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电 对于明朝覆亡,清朝兴起的那段社会鼎
革之事,史学界一般将其原因归结为人力,诸如明末统治
的腐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等,然而最近却有
国内学者对此提出新解,追究其“天意”,亦即自然环境
演化方面的因素,引起关注。
提出此一观点的,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和人口演变等方
面的研究中颇有建树的复旦大学历史教授曹树基。曹氏别
具一格地根据其掌握的大量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和病疫流行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指出明末正逢中国历史上
的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旱灾导致了波及华北数省的鼠疫
大流行,情况惨烈。崇祯十六年夏秋间发生的腺鼠疫至十
七年春天转化成的肺鼠疫,使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达40
%,甚至更多。他并认为,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前,北京
城已经成为鼠疫流行区。一座被鼠疫折磨了将近一年的城
市,自然不堪一击。据有关记载,鼠疫导致京营兵士元气
大伤,城墙上平均每三个垛口才有一个羸弱士兵守卫,自
然难挡李自成的精锐之师,当时的北京城实际上是不攻自
破的。
曹氏估计,明代后期的两次鼠疫大流行,导致华北三
省至少有一千万人以上因病死亡,再加上旱灾、蝗灾及战
乱,人口锐减之数尚远不止于此。清兵顺利入主中原,除
了吴三桂降清这一偶然因素外,实际上与华北地区已无力
支援对清战争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的灭亡是明代
后期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