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辽沈晚报 > 新闻报道 |
一阵轰鸣声后,数十架披着迷彩的直升飞机同时起飞,飞机在空中作了一个大跨度转弯,迅速下降高度,以横向 间隔5米、前后距5米、高度差1米编成纵队,距地面100米掠过观礼台,迅速变换成箭形,进行俯冲,顷刻间又变成菱形 队形,再次俯冲后,猛地从200米高度,以垂直的角度迅速上升至2000米。战鹰重新集合成梯队通场,并且双双着落。 今年“十一”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直升飞机演示方队将做这样的表演。而方队头号机的驾驶员郭福顺就是驻 守我省的我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首席试飞员。 “飞机迷” 郭福顺从小就是一个”电影迷“,动不动就跑到电影院里去,对战斗片更是情有独钟。小学毕业时,郭福顺收集 到近千张有关飞机的图片和简报。刚进入中学的校门,他便被学校任命为“军事辅导员”,负责给全校同学上军事课,成了学 校的“飞机迷”。 1965年,国家拟组建飞行学校,向全国各地的中学招收学员。学校第一个推荐了16岁的郭福顺,郭福顺通 过了各种测试和检查。 然而,“文化大革命”使飞机学院的组建搁浅,郭福顺报考飞行学院的消息没了下文。1968年,他应征入伍 ,成为解放军战士。这一年的春天,国家重新组建飞行学院,面向部队招生,部队的领导推荐了郭福顺。 80年代中期,中国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与此同时,组建了一个新的兵种--航空兵。郭福顺服装一换,成 了一名陆航飞行员。 当时的飞机装备虽然是先进的,但没有地面夜航设施。郭福顺与大队的其他同事想出了一个办法,买来马灯,用 油漆涂上红、黄、绿三种颜色,代替跑道灯。每次夜航,地面都要摆一卡车的马灯。就是用这种简陋的方法,他练就了现代夜 战本领。 飞越“死亡谷” 我国自行研制了第一代反坦克武装直升飞机。为了配合研制工作,1988年初,总参陆航局全力物色人员赴江 西参加科研试飞。 武装直升机大角度俯冲发射火箭,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科目。加速俯冲时最高时速接近音速,拉起时最低离地面点 仅仅100米左右,这段距离用飞机来“丈量”,用不上0.3秒。国外试飞员曾有人为此殉难,这100米的距离被称为“ 死亡谷”。 郭福顺毫不犹豫地揽下这个科目。第一次试飞,飞机到了俯冲高度后,他瞄准靶区,果断地推进舵把,同时加油 。强大的推力加速度,使飞机急剧地向下俯冲,地表地物一起从座舱外扑来,碧绿的草木变成一幅杂乱无章的画面,大地像似 要吞噬飞机! 由于当时导弹堕动架技术还没有攻克,瞄准目标需要报飞机的仰角,研究所派了一位师傅负责报弥补角。过分的 担心,师傅连弥补角都忘报了。郭福顺只能凭借经验判断,8个条件具备,指示灯亮。 在这个时候,郭福顺迅速按下火箭发射按钮,同时完成收舵动作。发射!跟踪瞄准! “命中!”成功了!郭福顺喜出望外。 飞机借着惯性又下降50米,几乎是擦地而起。火箭弹在飞机前20米爆炸,崩起的土块甩到飞机腹下,把发射 架护板都砸瘪了。地面笼罩着紧张气氛,一些人干脆把脸背过去…… 郭福顺沉着冷静,拽着制导导线,徐徐降落飞机,险情终于排除了。 拼命保飞机 1992年的8月9日,郭福顺按计划试验收音机载电子性能设备。上午10点,他驾机从景德镇机场起飞,沿 航线向南昌方向飞行。当飞机上升到正常飞行高度不久,他闻到机舱里飘来一股焦糊的气味,紧接着黑烟弥漫而来。副驾驶员 报告:“主减滑油警告灯亮!” 无火不起烟,机内肯定有火点。一旦起火,加满燃油的飞机不啻为一枚空中炸弹。主减滑油耗尽,就相当于行驶 中的汽车烧光机油,最后出现“爆缸”,而直升飞机一旦“爆缸”就等于旋翼停转。 郭福顺觉得血往头上涌,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他极力地保持镇静,一边控制着飞机,一边向地面报告险情。 按惯例,遇到这种情况,机组可以驾机紧急着陆。但郭福顺知道,降机后人可以保住,但野外没有消防器材,飞 机上的仪器和资料会毁于火中。 他发现虽然警报灯闪亮,可滑油油度仪表指示仍正常。于是,他发出飞向基地的指令。直升飞机折转180度, 拖着黑烟向基地飞去。烟雾越来越大,呛得他眼泪直流。等飞机到达机场上空时,机舱内什么也看不见,他只好把脸紧贴在侧 面玻璃上,选择迫降点,飞机最终迫降在机场的草坪上。 飞机保住了,数据也保住了。科研人员团团围住郭福顺,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放。 没有时间顾及幸福的家 郭福顺有一个幸福的家,但他没有时间照顾。妻子患胆囊炎、风湿病,长期全身浮肿,严重的时候连楼都上不去 。父亲患脑血栓,常年躺在床上。 历史与现实的重压,使他产生了一种无以名状的冲动。在江西的那段日子里,他摊开稿纸,给妻子这样写道:“ 秀英,我这次的任务,是搞我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试飞,怕你惦记,我只说是执行正常的飞行任务。……作为一名党员,能为 国家的国防事业做点贡献,应该感到高兴。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武装直升机,试飞难度大风险更大,试飞中如有不测,你不要太 伤心,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保重身体。……我坚信武装直升机试飞一定成功!” 郭福顺说,我把父母、妻儿带进了一个极少有欢乐的“世界”,有些对不起他们。在爱事业的背后,是郭福顺对 亲人的爱。 就这样,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郭福顺在中国陆军航空兵历史上创下了四个第一: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最快,飞行 时间长,同类机型训练难度最大,培养的“新手”最多。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沈阳军区树为 学雷锋标兵。 杜善国 曲文章 李刚 本报记者 赵艳新 相关专题:五十周年庆典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辽沈晚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