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Sina Ads.

   首页> 科技> >新闻内容


中关村能否成为知识经济特区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25日 16:36 科技日报

    进入1999年的春天,北京中关村就已涌动浓浓的春意,
并再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中关
村是否可以成为知识经济的特区?

    这话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1998年上半年,在北京大
学100年校庆之际,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把北大、 清华建
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大学;下半年,中央正式批复的中国
科学院的知识创新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在中关村地区,先
是计算机研究所率先改革,除了保留100 名精锐的研究人
员,其余人马全部进入联想集团, 继而是数学等4个研究
所的合并同类项,意欲取得1+1+1+1>4的结果。且不说
中关村的建设与发展已列入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单就
“知识经济”成为1998年度人们使用最频繁的新名词,人
们自然而然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中关村这块中国知识最为密
集的区域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1998年岁末,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
家科技部火炬办公室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5 方面共同组
成的发展与协调委员会,召开了一次有主要领导参加的会
议,共商建设中国硅谷的发展大计,当时就有人提出中央
应考虑把中关村作为知识经济特区的大胆设想。

    中关村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驻有中央和北京市的科
研院所200多家,各类高等院校60多所, 据1998年的初步
抽样统计,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为42万左右,占人口
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仅两院院士就有322人。 而在中关
村地区的科教资源则更为密集。正是以这种雄厚的资源为
基础,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1998年,试验区
技工贸总收入预计为451亿元。 正如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
所说,中关村如此密集的智力资源,不仅在中国,恐怕在
世界上也少有。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中关村是个发源地和中心地。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会上坦言:我国抓了很多科技园
区,真正谈得上很成功的少。而且,科技园区也不可能建
设得那么多,台湾就一个新竹工业园区,美国也没有几个
科技园区。中关村要真正建成中国的硅谷,应该是国家的
目标,政府的行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说:中关村能够建立一个真
正新型的、符合现代化精神的科技园区。中国科学院一方
面要尽力保障包括上地信息产业在内的中关村这个现代高
科技园区的科技投入,把它建设好,另一方面,也希望北
京市和海淀区政府能够为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提供一个知
识创新的良好环境。中国科学院已对中关村园区的建设做
了重点安排。

    国家科技部火炬办公室也看好中关村。火炬办主任张
景安说:国家在80年代重点抓了深圳经济特区,产生极大
的影响,90年代抓了浦东开发区,也有很好的效果。提倡
知识经济,我们要当仁不让地抓海淀区中关村,中关村也
要当仁不让地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国得有这样的科
技园区,把智力资源发挥出来,把人才资源充分用到刀刃
上,共和国的精华在这里能够协同作战。科技部火炬办将
来也要把发展科技园区很大的一块经费用在这里。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的发言称得上是壮怀激烈:
应该像抓深圳和浦东那样抓中关村的发展,办一件大事。
这不是在抢口号,不是在赶时髦,而是在为国家抢占一个
制高点,事关21世纪中国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
局。中关村应该成为我国知识经济的一个制高点和辐射源;
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政策,应该把全国的政策合起来,
再往前走一步。

    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中关村生活工作多年,目睹中
关村的发展感触应当更深一些。他说:我对中关村寄予极
大期望,但从未像今天这么兴奋过。目前的中关村与硅谷
比虽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应该按江泽民总书记讲的,
目光远大,筹划未来,起点要高。应该有志气创造出一个
我们自己的中关村模式,领导世界潮流。中关村是国际人
才竞争的焦点,它能否成为中国的硅谷,就看能否把国际
一流的人才留住。

    5方合作与发展协调会议, 最后商定的一个有实质性
意义、最为具体的内容,是海淀区政府表示可以拨出山后
3块土地,供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建设高科
技园区,海淀区以土地入股。

    这次会议过后,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杨柏龄曾召集科
学院在中关村地区的有关研究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同
志进行座谈,他们当中也有许多人提出,国家应该考虑设
立中关村知识经济特区,或称作首都知识经济特区。

    杨柏龄对本报记者说: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
济发展不均衡,从总体上看,知识经济是初露端倪,但能
否考虑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先走一步,先往知识创新、知识
经济方面努力?像当年办深圳经济特区那样,中关村地区
以它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可以搞起知识经济特区,算是
国家的一个试点吧,搞好了就推而广之。中关村要建设成
为中国的硅谷,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第一流的,除了要
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中央要有优惠政策的倾斜,政府也要
有相当程度的介入。

    中国科学院对此信心十足。1998年,中国科学院已完
成了其对中关村科学城的基础设施改造规划;中关村地区
的高新技术产业仅以中国科学院控股的联想集团为例,它
继续保持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年的销售收入达 160
亿元。分管资源环境与园区建设的副院长陈宜瑜在接受本
报记者访问时说:“中关村作为我国知识经济的一个极为
重要的孵化器、辐射源,中国科学院要在这里起到它所应
有的知识创新试点作用,责无旁贷。”在1999年度的院工
作会议上,路甬祥院长也称“科学园区建设是知识创新工
程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关村科学园区和科研支
撑条件的建设。

    当然,中关村所在地的海淀区更是雄心勃勃。春节之
前,海淀区政府已发布新闻,要办好今年5 月份举行的中
关村电脑节,而5 月份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北京高
新技术产业周,海淀区自然也要唱一个别人难以替代的重
要角色。诚如海淀区区委书记朱善璐所说,目前,海淀区
面临的机遇难得,一是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二是申
办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率先发展知识经济,充分发
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龙头作用,中关村当
有一番大作为。

    春节前夕还有一件众人瞩目的新闻:位于海淀白石桥
的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而在此前不久,北大、
清华、中国科学院都与它签定了联手搞信息化建设的协议。
这也说明,在地域上,广义的中关村已不是原有的概念;
在精神上,中关村更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象征,
是我国知识经济的一个缩影:知识经济,既需要能够产生
出“经济”的中关村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商家云集
的电子一条街,同样需要像国家图书馆这样采集和传播知
识的现代化信息交汇中心。

    中关村,不仅是北大、清华和中国科学院的,也不仅
是海淀区和北京市的。中关村属于中国,它若能成为知识
经济的特区,则辐射全国,全国皆可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