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中国电信从年初的降低专线资费, 4 月份与
5 家全国规模的ISP 商开放平台展开资源合作,到年底召
开价格听证会,中国电信改革的所谓“四分竖切”方案的
浮出海面都充分说明:打破垄断实施竞争从本质上是加快
调整产业结构,强健企业自身肌体,为迎接海外电信巨头
更大规模市场挑战作好精神物质准备。1999 年3 月1 日,
信息产业部终于发布关于电信资费下调的通知,其中针对
个人用户的互联网自费下调尤其显著,但降价的背后孕育
着深刻的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背景。
国际并轨大势所趋
90 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日益商业化,
打破电信市场的垄断,降低电信资费已成了普遍趋势。1
997 年初,WTO 成员国签定了引起巨大反响的《2000 年
全球电讯市场自由化经营协议》。协议签定之后,许多缔
约国纷纷拿出了本国的电讯开放时间表,许多缔约国选择
在1998 年之前全部或部分地开放本国的电讯市场。 仅在
1998 年,世界上将有56 个国家一举打开本国电信市场开
放的闸门。
在亚洲,新加坡、香港当时也允诺2000年同时开放电
讯市场。多数国家答应尽快开放。
没有参与该协议的主要国家,是尚未成为WTO 成员国
的中国和俄国。
在全球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前提下,加速与国际
市场的并轨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电信成为尚未开放的最
大的垄断性市场。
新技术打破垄断
但世界电信巨头们是不会放过中国这块市场的。90年
代以来,国际长途“回叫”业务在全世界以每年20% 的速
度增长,估计已经形成20 多亿美元的市场。 如今,美国
有300 多家经营“回叫”业务的电信公司,服务覆盖全世
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大量当地电信收入变成美国电信企业
的盈利。1997 年按时间计算,“回叫” 业务占亚洲打到
美国的国际长途电话业务量地22%, 占中国打到美国的国
际长途(按时间计)的8.5%;从某种意义上“回叫”已经
成了中外争夺的焦点。
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电信主管部门都宣传电话回叫为非
法业务,并通过立法、减价或技术手段来制止这种业务,
但收效甚微。尽管香港地区视电话回叫为非法,但该地区
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话回叫市场之一。
ITU(国际电信联盟)报告认为,“电话回叫”和“
国家直拨”是结算费率制产生市场扭曲的直接后果。不论
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结算费率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尽管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抵制,美国FCC 还是在1997 年
8 月通过了美国与全球各地国际电话结算的分帐制度,单
方面调低国际电话结算费率。美国众议院商业委员会还要
求FCC 把接受新的结算方法作为外国电信营运者进入美国
电信市场的前提条件。FCC 还规定了该制度的生效时间,
依收入水平的不同,各国将有1 至5 年的过渡时间。受影
响最大的将是墨西哥,其次是中国。
早在1997 年夏天,《深圳晚报》 就报道过深圳经营
“回叫”业务的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首先由该公司为客
户提供一个黑匣子,如果客户打国际长途黑匣子就将电话
转接到该公司的机房,先拨通香港电话,再经过香港把电
话转到客户要通达的地方,深圳到香港的资费是 2.4 元,
当时香港长途电话最贵到南非也不过4 港币,也就是说成
本加起来最高只有6.8元人民币,相比电信收费便宜 1/3
左右,而从深圳直播世界各地长途最便宜也要10多元,显
然其中有巨大的价差。有关报道指出该公司非法经营电信
业务以“牟取暴利”,可电信收费比之更高,这岂不是电
信局在牟取更高的“暴利”?笔者记得当时深圳BBS 上就
此问题有过相当激烈的争论,电信一方也作过解释但显然
缺乏说服力。再对比1999年初发生在福州的有关陈氏兄弟
的Iphone官司,更让人感到新技术的进步最终将成为冲破
垄断的有力武器。
毫无疑问,新技术的迅速应用有可能引发整个电讯产
业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由于竞争必然导致价格的下降,
垄断的市场将逐步分崩离析。
降价刺激互联网市场发展
春风送暖打破坚冰,此次资费调整必将对国内的互联
网络服务的壮大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用户规模将会在
比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据悉北京电信自3 月1 日
起,每日的新注册INTERNET 用户均有一百多人, 连创最
高记录。预计99 年的网络用户增长完全有可能突破 97、
98 两年的水平。 特别是这次资费调整特点,对京、沪、
穗、深等网络用户比例较高的地区影响较大(因这些地方
原来的资费较高),而对内地大部分地区的影响可能会比
较小(因其目前用户数量较少,且目前的资费标准大部分
已经比较低)。煎熬了多年的众多ISP 服务商们终于等到
了云开雾散的时候,虽然ISP 的收入在表面看来由于降价
将会有较大的减少,但伴随用户规模的较快增长会使信息
增值服务市场的前景广阔。
以国内著名的ISP 瀛海威时空为例, 其1997 年全年
总收入为963 万元,而成本支出中仅有关电信线路资费部
分就超过1400 万, 这个明显违反经济学原理的数字充分
说明:如果电信资费不下降,中国的ISP 上就永远不会有
生存空间;同理99年初CNNIC 的统计表明全国网民的平均
消费时长每天不到1 个小时,显然价格成为制约网络服务
发展的瓶颈。自98 年5 月以来, 中国电信与5 家具有全
国规模的信息服务商(包括瀛海威)合作,大大缓解了资
费压力,仅线路费用就可下降70%左右。对中国电信来说,
暂时的让利实质上能够帮助民族ISP 产业的形成,对电信
自己更可以扩大用户上网规模延长使用时间,使其已投资
数百亿的电信基础设施得以更充分的利用。比如自90年代
以来邮电独立推广数据业务可到 98 年底也只有几十万用
户,相反自95 年以来邮电开放电信增值业务,到98 年底
中国大陆手机用户超过2000 多万、互联网用户达到210
万,可见打破垄断开放竞争是加速市场成熟的有效手段。
当然,网络服务的壮大和发展也不是完全取决于资费
标准的高低,是否有实质性的网上应用才应该是最根本的。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随着ISP 接入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
纯粹的上网接入(Access)价格还会直线下降,以后就如
同有线电视收费一样越来越便宜,而且统一包费,对ISP
服务商来说接入的利润会越来越低,加强信息的增值开发
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提供适合企业需要的网络应用与服
务将会演变为未来 ISP 生存的利润来源。 所以降价也给
ISP(ICP)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大市场力度,与
电信形成有序的产业分工链条(比如此次对于上网电话费
优惠的问题,还需要各地的电信部门,特别是电话部门能
对ISP 们给以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很难实现实际的优
惠。),作出切合人们实际需求的有效信息,才能留住广
大网友,促进网络消费,加快中文网络大环境向着良性健
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99 年政府上网活动的开展,一个企
业上网、全民上网的高潮即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