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神驼骏足”准备上桌。 扮作“老员外”的司仪给客人敬酒。
第一回时光隧道
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正是南国春光漫烂季节。
从日本飞到杭州,行程2000公里,但对于日本学者南亻条作则和他75岁的老师、日本东京大学著名文学教授小池钅圭来说,借助短短二小时的航行,他们将穿越时光隧道,梦回宋朝。幸运地和他们一起梦回南宋的还有他们的好友以及《朝日新闻》的记者,一行共33人。
那边是品味美食的高手,这厢是烹饪美食的大师,可谓棋逢对手。对于与南亻条作则的第二次见面,杭州餐饮界的顶极人物、南方大酒店的胡忠英一派“十余年不见,不但未见衰迈,武功犹胜往昔”之大侠风范。正如他拟订的菜单上那些名曰“虚怀若竹”、“苏秦背剑”、“霸王举鼎”、“白虹贯日”、“金狮抖腕”之类的武林高招。
今日10:00到晚上22:00,除去4小时休息,南方大酒店将上演一场共计8小时、奢华的仿宋宫廷寿宴,名叫小池钅圭的日本老人,将以中国的传统方式庆贺他75岁的生日。
第二回:白驹过隙
这桩江湖盛事的源头要从迷宗菜创始人胡忠英10年前那次东渡扶桑说起。凭着一手活色生香的手艺,胡大师在日本一夜之间成为太极宗师张三丰一样传奇的人物,名声大噪。这让一位名叫南亻条作则的日本学者不胜景仰。
南亻条作则酷爱中国文化,著有日文版《白蛇传》。1993年,他的作品《酒仙》在《朝日新闻》荣获一等奖后,他想用巨额奖金请胡大师做一桌传说中的“满汉全席”。
胡大师欣然应约。那是当年杭州餐饮界的一大盛事。胡大师酝酿了整整三桌包罗鱼翅、燕窝、熊掌、驼峰、海参、鱼唇之类的山珍海味,再现了“满汉全席”的繁华与奢侈,欢宴持续8小时,南亻条作则尽兴而归。不久,日本的各大主流媒体都对此做了详尽报道。“蟹酿橙”、“武林熬鸭”在那次盛事中走出菜谱,成为杭州名菜。
白驹过隙,一晃就是8年。当年的美味依然是南亻条心中的至尊。去年10月,胡大师又收到他的来函。这一次,南亻条想为他敬重的老师小池钅圭做寿,仍然是18万的巨额,他想吃到正宗的南宋宫廷寿宴。书载:南宋时,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崇饰此日,开筵召客,赋诗称寿”,“酒”与“久”谐音,当时逢人生日,都讲究排场,必摆酒宴。这让沉迷中国文化的南亻条先生心神向往。
第三回:大师备战
对一个处于顶峰的烹饪大师来说,笑看杭城餐饮风云变幻,他会有种独孤求败的寂寞,能让胡大师血脉贲张的挑战太少了。而要再现南宋京都的寿宴盛事,其中蕴藏着“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种种玄机;加之南宋寿宴非常讲究敬酒程序以及歌舞助兴,文人中还多以诗词赠送或写贺寿联语,凡此种种细节,非技艺炉火纯青、交友广泛、徒孙众多之高人莫属。胡大师怦然心动。
从去年11月份起,他开始研习典籍,摩掌擦拳。三十道大菜,近五十道冷菜、面点、鲜生果,道道引经据典,风雅至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试菜,从古书上的记载到成菜,有着严谨上菜程序的菜单终于出来了。那是我见到的最华丽的菜单,尺余高的砂金仿宋宣,长约一米,隽秀的小楷写着整个寿宴的起承转合和高深莫测的菜名。星罗棋布的除了胡大师那不轻易示人的“中国烹饪大师胡忠英”章印外,还有一些“五柳草堂”、“半夜书声月在天”、“子孙世昌”之类的闲章,颇值得玩味的是,菜单末了那枚闲章刻的是“难得糊涂”。单就这张菜单本身,已价值不斐。
终于,在南亻条作则一行到来之前,一切准备就绪。成竹在胸的胡大师坐帐军营,静待3月18日到来。
第四回:至尊菜单
对于诸位看官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18万能吃到什么。选几则以飨读者:高汤:这次菜肴的烹饪技法全部依史书记载,调味品仅为油盐酱醋(这会让现在依赖调味品的厨师汗颜)。菜的鲜美除了选取料精细,完全取决于高汤的品质。为了这次盛宴,南方大酒店精选100只千岛湖野生本鸡、8只极品火腿和20只老鸭,用容量100公斤的巨无霸汽锅熬制了3锅高汤。
“官燕鸡面”:采自东南亚的极品燕窝,做为面点的佐料。
“糟决明”:鲍鱼在南宋时称“决明”,在寿宴上,极品鲍鱼采用宋时流行的烹制手法——酒糟。
“神驼骏足”:取自内蒙古的骆驼蹄,剔骨而形神俱存,红烧后有种大漠风尘的粗犷。
“霸王举鼎”:走油肉做成霸气的鼎状,下铺鹿筋(各类蹄筋以鹿筋为极品,青海鹿筋为极品中之极品。)
“虚怀若竹”:南亻条作则和他的老师对陆游研究颇深。故本次有三道菜与陆游有关。此羹源自陆游诗中所述“百岁羹”,以春天的野生荠菜为主料。不知陆游活到89岁,是否与他每逢春天必啖此羹有关?
