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表明四成3岁左右的幼儿有偷吃药物的“爱好
”。
因为没有儿童安全包装幼童吃过量克咳敏致死
就是因为没有安全包装,两个孩子在同一天离开了人
世。辽宁锦州北镇县。一个3 岁的小孩看见了爸爸放在炕
头的“克咳敏”药瓶,他好奇地打开了瓶盖。里面的药片
包着糖衣,吃起来甜甜的,他一口气吃了20片……等到家
人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脸色苍白,浑身抽搐,没等送到
医院就停止了呼吸。就在同一天,北京友谊医院也在抢救
一名男孩。男孩每天看到奶奶吃一种白色的药片,于是那
天趁奶奶不注意,他一下子吃了30多片。那是用来治疗气
管炎的“百喘明”。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但他终因中毒
过深而死亡。这个男孩名叫郭松,年仅5岁。“因误食药
物中毒送到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抢救的孩子,每年都有30多
例。”北京儿童医院的陈主任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3
岁多的男孩。他因误食了奶奶的强心药而死亡,他奶奶也
受此刺激而去世。还有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小孩,因误吃了
大人的抗精神病药造成了深度昏迷,家长不惜血本带他坐
飞机往返看病,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
后遗症。
小儿好奇无知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四成孩子时常偷药吃
学习临床医学的人都知道,儿科学里有“小儿中毒”
一章,其概论里说:“中毒是小儿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多
为小儿好奇、无知,自己打开药物或有毒包装误食而引起。
”1998年底,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的潘松年教
授给中国包装协会写了一封呼吁信:“为我国两亿儿童的
健康与安全,更为无数家庭的幸福、平安,请采用儿童安
全包装。”潘教授说,除了药品,一些化学用品也会给儿
童带来伤害。有个小孩把502胶水倒在手上玩耍,结果手
被粘住了,医生最后只得用手术刀一点点地将手剖开。潘
教授曾经在美国参加过一个试验:包装专家们来到几个幼
儿园,把包装模型给孩子们,让他们试着打开。于是,所
有的孩子都想尽一切办法,用手掰、用牙咬、用脚踩,试
图打开它。专家们在旁边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动
作,并录了像。专家们得出的最后结论是:“一旦儿童产
生了要打开包装的念头,就会不达目的不罢休。”中国有
人曾对50名3岁左右孩子的家长做过调查,竟有40%的儿
童有偷吃药品的“爱好”。北京儿童医院的陈主任说:“
大人们每当看到儿童因误食药品而中毒后,第一件事就是
检查药品是否放置在安全的地方,还要告诉亲朋好友们,
千万让孩子远离药品。”但潘教授却说:“这种防范措施
还远远不够。”为了防止此类危险事件的发生,目前许多
国家都使用了“儿童安全包装”。潘教授说:“所谓儿童
安全包装又叫防止儿童开启包装,是一种用于保护儿童安
全的包装。也就是说,对某些有毒的药品和化学品实行特
殊的包装技术,使得5 岁以下的儿童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开
启或难以取出相当的数量,以避免这些儿童在接触、使用
或吞服后引起严重的中毒事故。”美国是最早进行儿童安
全包装研究并制订标准的国家。1970年,美国消费商品安
全委员会颁布了《毒品安全包装条例》,规定了一些药品
和化学品必须采用安全包装。
由于至今还缺少相关规定和标准儿童安全包装少人知
那么,关于儿童安全包装,我国的情况又怎样呢?记
者到北京图书馆用电脑检索了1989年以后国内所有科技期
刊,结果只找到了潘松年教授的一篇相关文章。中国医药
包装协会工程师吴颖忠说:“我干了十几年的药品包装,
很少有人提起儿童安全包装这件事。偶尔说起它来,也从
来没有认真对待过。”潘教授的文章发表后,有的药厂也
曾经向他咨询过儿童安全包装的事情,但没有一家实施。
潘说:“我感觉国内企业不怎么重视这个问题。进口设备
一般都带有生产儿童安全包装的部分,但为了节省外汇,
我们往往把这部分砍掉了。有的企业虽然引进但从不使用,
生产儿童安全包装装置基本上是闲置的。要推动这件事的
关键在国家立法。”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对于有毒消费品的包装,国家既没有保护儿童安全方面的
规定,也没有相关标准。如果出了问题,消费者也多是责
备自己没有保管好药品,并没有想到厂家应负不可推卸的
责任。在国外遇到此类问题,人们首先会问:是谁生产了
这样的药品?为什么生产时没有考虑到它的安全性?采访中
记者注意到:目前有些合资制药企业出产的部分儿童药品
出现了儿童安全包装,例如儿童百服宁、泰诺等药品,采
用了一种“儿童阻开盖”。但成人药品仍然没有使用儿童
安全包装的。北京立新药店的韩经理说:“我们药店经营
的药品中没有采用儿童安全包装的,进口药品也没有。人
家(外国)是特别针对中国市场制造的,省略安全包装是为
了降低成本。”记者又随机拨打了北京几个药厂的电话。
电话显示,大部分药厂对“儿童安全包装”这个词十分陌
生。北京第六制药厂的一位女士说:“你搞错了吧? 我们
不生产儿童药品。”在我解释之后,她说:“这是个技术
问题,我可以向厂长汇报一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助理巡视员冯国平说:“目前我国的药厂严重过剩,造成
竞相降价、高回扣等恶性竞争,药品卖不到国家的限价。
药厂如果想在竞争中取胜,采用好的包装,例如儿童安全
包装肯定会提高药品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儿童安全包
装应该是发展方向。”对此,潘教授呼吁并请缨:“实施
这种包装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因为从制订标准、确
立法规,到设计制造、推广应用,这不是个别企业力所能
及的。我建议在医药管理监督局的近期科研规划中列入此
项课题。作为曾经参与美国相关课题研究的成员,我愿申
请承担这一课题。” 李利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