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时评:高考退档之忧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8日 04:32 中国青年报

  黄勇

  又有一名高分考生因为相貌不佳被一所重点大学退档(中央电视台9月5日晚间新闻报道),眼看着考分比自己 还少的同学们欢欢喜喜上了学,这位考生却仍在全家人的陪同下无奈地奔走。事实上,高分考生由于似是而非的理由被退档的 现象,几乎在每年的高考录取中都发生过。

  取档是录取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保证高校的“择优录取”,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录取细则中特别规 定高校可按照自己计划录取人数的120%取档,以扩大挑选的余地。但那总分较低的20%考生中究竟哪些人能够合理地后 来居上、挤掉高分考生,就没有更细的“细则”了,只有靠各高校和各地招生主管部门比照相关政策和各校的具体要求“灵活 掌握”。

  “灵活掌握”到底有没有谱?应该有。比如某个考生总分虽高,但几门与他所填报的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考分很 低,而别的考生总分稍低,但几门相关课程成绩优良,学校就可以考虑退掉总分高的录取总分低的。现在各所学校对英语成绩 要求都很高,英语考分偏低也成为退档的正当理由之一……

  但问题在于“正当的”退档理由远不只上述所列,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准。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让高校真正录取到自己满意的人才,这是不容置疑的改革方向。但关键是,对这种自主权 也应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以维护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公平。起码不应出现不论什么专业都计较相貌这样的录取标准。特别是在目 前情况下,上不上大学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年轻人的前途和未来,而这依然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因此,在放权的 同时必须严防新的黑箱操作空间出现。

  按理,招生主管部门对高校退档起监督作用,可以拒绝收回非正常的退档,但实际上非正常退档现象还是频频出 现,原因是因为监督的依据过于宏观,具体到考生的个案,往往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甚至像本文开头出现的情况,尽管考生 所在省份的招生主管部门多次与异地校方据理力争,反对以这种理由退档,但校方在理屈辞穷之际竟言一切后果由该校承担。 天知道除了社会舆论、道义上的谴责造成的尴尬之外,学校还能承担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高校非正常退档无法制约的情况下,各地招生主管部门实际上承担了许多非正常退档后遗留 问题的“善后工作”,通常是在本省范围内四处求情为学生找一个落脚处了结此事。但这样的努力通常是出力不讨好的,因为 没有哪个高分考生不珍视自己的志愿和权利,在这一点上他们不情愿作出让步。

  怎么解决这种特殊的矛盾呢?我想还要靠更精密的制度设计。有一个工业上的例子。同种型号的轿车,中国的生 产标准只有40项,德国却有200多项,细致到了繁琐的地步,为的是乘客的舒适。为了既让高校录取的自主权得以发挥, 又能真正保证考生的正当权利,我们也要提倡这种“细致到繁琐”的精神,让录取的细则细些再细些,让人才优选的机制科学 再科学、完善再完善。


相关专题:高考专题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