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3月28日文章,题;北约发
动袭击(记者马修-坎贝尔等)
预料风险
北约飞机轰炸欧洲的后院,全世界为之震惊。西方是
如何发动这场逐渐失控的战争的呢?
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政治角色比尔-克林顿和托尼-布莱
尔的做法在军事和政治两方面受到攻击,同时还要平息公
众对轰炸南联盟这样一个只有少数人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位
置的国家的不理解。
3月15日,星期一,当参谋长预联席会议主席休-谢尔
顿将军在白宫的“军事情报室”落座时,他完全有理由感
到不安。
谢尔顿是越战老兵,他已习惯于接受比尔-克林顿对
军事行动利弊的刨根问底。自从理查德-尼克松对胡志明
市进行狂轰滥炸以来,克林顿是下令空袭次数最多的总统。
谢尔顿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报告,上面列出了北约对
米洛舍维奇的军队采取行动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当时,
米洛舍维奇正在科索沃对阿尔巴尼亚族人开展恐怖活动,
同时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阻挠和谈。”
报告内容并不令人鼓舞。克林顿和国防部长威廉-科
恩、国家安全顾问桑迪-伯杰等内阁成员一言不发地听取
谢尔顿的简要分析。谢尔顿说,有一种危险是,空袭远远
无助于像总统所说的那样遏制塞族在科索沃的暴行,反而
可能促使塞族军人变本加厉。他声称,单靠空袭不能制止
塞族军队屠杀科索沃人的行径。
不仅如此。塞族还有可能在其它地方以牙还牙,煽动
邻近地区的支持者采取针对美国人的暴力,甚至袭击驻马
其顿的北约部队。
英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在发给伦敦的大量电报中也提
出了类似观点,告诉首相和外交大臣说,军事行动充满了
风险。
进退两难
克林顿陷入沉恩。军事行动的危险显而易见,但按兵
不动同样危险。一年多来,米洛舍维奇一直在捉弄克林顿,
重演他们上次就波黑问题发生的对抗。但这次更加严重,
因为米洛舍维奇当初是操纵波黑塞族傀儡,现在却是直接
参与了对本国一个地区的种族清洗。
巴尔干地区以外的人大多不知道科索沃在地图上的什
么地方,但它对塞族来说具有不可限量的历史重要性,而
且是米洛舍维奇实施永久性战争这一变态计谋的最后据点。
形势的恶化始于去年2月,当时,塞尔维亚内政部的
军队对科索沃解放军发起大规模报复性攻击。科索沃解放
军声称代表着占科索沃人口90%的阿族人。
到了去年夏天,北约战机开始在毗邻的马其顿和阿尔
巴尼亚上空游弋,以表明西方解决科索沃冲突的外交努力
是以武力为后盾的。9月,由于塞族把成千上万科索沃阿
族人赶出家园,北约向米洛舍维奇发出最后通牒,要么停
止在科索沃的暴力行径,要么遭到空袭。
这一威胁只是虚张声势,塞族无动于衷。
现在克林顿进退两难。如果他不轰炸,就将丢尽脸面。
对于动用美国的力量来打击嗜杀成性的独裁者,他倒并不
觉得内疚,但这跟在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那块地形熟
悉、千疮百孔的沙漠上执行任务不同,这次将是在欧洲腹
地发起攻击。空袭的目的是制止种族灭绝大屠杀,防止巴
尔干的民族对立向外蔓延,但能管用吗?“、、”:,
克林顿明白,他必须做出决断。朗布依埃的和谈已经
恢复,但摆在他办公桌上的材料显示,米洛舍维奇根本不
可能接受协议中的条件。
3月18日,星期四,也就是克林顿召见谢尔顿后过了
3天,科索沃阿族方面签署了和平协议,但塞族代表拒不
签字。克林顿再次同各位顾问协商。在中央情报局,有人
预言一场人类灾难即将到来。因为约4万塞族军人加紧了
对科索沃解放军的攻势,难民纷纷逃离该地区,屠杀事件
估计还会上演。
盟国磋商
怎么办?北约的主要欧洲成盟员国在同华盛顿举行会
谈之前交换了意见。在德国外交部会议室的一张马蹄形会
议桌旁,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
里纳和德国外长约施卡-菲舍尔一致认为,没有时间再和
谈了。
库克和韦德里纳来到英国大使馆给美国国务卿马德琳
-奥尔布赖特打电话。大使馆官员设法找到一间装有两部
越洋电话的办公室,库克、韦德里纳、他的翻译和6名官
员挤在这间通常供三秘使用的办公室。
库克和奥尔布赖特进行了交谈,不时停下来让另外一
部电话旁的翻译用德语向韦德里纳重述一番。韦德里纳在
房间里踱步,偶尔插句话,由翻译用英语在电话中转述。
当时在场的一名外交部官员说:“世人恐怕难以想象,这
3位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外交部长会以那种方式谈公务。”
3月19日,星期五晚上,由两方面构成的一项战略商
定成形了。克林顿让手下的将军们拟定袭击计划,但同时
召见能说会道的前波黑问题调解人理查德-霍尔布鲁克,
要他设法迫使米洛舍维奇就范。霍尔布鲁克已到华尔街去
当证券包销商,此时正焦急地等待国会批准任命他为驻联
合国大使,他欣然领命。
第二天,克林顿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开始陈述理由,
力图说服舆论支持对一个他的臣民根本不知其所在位置的
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在随后的日子里,他陈述的那些理由
一次又一次在人们耳边重复。
克林顿对动武的主要担心是美国人的伤亡。五角大楼
告诉克林顿,北约可能会有十几架飞机被击落,而受到指
责的将是美国,在参加空袭的400架飞机当中,美国将提
供大约250架。克林顿的一名助手说:“我们不应自欺欺
人地认为这件事易如反掌。”
国会山也有人表示类似的担忧,在国会,对于美国卷
入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年轻的美国士兵丧生战场的前景,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安。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资深民主党