“诗卷长流”:陆游诗云“香甑炊菰白,醇醪点蟹黄”,这道菜是用茭白蒸熟后切成长条,卷裹蟹黄而成,茭白蟹黄,宛如诗卷。
“龙井问茶”:将面团用菜汁洇成嫩茶的绿色,浅一分则假,深一分则老。手工搓成一片片茶叶,犹如刚采摘下来般清新,上面甚至有细细的脉络,几可乱真。此绝活目前全国只有一人能做,且做这样一道供33人食用的“龙井问茶”,需要12小时左右。为了保持面点的新鲜,面点大师从昨晚8:00才开始动手。
此次寿宴所用盛器均为南宋官窑碎瓷,青色釉彩,润泽如玉,全套餐具价值8万元,其中一只圆盘就需1000元。
第五回:主力阵容
红案(主菜厨师):
胡忠英:中国烹饪大师,南方大酒店总经理。本次寿宴主帅。
董顺翔:杭州烹饪大师;知味观副总经理;全国烹饪大赛金奖得主;特一级厨师。师承胡忠英。
白案(主面点厨师):
王仁孝:中国烹饪大师,南方大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负责本次寿宴点心。
王政宏:杭州烹饪大师;奎元馆总经理;全国烹饪大赛金奖得主;特一级厨师。他将把奎元馆的顶级寿面和御用巨型珍品寿面碗带到本次寿宴。
赵杏云:杭州烹饪大师;全国烹饪大赛金奖得主;特一级厨师。“龙井问茶”是她的看门绝技,其艺目前无人能及。
第六回:未完待续
这场餐饮盛事所具有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美食的范畴。这是作为杭州人的骄傲。由于胡忠英,以及8年前那场满汉全席,杭州,杭州菜,成了日本人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面对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学者,大师们的智慧,以及即将上演的仿宋寿宴,又将为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赢得怎样的声望,且听本报明日分解。
18万元的寿宴今日开筵(之二)
文化名城大大文化了一回
18万元寿宴重整杭菜河山
如果只是一本普通菜谱,它只要注重色香味,但作为杭州菜谱,它还必须能够折射出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个意义上说,昨日在南方大酒店开筵的18万元寿宴,也许将把杭州菜谱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开筵前10分钟
昨天上午9:50,我们抱着一大摞散发着油墨香的都市快报来到南方大酒店。报纸上载有这次寿宴的详尽报道,我想把它们分送给赴宴的日本客人。一下车,就看见一聪明的卖报人,站在南方大酒店门口起劲地吆喝着,脸上的得意之色可见生意不错。但他以为我们是来抢生意的,嘟囔了一句:又来了两个卖报纸的。
33位日本客人正坐在一楼兴奋地交头接耳,面露期待之色。终于看到要求举办本次寿宴的南亻条竹则先生了。他是一个40多岁、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他说,看到报纸的有关报道真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楼上的寿堂已布置完毕。古乐悠扬,供桌前摆满了供品,檀香青烟袅袅,粉嘟嘟的寿桃衬着翠绿的叶儿,水汪汪的,怎么也不像用面粉捏的。店家特别定做的8斤重的大蜡烛暖融融的亮光透出吉祥。巨幅的寿联上书:仙翁临南方梅往南山作春颂文曲耀北斗斛开东海倾金樽。
走进厨房,没有想象中的忙乱。一切工作节奏与往日没有大的改变。一屉屉的蒸笼里热气腾腾地蒸着双休日特别热销的大包。小黑板上写着今日蔬菜、肉类、水产全部齐全。在寿堂张罗的胡忠英大师保持着他一贯的沉稳。在厨房巡视的王仁孝大师也是举重若轻的一派自信。
寿宴在加饭酒香中开筵
10:00,18万元寿宴随着身着宋朝宝蓝滚金花富绅长袍的司仪一声“请入座”正式如约开始。
75岁的日本老人小池钅圭胸佩大红花坐在红木寿椅上。当他的学生跪在红色的丝垫上向他行祝寿大礼时,严肃的老人抑制不住激动,情不自禁露出些许腼腆的微笑。
