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星期五阴有小雨
不知是阴雨天气影响了北约的空袭计划,还是梵蒂冈
外长访南后和平斡旋见初效,白天没有听到一声警报。我
和大多数人一样,更愿意相信后一点,希望和平会在某一
天到来。
朱颖看我被战争搞得太疲惫了,劝我出去散散步,清
醒一下头脑。从使馆走到多瑙河边,只需5分钟。我像发
现奇迹一样看到,多瑙河碧波荡漾,堤岸上丛丛绿草中映
着各色的小花,使春天显得生机盎然。我心想,难道战争
踏着春天的步伐来到这片土地?那么宁可不要春天,也不
要这残酷的战争。
河边的人不少,三三两两的,也有小孩在踢球,大人
在遛狗。我同他们打招呼,问他们的生活如何,有什么打
算。他们微笑着说不大好,在坚持着。人们的看法几乎是
一致的:“北约的轰炸是针对平民的战争,是想迫使我们
放弃科索沃”,“西方对塞尔维亚的压制已不是一年两年
了,塞族人也因此更加坚强”,“没有人会在困难的时候
离开自己的祖国”。
可能是这些天连续使用国际长途,电信公司担心透支
费用,把我的手机给停掉了。真急死我了,往服务部跑了
两回,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又补交了一些钱,总算把问题
解决了。
晚7时,数百名市民来到萨瓦河的高速路大桥上,手
拉手,肩并肩,站立在绵绵春雨中,组成“人体盾牌”。
这是在向北约表示:我们不怕轰炸,要用生命来保卫大桥。
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警察劝大家不要这样,但众人抗击武
力干涉的决心确实是感天动地。
10时,空袭警报又来了,我们两人来到位于新贝的2
9号住宅区的防空洞采访。这里地方很大,像一个大车库,
密密麻麻排着像火车卧铺一样的简易双层床,有一千多个
床位,主要安排老人和孩子睡在里面。陪同我们采访的是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据他介绍,当时里面约有600
人,最多时曾经有1500人在这里过夜,但这也只是整个住
宅区居民的三分之一。管理人员是10个志愿者,他们主要
负责人员疏散和保证老人、孩子有床位。
虽然洞里有通风设备,但空气仍不好,灯光比较昏暗。
人们的脸色都流露出不安的表情,不像在多瑙河边见到的,
但说起话来还是底气十足。许多孩子在嘻戏玩耍,看到我
们,他们更加兴奋。有五六个小伙子在弹吉它。在一位年
过七旬的老太太的床边,摆放着一个大玻璃瓶,里面插满
盛开的桃花。
临近的28区防空洞较小,里面也很冷,我们在那里看
到不足百人。一直站在门外听收音机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们,
正有二十几架战机从克罗地亚向贝尔格莱德飞来。回来的
路上,看到有轨电车还在工作,已是半夜12点半了。
4月3日星期六晴间多云
昨天算是平静,但在今天刚到来的时候,战争的狰狞
又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北约的炸弹已开始投向贝尔格莱
德市中心了!有200万人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着。
联盟内务部及塞尔维亚内务部的两座大楼是在零点4
5分被北约的导弹击中的,半个小时后,我和人民日报记
者赶到现场。
两幢楼处在大街的两边,熊熊大火把方圆一公里映得
通红,连消防队员都难以靠近大楼去灭火,观望的人群只
能站在百米之外,只有消防人员、警察和一些记者在楼底
下。
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照相。随后我想到要把救援情况
大致记录一下,但当我拿出笔和本时才发现,正在作业的
水龙头已使我身上半湿,根本无法动笔。我灵机一动,用
采访机录下了现场的情况。
大火中不时传出砰砰的爆炸声,碎片不断从四周飞来,
我不得不往后退,但后面的大楼也同样在燃烧,因此最近
而又最安全的地方是马路中间。但我不能站在那里,因为
会妨碍消防人员的工作,所以我只能左躲右闪。大楼随时
都有可能倒塌。
大火后面约50米处就是贝尔格莱德妇产医院,我们的
车子就停在附近。医院不让进去采访,但一位医生告诉我,
目前院内有70个刚出生1小时至4天的婴儿,他们已被转移
至一间安全的房间,母亲们情绪尚安定。他证实,该医院
的一些玻璃被震碎。
上午10时,我们又赶赴现场。大火已使塞内务部大楼
完全倒塌,废墟上还冒着浓浓黑烟,对面的联盟内务部还
能勉强看出原来的样子。距此不足200米的地方是美国、
德国、加拿大、克罗地亚使馆。
当我在拍摄废墟照片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名
便衣警察风一样冲到我们的面前,极迅速地出示一了下他
的证件,劈手将相机夺走,不由分说地把胶卷拉出来曝了
光。我一阵心痛,凌晨冒着生命危险拍到的镜头,一瞬间
就被毁了。连轰炸都没有害怕的朱颖,此时委屈得眼泪夺
眶而出。所幸运的是,凌晨的镜头在前一卷胶卷里还幸存
两三张,这将是我珍贵的纪念。许多记者的摄像机和照相
机都被没收了,几天后才能取回。贝尔格莱德城越来越危
急了,轰炸距我们也越来越近。我们担心,不知什么时候
会停水停电。(续) 许杏虎
相关报道:
新浪科索沃危机专版:
http://www.sina.com.cn/richtalk/news/world/kosovo.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