议员乔-拜登对克林顿说:“一定要告诉美国人民,可能
会有人员伤亡,因为确实有这种可能。”
一些共和党人也许想借科索沃问题之机来洗雪克林顿
在参议院弹劾中获释之耻。他们要求投票阻止美国参加北
约的空袭。保守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布坎南说:“
北约是用来保卫西欧不受苏联侵略的,它不是用来帮助所
谓‘科索沃解放军’脱离前南斯拉夫的空军部队。”在国
会投票支持空袭之后,参众两院仍有议员抱怨对轰炸塞族
的“最后阶段”缺乏明确规定。
最后敲定
3月20日,周六晚上,克林顿打电话给托尼-布莱尔。
在契克斯的乡间别墅,布莱尔同意了发动战争的最后步骤。
几天来,这两位领导人天天能电话,他们本打算讨论北爱
尔兰和平协议的执行情况。布莱尔对他手下的人说,轰炸
地几天就要开始,他的一名助手说:“克林顿周六晚上的
谈话令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到了21日星期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已有权
下令“对广泛得多的目标,以密集得多的行动步伐对更加
广阔的地理区域”进行全面空袭。那天早上,霍尔布鲁克
跟索拉纳、库克、韦德里纳和菲舍尔在英国驻布鲁塞尔大
使斯蒂芬-沃尔的寓所共进早餐。席间,他们就霍尔布鲁
克如何对付米洛舍维奇达成一致意见。随后,他冒着瓢泼
大雨前往贝尔格莱德。
然而霍尔布鲁克的努力失败了。消息传到唐宁街,布
莱尔召见库克和国防大臣乔治-罗伯逊。在场的还有首相
的新闻秘书阿拉斯泰尔-坎贝尔、参谋长乔纳森-鲍威尔和
陆军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上将。唐宁街的一名知情人士
说:“正如大家可以想象的,气氛非常凝重。”
布莱尔的一名下属说:“那次会议的结论是,北约除
了采取行动之外别无选择。”
在北约总部,将士们正为第一阶段空袭做准备。在华
盛顿,克林顿再次打电话给布莱尔、雅克-希拉克和格哈
德-施罗德,副总统戈尔则与俄罗斯周旋。
第二天早上,叶利钦跟克林顿通电话,说轰炸塞族不
会使米洛舍维奇改变主意。
此后不久,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的一个房间录制最
后时刻的电视讲话,敦促全世界团结起来阻止克林顿。9
分钟后,二战以来欧洲最大一次盟军联合作战行动的轰炸
声响彻了南斯拉夫。
空袭首都
美国(纽约时报)4月4日文章,题:克林顿是如何批准
对贝尔格莱德的空袭的(记者蒂姆-韦纳和简-佩莱斯发自
华盛顿)
就在美国的巡航导弹夜间空袭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几个
小时之前,克林顿总统和他的一些最高顾问在白宫的内阁
会议室进行了磋商,认真考虑一名参加磋商的白宫官员提
出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我们的空中力量能否迫使米洛舍
维奇求和?”一些官员说,克林顿希望高科技武器能够迫
使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屈服。
在巡航导弹袭击贝尔格莱德之前,克林顿4月2日会见
了副总统戈尔和与他关系紧密的一个小圈子,这就是所谓
的“核心小组”-由国防部长威廉-科恩、国务卿马德琳-
奥尔布赖特、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国家安全顾
问塞缪尔-伯杰、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亨利-谢尔顿将
军组成。
白宫官员说,他们讨论了把这场针对米洛舍维奇的战
争带到他首都的大街上去可能产生的军事和政治影响。据
一位参加会议的官员说,考虑到惊慌失措的难民逃离科索
沃他令人痛心的场面,他们对公众要求在今后几天中对贝
尔格莱德的持续空袭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产生的压
力进行了评估。
美国官员说,袭击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在政治上是如此
的敏感,以至于确定袭击目标的北约指挥宫们特地寻求克
林顿的批准,以摧毁南斯拉夫联邦内务部以及塞尔维亚共
和国的内务部大楼。
这位官员说,这天晚上与克林顿举行的会议的气氛是
坚定的、虽然有时显得冷酷无情。他说:“比方说米洛舍
维奇把所有人赶出科索沃。那并不能阻止空袭。如果过了
一个星期、10天,他仍然一意孤行,我们就得再考虑考虑
了。”
官员们说,如果180万阿尔巴尼亚族人被清洗出科索
沃,那么空袭仍将打击塞尔维亚军队,希望能把他们赶出
这个省,最终为形成某种国际上认可的、由北约军队控制
的飞地创造条件。
这位官员说:“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在说,我们同意,
我们是对的。天气妨碍了我们,北约的官僚作风妨碍了我
们。现在,我们要开始动真格的了。我们别再寻找其它的
选择了。”
他说:“我们还将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得
顶住压力。我们将继续空袭贝尔格莱德。”
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戴维-利维说:“克林顿总统
坚决认为,我们应该加大空袭的力度,包括扩大袭击的范
围,将米洛舍维奇看得最重的那些东西包括进去。总统已
经明确表示,我们将在今后几天中打击地面部队以及指挥
和控制中心,因为这些正是米洛舍维奇权力的中心和进行
镇压的工具。”
相关报道:
新浪科索沃危机专版:
http://www.sina.com.cn/richtalk/news/world/kosovo.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