事进行了报 道。随后就有"津成"的人员上门"讲理",最后还惊动了警察。 如此离奇的两家线缆厂(公司)居然能在大连市内生存,并且其产品销售不断上升,不断壮大,自然令人难以理解。 据记者了解:购买此类产品的多为个人家庭装修,或是一些房屋开发建筑施工单位;前者多属于不知情者,后者则是以此牟利 ,两者图的都是个便宜。 有行内人士说:"不合格的电线电缆一般都寿命很短,除了有事故隐患外,到一定时候还得伤筋动骨去更换,如果线 缆是埋在地下或是墙里,麻烦就大了。可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状况不会迅速表现出来,而且即使出现了一般人也不会想到是线 缆的质量问题。"记者在大连接触到的一些用户表示,首先是因为"津成"和"柳青"的广告做得又多又好,在大连的知名度 越来越高,使得越假的东西反而越真了;其次是看见大连市有关部门为他们发放的各种质量免检、推荐的证书、牌匾,根本不 会再有什么质量怀疑,而且其产品价格都低于其他厂家,自然就会购买了。 为什么此类线缆的价格会远远低于其他产品呢?知情人士介绍道:一是使用劣质、廉价的原材料,二是减少和降低产 品生产的过程和标准,三是常见的偷工减料。例如有一种YH1×35电缆,按技术要求导线数不得少于1121根,但"柳 青"的此类产品经过检验只有746根导线。种种情况都可以使生产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例如BV2.5平方毫米的铜塑线 ,目前正常成本仅材料价每米至少就要0.50元,但"津成"和"柳青"的销售价格竟然只是0.42-0.45元。 1999年11月17日,本报记者来到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由于该局负责同志不在,采访未能进行。不过,记 者从该局质量监督处一名副处长那里获悉,1996年,"津成"曾经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被该局罚款处理过。"津成"的产 品目录显示,就在这不久,1996年8月20日,"津成"获得了了大连市质量监督协会颁发的"推荐产品证书"。 记者回到广州后,电话采访到了大连市技监局质量监督处处长郝万福,他同时也是大连市质量监督检验协会的秘书长 。他说,当初对电线电缆产品的推荐仅有"津成"一家,因为推荐必须由厂家申请,而提出申请的只有"津成"。他强调,这 一推荐经过了严格的产品抽检。至于对"津成"的推荐是在对它罚款之前还是之后,"津成"的生产产地究竟在哪里,他都不 清楚。郝处长介绍,该局今年上半年对大连的线缆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测,"津成"被列为不合格之列,其推荐资格因此已被取 消。至于"柳青"及其在这次抽检中的结果,郝处长说:"我不清楚。"记者发稿前了解到,大连"津成"的门口还挂着那块" 推荐产品"的牌匾。 大连市技监局的麦局长同样也"不清楚"郝处长不清楚的上述问题。他清楚的是"津成"何以获得推荐:一是产品检 验合格,二是有ISO9002认证。麦局长在电话中向记者建议:你应该去查一下为什么这样的公司还能获得ISO900 2认证,"你不找根找(我们)这些人干吗?"《南方周末》附:不合格电线电缆危害案例1997年9月3日晚21时5分 ,大连市电视塔因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27万余元。 1998年8月,大连国际时装节因线路故障停电近20分钟,影响了活动的进行和电视台的现场直播。 大连城高电子有限公司因购买了"津成"的不合格电线造成损失,经协商后获得赔偿。 1999年,中国试飞院建盖8幢宿舍楼,向津成在西安的销售部购买了150千米电线,并且全部埋进墙内。使用 中发现电线有问题,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全部是不合格产品。"津成"只肯赔偿几千元,试飞院将向法院起诉 。 相关报道: 王海:一场欺诈与反欺诈,算计与反算计的斗争 相关报道: 综述:王海“吃黑”事件 相关报道: 百姓当自强--有感于王海打假发家 相关报道: 王海李长兵都说对方该被逮起来
相关专题:王海专题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