随后,老人用一把裹着红丝绸的小锤砸开了绍兴咸亨酒店特制的加饭酒。醇郁的酒香弥漫开来,身着粉纱罗裙的服务员开始按程序上菜。一出出助兴的歌舞也开场了。18万的寿宴顺利开筵。
包厢里的大师
我终于在一个小包厢里见到了奎元馆总经理王政宏和知味观的副总经理董顺翔。在这大忙的时刻,他们居然脱下白色的厨师服,换上了休闲服,手里摆弄着照相机,从杭州照相馆请来的专家站在身旁。在每一道仿宋大菜上桌之前,都要在这里作短暂停留、留影。他们准备据此制作一个仿宋菜的菜谱。把一场普通的餐饮盛事提升到一个文化的高度。
董顺翔在8年前那场满汉全席时,还是一个在厨房里忙碌的小厨师,如今在一线忙碌的都是他的徒弟们了。他伸出手对我说,以前的老茧长在掌中间,那是因为握菜刀;如今,老茧都长到手指间了,因为更多时候拿的是笔。
两名日本记者
管洋志围着蓝底白花围裙,带着眼镜,更像一个日本料理的厨师。他是日本写真协会会员,此番的任务是为《朝日新闻》即将于6月创刊的摄影杂志《人物》做一个占8个页面的专题报道。他说,这次宴会的中国菜有着非常美丽的名字,为中国菜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这是日本料理不能比的。管洋志工作非常投入,每一道菜他都细细品尝,精心编号,拍摄。与他同来那位清瘦的女记者叫松下幸子,每品一道菜就对照一下菜单。她说,能够有幸做这个报道,是她的荣幸。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杭州,她对杭州的评价是“出乎意料的美”。
日本厨师现场学艺
每次上来一道精致的大菜,日本厨师石桥幸必做的一件事是拍照。正在品尝菜肴的寿星小池钅圭和同桌朋友忙着在提醒他:“这道‘三鲜银针’真好,好好学习,带回日本。”
石桥幸在日本东京开了一家名叫龙口酒家的中国餐馆,他本人则是从学徒开始就做中国菜。1993年在南方大酒家摆出的“满汉全席”,他是其中的品尝者。石桥幸用“顿悟”来解释对杭州菜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原来杭州餐馆能做出中国最好吃的菜!所以每到中国,都会到杭州转转。石桥幸和另一位大厨市之濑正文已经打定主意,这次不仅要好好品味“宋宫寿宴”,还准备从寿宴里选几个菜带回日本。难怪前天晚上10点多,这两位厨师一直跟着朝日新闻记者,在南方大酒家的厨房里呆了好长时间呢。
盛宴品出另一种意韵
18万元、吃上8个小时、日本顾客……很多人会偏重从这些字眼来看昨天的盛宴。但对业内人士,特别是像胡忠英等餐饮界的烹饪高手来说,盛宴已完全超出宴会本身的意义。
从两年前开始,上海、北京等很多城市都流行吃杭州菜,杭州菜像一阵风一样刮遍上海摊,“吃饭去,张生记”甚至成了上海市民去餐馆时爱说的顺口溜。杭州菜馆规模大、价位大众化、菜肴口味好,是其明显特征。但事实上,杭州菜也正在遭到部分国内餐饮界人士的贬评:“流于大众,做不出精品菜”;上海餐馆打出横幅:“海鲜的档次杭州菜的价格”;有一句顺口溜:“搓搓麻将,吃吃杭菜”。虽然本意是在说杭州菜很贴近市民,但杭州餐饮界人士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出一个危险的信号:杭州菜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与“低档”相关联了!
胡忠英筹划的这场18万元盛宴,显然想借此对这种流俗的说法作一个有力的反驳。胡忠英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不会构成冲突,精英的作品反而能起到引导大众品的作用。杭州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乏精品。从菜肴的精细度、就餐的氛围等方面来讲,许多日本人都十分推崇杭州菜。这次宴会不仅会进一步提升杭州菜的形象,扩大杭州菜的知名度。而且,宴会上的很多菜是刚刚从南宋菜中挖掘改良而来的,因其制作精致、有特色,将会充实到目前的杭州菜中,直接提高杭州菜的档次。(作者:朱艳亮摄影王芯克于国清)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