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药品价格水分之大的确令人吃惊。记者决定找到那位自称颇知晓些内幕的神秘人士,探个究竟。 经过一番周折,记者终于在城南某茶楼见到了这位神秘男子。他告诉记者,他曾在某大型制药厂分管市场销售,对药品在销售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可谓是了如指掌。 经营药品先找“内线” “你知道吗?我们这行中有种说法说医药行业不是经营药品,而是经营医生。”该男子一下就切入了正题。为什么要叫做经营医生呢?他解释说,这与中国患者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医生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开什么药全凭医生的处方。据说国内的患者使用药品70%都来自于医生的处方。因此,制药厂要推广自己生产的药品,最主要就是依靠医院,要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药品出现在医院的药房里。但进入药房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药品要实现销售,为此就需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首先,制药厂要找一个能在医院中说得起话的人,多数情况下是科室负责人。由他向医院药剂科提出进药的申报,还要通过医院的药品事务委员会批准,当然要有所投入。然后药品就会获准进入医院的药库。 售药得先经营医生 接下来就要开始经营医生。通常的做法是,医生开出药方卖出一种药就要给医生一定的回扣,这种回扣往往是不低的。每个月制药厂就根据医生卖药的“业绩”结一次帐。同时药厂在医院找一位“监督员”,通常由划价处的统方员担任,由他将每个医生开出去的药进行统计,月底时再据此结帐。经营了医生还不够,因为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跳出来给药品销售增加困难。所以还要想办法打点打点像药库保管员之类的人。最后制药厂当然把这些费用转移进药价之中。 成本增加还有B门 另外制药厂还要想办法对付自己的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吃钱”。于是还要花钱成立一个监察部门,这些都是销售成本,一般都会占到药价的50%以上。他举例说,有一种抗癌新药从医院买是3000多元钱一瓶,但在医药公司买只需1300多元,而另一种抗癌药的差价更是吓人,在医院买需1400元一瓶,而在医药公司只需960元就能买5瓶,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而中间的差价就源于上述的环节。 除此之外,一些新厂兼并老厂并重新包装其药品,价格也会大大提高。 最后这位男士却说,尽管这样,药品降价的空间却不大,因上述的这些环节都是无法避免的,不仅制药厂赚钱的少,医院能在药品上赚的钱也不多,实际赚到钱的是那些中间环节中的个人。要解决药品水分问题,只有让医药真正进入市场,国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杜绝药品销售过程中的层层回扣,才可能真正实现药价的回归。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