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到7月7日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就售出“万艾可”60粒。这是7月8日记者从该院药剂科了解到的。从其一诞生便在全世界掀起“蓝色狂飙”,被人们称为“蓝色精灵”的小药片美国“伟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于7月3日正式生产上市以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反应热烈,有的医院一天接待近百人就诊。与其他城市获准同期销售的沈阳反应如何?对于“伟哥”的管理又如何?针对一系列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有关部门。 1.“就诊人数不少,都希望试一试” 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泌尿外科采访时,记者偶然遇到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这位45岁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是外地来沈打工人员,患有“性功能障碍”已经四五年了,期间曾数次去全国各地求医问药,但效果始终不理想,家庭生活也因此一直蒙着一层阴影。他早就听说美国“伟哥”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黑市中对此药炒得很火,虽然几次想买,但不放心,因为一些报道中也提到了服用“伟哥”后产生的不良影响。数天前,当他得知“伟哥”已注册名为“万艾可”准许在国内销售后,立即四处打听,并最终选择医大二院。他相信,只要有医生的检查、指导,服用药物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位先生同时也认为,自己对此药从未试过,不知是否会像外面宣传的那样药效神奇,所以他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就诊的,如果效果好,99元一粒的定价便真的物有所值。 据当日的值班医生介绍,自从“万艾可”作为处方药允许上市以来,到医院就诊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多。就诊者的年龄从40岁到70岁不等,他们大多是结伙而来,询问一些问题,对于药效他们还是将信将疑。医生对就诊者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后,对其中的“合格者”开药,至于反馈的结果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出来。 2.药效应该不错,服用要慎重 提及“万艾可”的药效,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泌尿外科医生、医学博士宋永胜介绍说,“万艾可”与性药有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它不是提高男性的性欲,而是治疗其‘障碍’”。从临床来看,“伟哥”效果基本未让其服用者失望。由北医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郭应禄教授牵头主持的伟哥二期试验得出的结论为:伟哥临床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81%,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此次试验在北京、上海、武汉7家医院选用了628例患者,经过本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临床研究证明,口服25mg、50mg或100mg伟哥对于各种病因ED(医学上是“勃起功能障碍”的英文缩写,欲称“阳痿”)病人,都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实验表明,在器质性病人中,服安慰剂有效率达30%,服“万艾可”有效率80%。对心理性病人中,服“万艾可”有效率80%,对器质性与心理性混合型病人服用安慰剂有效率40%,服“万艾可”有效率80%。 伟哥的安全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因为有报道说伟哥自面世以来至今,已有130人因服用此药而丧生。虽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称这些人的死亡与服用“伟哥”并无直接关系,但二期临床试验中对伟哥的安全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结果并没有出现死亡等严重副作用。 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宋永胜医生多次强调,“万艾可”是处方药物,又属精神类药物,须副教授以上医生盖章才能使用此药。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万艾可”目前在二级或县级以上(含二级或县级医院销售。值得注意的是,“万艾可”不能和任何形式的硝酸酯类药物合用,包括心脏病患者用的硝酸甘油,这是“万艾可”最重要的禁忌症。 据了解,目前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伟哥”是由设在我省大连市的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现在国内只有50毫克和25毫克两种剂型,价格分别为99元和71元。 3.“万艾可”上市,反应不一 “万艾可”在中国正式上市之后,在全国各地反应热烈,有些城市的大医院已出现了就诊者排队求医的火爆场面,但也有人对“万艾可”的上市提出异议。有报载,7月2日,在成都闹市区,“四川伟哥”正在“倾情”派送宣传时,一位妇女突然闯入宣传点高举标语牌,强烈抗议滥赠“伟哥”,使得热闹非凡的赠送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尬尴。 沈城市民对此反应又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几位相关人士。 刘军,医学博士,他认为“万艾可”的正式上市会对中国的男性患者及家庭带来深远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全世界大约有一亿名以上的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ED。虽然中国在患病率方面缺乏全面的统计资料,但专家估计,轻、中和重度ED的患病率约占全国成年男性人口的10%左右。它对男性本人、其配偶及正常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严重伤害,但是多数患者不愿意或者没有勇气寻求医疗帮助,而只是在痛苦中默默承受。因此,“万艾可”的上市使这部分人解除了痛苦,使家庭生活美满,社会稳定,可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 32岁的刘女士认为“万艾可”作为一种有奇妙功效的药物是美国有史以来上市最成功的新药,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切不可滥用。刘女士对“万艾可”未来的发展十分看好。 但35岁的张女士却表达了相反的看法,她认为,这种药对一些有障碍的男士有好处,但也易使一些男士成为“狂花浪蝶”,需要大力加强社会的道德约束力。本报记者陈琦岩杨志军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