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问题的谈判上月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的时候,
许多西方的分析家就指出,决定谈判成败的钥匙既不是掌
握在不断威胁动武的北约手中,也不是掌握在不断惹是生
非的“科索沃解放军”手中,而是掌握在南联盟总统斯洛
博丹·米洛舍维奇手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纽约时报》
分析的那样,“克林顿政府及其北约盟国试图通过轰炸威
胁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却使米洛舍维
奇成为最终是否同意让步的决定者,进而成为了解决科索
沃问题的任何方案中都不可缺少的人物。因此,在谈判中
胜券在握的不是别人,正是米洛舍维奇”。一位西方外交
官也说:“虽然华盛顿的很多官员公开指责米洛舍维奇,
说他是巴尔干地区的主要问题,但实际上他还是解决问题
的钥匙。西方在解决科索沃问题时需要他。”
事实也说明,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米洛舍维奇自己很
清楚他所处的地位,因此他才敢于在一片威胁声中去讨价
还价。同时,他很清楚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什么是必须坚
持的,他正以灵活的手腕掌握着谈判的主动。
真正接触过米洛舍维奇的人,包括他的对手都认为他
“风度优雅、富于魅力”。 美国外交官理查德-霍尔布鲁
克1995年8月曾同米洛舍维奇首次会晤长达6小时之久,他
后来在自己撰写的《为了结束战争》一书中引述了一段美
国大使沃伦-齐默尔对米洛舍维奇的评价。 齐默尔说:“
米洛舍维奇会给接触过他的人留下极好的印象。很多美国
参议员或众议员走出他的办公室时都会惊叹:‘他并不像
我想像的那样呀’。”
米洛舍维奇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知道如何同对手周旋,
并在适当的时候敢于说“不”,同时也不是在他认为必要
时而采用灵活手法。比如,前一天他还激烈反对的东西,
第二天就转而同意了;或者刚刚表示对事情的进展感到高
兴,随即又去开倒车。米洛舍维奇在和一个个特使或部长
打交道的时候,都是采取的这种策略。比如一周前他还同
参加朗布依埃谈判的美国人 克里斯托弗-希尔进行了长时
间的会谈,可是2月19日他却拒绝与他会晤, 使希尔非常
尴尬。南联盟总统就是这样跟他的对手来个出其不意。因
此,他的对手们往往因为摸不到他的思路而焦躁恼怒。连
载(1) 黄恒张国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