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单是14个国家、100多号人在海拔5000
多米以上的无人区长时间作业就跟探险一样”,中方首席
科学家赵文津说,他们要对付的困难首先不是来自研究,
而是恶劣的自然条件,“缺氧是个大问题”。更何况,地
质科学院等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和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等研
究单位的人员一起所做的是“切开青藏高原”:从1991年
到现在,每年他们都要爬上“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开
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和综合研究,总的目标是完
成一条穿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深剖面。现在,从南
往北已经“切”到了西藏中部。当记者听说,赵文津们已
经在著名的《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6篇论文时,
不由吃惊了:一项科学研究在世界一流刊物连续发表这么
多文章,在我国尚属头一回。
2月19日,在赵文津家里,这位难得一闲的地球物理
学家掂着手里的一本图片说:这是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
动用了100多辆汽车,用100多吨炸药,放了2000多炮获得
的直接数据,“当时,当地有的人甚至境外人士还以为在
搞军事演习呢”。为了获得这些数据,他们200米放一炮,
1公里放一大炮,有些地方还用1吨炸药来炸,放炮产生的
震动传到地下,会有相应的轨迹,从而可以通过仪器进行
追踪,分析地下构造。正如我们前些日子关注雅鲁藏布江
科考一样,对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研究来自于对人类
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这是一个最典型的造山和高原隆
升事件,规模最大,时间最新,而且现在还在进行”,赵
文津说,南面的印度板块还在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
动,这是目前影响中国大陆的最主要的外力。
青藏高原到底如何隆起的?赵文津指着手中的一张反
射图告诉记者,他们研究的最大的成果就是,中美科学家
发现了从帕里到江孜附近一条150公里长的地震强反射带,
“这个拆离层代表着这样一个事实,印度板块顺着这个面
分层或者整体向北边的拉萨地块下俯冲,从而使青藏高原
地壳加厚,比沿海地壳厚一倍还多,大概有70到80公里”。
美国《科学》杂志把他们证明的这一过程称之为“移动大
山”。去年的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也把它收入其中。
赵文津一口气列出了九项科学成果,尽管都是一长串
的地质术语,但一张张剖面图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架世界屋
脊内部的透视镜。赵文津看来,他们的这项研究其实和老
百姓息息相关:我们的研究将告诉大家,为什么环青藏地
区会有这么多的地震,高原的矿产资源如何分布。地图上,
在青藏高原东部是一条南北地震带,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
震带,在这些地方多次发生6到8级大地震,其原因正在于
印度大陆对中国大陆施加的巨大推挤作用,“弄清了这种
力的作用,也就可能找到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赵文津
说。同时,他们研究的地带刚好是西藏矿产集中的一江两
河地区,即所谓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年楚河地区,而他
们研究的地壳构造运动与中国大量金属矿产和油气形成发
生在同一时期。赵文津有个想法,“现在找矿都是从地表
找,能不能通过研究地底下的情况,确定是否有矿产”,
他说,他们正在“解剖”的羌塘盆地就是一个金属矿产丰
富的地区。记者在《自然》杂志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
方面由深剖面可以得到大量的潜在社会收益,如在油气和
矿产勘查方面抢了先,获得了新技术。”下一步,赵文津
和他的伙伴们还要继续向北切,完成这次世界上在大陆碰
撞方面进行的首次试验。 王学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