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自杀价格为何没有引发民航企业破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4日15:4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赵承刘铮)当年,美国政府任命了一位价格经济学家负责民航事务。航空公司一片哗然,大加讥讽。这位价格经济学家反击道:我是不懂民航业,但我懂得“飞机是带着双翅的边际成本”。正是依靠这一理念,美国打破了航空长期价格管制的局面,迎来了开放市场、自由定价的新时期。 按照成本定价,是市场经济自然法则,否则企业难以存活。但是,在国内民航客运市 航空运输市场问题,政府管理部门不满意,消费者不满意,航空运输企业更不满意。不顾成本的打折,使得不少航空公司连年亏损,国有资产在融化;打折、禁折不断,消费者无所适从;航空公司对于打折深恶痛绝,但是一家打折,其他航空公司必须跟进,否则便没了市场。不过,这些不满意,单靠一次价格听证会是难以完全解决的。 民航市场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供给过剩的问题。这一问题,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来,至今愈演愈烈。亚洲金融危机,大幅度减少了民航运输市场的客源,使得供求矛盾显现出来。近几年,尽管乘坐飞机的人次在高速增长,但是航空公司进口飞机的增长速度更高。供给超过需求,打折降价在所难免。 民航市场存在的问题,有些是体制的问题。在航空公司的资产中,70%是国有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保值增值尚缺乏有效的监管。如果亏损,没有人需要真正负起责任。况且,在亏损成为家常便饭的情况下,更不需要人来负责。正如一位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所说,有些航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欠银行的钱早超过了公司本身的资产,还在拿国家和百姓的钱往价格战里扔。原因在于没有人对航空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 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如果产权所有者明确,就会淘汰部分企业,达到新的平衡;在产权所有者不明确的情况下,如果是供给短缺,大家都有饭吃,倒也相安无事。现在,两个问题碰在一起,就出现了不计成本拼命打折,却又能持续下去的怪现象。 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票价越低越好,但是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航空业。消费者担心,在票价打折的同时,服务和飞行也会打折。对于打折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但是尽快规范航空市场秩序,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心愿。 价格只是问题的表象。控制无节制的供给,改变现有体制,再辅助以价格改革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民航市场的不利局面。(完)(来源:新华网)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