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
国庆节首都十大公园举行群众游园联欢,走出家门的北京人,不仅可以看到精彩的歌舞、杂技、戏曲表演,偶尔,还 可能瞧见平常见不到的“古董西洋镜”。 随着国庆游园人群,记者于十月二日上午进入位于北京宣武区的大观园,在一个角落,突然被喧闹的一伙人吸引。原 来,这里有一个艺人在“拉洋片”。 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这种玩意儿实在显得奇异:一个一人多高的木柜子,上面挂着一幅古典美人的画面,在木柜前 面四周,摆放着许多半高的木凳,每个凳子前面正对准木柜的一个玻璃孔。只听得干瘦的洋片艺人在上头咿咿呀呀地说一番, 不一会儿,又将手举起,猛地扯动一根细绳子,只听得大木柜中喀嚓一声响,不知触动了什么机关,如此三番,就听得艺人说 ,好了,节目结束。于是,又一批“观众”凑上前去,用眼睛贴着木柜上的玻璃孔,孜孜不倦地看里边的“节目”。 “那里边有什么呀?”记者忍不住问一个刚刚离开的观众。“嗨,什么也没有,就几张古典人物画换来换去,艺人大 概是讲其中的什么故事,我一句也没有听懂!”旁边的同伴补充道:“就这个,还两块钱呢。” 然而,还有更多的观众急切地等待机会买票往玻璃孔中瞅,看完之后,回头再看别人专心致志地贴着玻璃孔,就觉得 可乐,于是,相互哈哈大笑起来。 据一个笑着观察这一切景象的大爷介绍,这种拉洋片的把戏,是中国在慈禧太后时代从西方引进的新玩意,与中国的 传统玩艺“皮影戏”同属于一种类型,不过,洋片是采用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光学原理,投射画面,而中国传统的皮影戏, 则是简单的光源投影加更多的手工操作表演。但皮影戏是动态的,相当于眼下的动画片,而拉洋片则是静态,相当于幻灯片。 新中国成立之前,北平老街天桥附近,是一个三教九流荟萃的地区,外来人口密集,生意兴隆,同时,来自外地的传 统民间艺术比比皆是,表演耍猴、抡大刀、尖刀刺喉、三棒鼓、杂技的,和拉洋片的一样,在这里谋生。 大约二十年前,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一些传统的居民区建起了高楼大厦现代小区,不仅天桥附近的艺人不 再能够寻得,就连老邻居也难以再碰到了。北京人可以上电影院、到音乐厅、逛公园、唱卡拉OK,却很少有机会再见到那些 旧社会的传统表演。 在集中展现新中国五十周年戏曲艺术的主题公园大观园,百年前流行的老古董艺术形式拉洋片,初看起来似乎十分怪 异,可是却引起当代年轻人强烈好奇心--历史可能就是这样。(中新社记者 邱江波) 相关专题:五十周年庆典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