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6月23日,大雨。晚10时15分,“轰,轰——”两声巨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义县城的标志性景观熟溪桥被汹涌的洪水冲塌。 800年的古桥塌了,叫人怎不痛心! 笔者闻讯于24日上午赶到武义采访。 “桥塌的时候,只听见很响的一声,我看过手表,正好是晚上10时15分。”住在桥头18号的老汉赵松林说。老赵说,当时他老伴和十来个人在门口看,担心桥要塌了。他说了一句,“一下子不会塌”,刚转身回屋,就听见一声巨响,回头看时,北面第四个桥墩沉了下去,接着南边紧紧相连的廊屋和桥墩一起倒了下去,桥上橘红色的灯光一下子熄了。他说,1993年武义发大水,水一直溢进他家,熟溪桥却安然无恙。最近几年,常看到有拖拉机在桥下游运黄沙,估计桥墩松了。 笔者看到,熟溪桥被冲毁了四个桥墩,两边还各剩三个桥墩,两头桥门已关闭,门上贴着禁止通行的通告。 据称,当天下午1时左右,因源口水库泄洪,熟溪桥开始封门,禁止行人通行。下午3时许,当地公安民警、城管人员80余人被抽调到该桥两头维护秩序,与熟溪桥并列的温泉桥、壶山桥、解放桥、劳动桥等全部封闭,禁止车辆通行。 当晚,一棵大树随洪水从上游飘来,猛烈撞向北面第4个桥墩,熟溪桥在洪水中坚持了近九个小时后,身子一歪,塌了下去。站在南岸很久的胡柳秋和刚刚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的女儿胡燕,禁不住热泪潸然。胡燕说,他们一家一直住在桥头,每天都要在熟溪桥走几个来回,每年还要跟廊桥合影一次,有了很深的感情,现在塌了,可惜啊! 据武义县志记载,熟溪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后经数次损毁修复。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县尹谭音率领武义百姓造桥屋49楹,并在岸边增修一庵作镇护。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又重建,有桥屋51间。1942年,日军侵占武义,为掠夺矿产,将桥屋及四周民房全部拆除,铺上铁轨。1986年大修,恢复乾隆时期的建筑风格。 熟溪桥为廊桥,属双向伸臂式梁桥,既使桥显得美观,又使木梁免受风雨侵蚀。桥长140米、宽4.8米,9孔石墩均系斧舟形,上顶桥梁,下落泥沙,排列成行,墩外条石砌筑,墩下基础采用“睡木沉基”法,用大块石铺底,上下游砌2米深垂柱。桥屋两侧有风雨护板,防风雨日光对桥梁的侵蚀。桥屋中段楼阁高耸,浮雕精美,宏伟壮观。桥身两侧有木栏杆,供游客小憩。桥两头各有五花山墙桥门和引桥,各列石狮一对。熟溪桥以其飞檐重叠的廊桥形式,成为我国桥梁史上难得的珍品,198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廊桥坍塌当晚,武义县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抗洪救灾工作。次日一早,金华市委书记郑尚金带领交通、民政、水利、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前往武义,了解实情,慰问群众,勉励大家树立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4日下午2时许,解放军驻金某部200名官兵赶赴武义,帮助在熟溪里清障。官兵们分别从桥上和水中抢运已成废墟的文物散件。 25日上午,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在金华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陪同下,前往武义了解熟溪桥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坍塌情况。陈文锦经过实地勘察和了解,认为造成廊桥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水流过猛;二是随水漂来的一棵大树冲撞其中一桥墩引起位移和坍塌。据估计,修复熟溪桥所需经费在100万元以上。 截至今日中午笔者发稿时,驻金部队仍在熟溪中冒着酷暑清障。 黄一钢文吴涛蒋中意摄(本报武义6月26日电)
|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