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我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外交官夫人,1998年
1月赴巴格达。 此间经历了三次“核查危机”引发的三次
撤离,并亲身感受了美英轰炸巴格达的恐怖夜——
1998年12月16-17日巴格达
16日早晨突然得知联合国特委会人员撤离巴格达的消
息,形势一下子紧张起来。昨天巴特勒刚向安理会提交了
报告,今晨就有了特委会撤离这样一个危险的信号,看来
美英是决心不留一点外交斡旋的时间,且克林顿面临17日
被弹劾的危机,很可能要用打击伊拉克来转移国内视线。
战争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了巴格达晴朗的天空。
使馆经过2月、11月危机,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但参赞说暂时还没有撤退的
打算。大家估计美英即使实施军事打击,也不会持续很长
时间,因为19日伊斯兰教的斋月就要开始了,按伊斯兰教
的教义,斋月是不允许有流血和战争的。如果美英坚持在
斋月采取军事行动,势必激起整个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国
家的公愤。
CNN打乱了平时播排节目的次序, 连篇累牍地报道伊
拉克的形势和美英将要采取的军事行动, 天黑时CNN宣称
军事打击将在几小时内实施。
晚9时,主管调研的张参赞打来电话, 让我先生到新
华社巴格达分社去取一篇稿件。因分社位于市中心的曼苏
尔,很可能会成为攻击对象的重要目标。我不放心让他一
个人去,遂“押”车前往。街道很安静,车辆不多,警察
跟平时一样在路口指挥交通,空气中似乎有一种很紧张、
诡秘的气氛,也许只是心理作用,毕竟长这么大还没有经
历过战争。
新华社驻巴格达首席记者老顾正在办公间里忙得不可
开交。从他那取了稿子,先生顺便问了一句:“您看什么
时候开始打?”老顾说可能要到12点之后了。我一下子想
起了“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句老话。
从新华社回来,我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从10点多开
始,CNN就一直显示巴格达市区的图像, 下面是巴格达当
地时间几点几分。战争会在几点几分开始呢?时间一分一
秒地过去,11点,11点30分,12点……仍然毫无动静。电
视上的巴格达和现实中的巴格达都沉寂着。紧张了一天的
神经开始稍微松懈下来,感觉有点困了。谁知道什么时候
开始呢,先睡觉吧。
突然,一阵尖利的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沉寂的夜空,
我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心“怦怦”狂跳不已。长长的
警报声过去,心惊肉跳地等了好一会儿,不见有什么动静,
渐渐平静一些。先生说:“快睡一会儿,今天晚上肯定睡
不成觉。”接着再睡,却哪能睡得着?
午夜12点50分,一声闷响在远处炸响。“打起来了!”
我们俩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我掀开一角窗帘向外看,伴
着爆炸声,不远的夜空照明弹像烟火一样映红了天空,防
空炮和机枪形成的火力网看起来像一片片密集的小白点。
这时不觉得怕了,反而有点兴奋。先生将我一把拉开,说
窗前太危险,万一有流弹打碎玻璃怎么办?我觉得他太多
虑,使馆不是美国袭击的目标,再说哪会有那么巧?但还
是不敢多在窗前停留,两人披了被子在客厅里看电视。CNN
正现场直播受袭击的巴格达。夜视镜头下一片绿色,不断
有爆炸声,天空闪过一道道火光,看起来很激烈。
“轰”!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把我吓得尖叫一声,似
乎就是在窗外炸响的,震耳欲聋,玻璃都被震得“哗哗”
响。惊魂未定,又是一声巨响,感觉整座楼都在晃动。家
里是呆不住了,开门一看,几乎整座使馆的人都被这几声
巨响吓出来了,都往地下室跑。也许是第一次身临其境的
缘故,大家看起来都有些兴奋。地下室已准备好了床垫、
椅子,电视线也拉进来了, CNN和半岛台都在直播轰炸场
面。电视画面上,一颗导弹呼啸而过,一声巨响后是冲天
的火光,外面紧接着就传来真实的爆炸声。即使在地下室,
声音也听得很真切。有几位男士穿上防弹背心,戴上钢盔
到楼顶去“观战”,甚至还从容地拍了录像。
袭击断断续续持续到快天亮才渐渐停止。在地下室蜷
缩了一夜的我们赶快抓紧时间回到房间里睡一会儿。
好在白天虽然有警报,但没有大规模的轰炸,可能轰
炸目标不在巴格达。总算可以出门活动一下了。使馆的车
库顶被砸了一个锅盖大的坑,公寓楼墙上也留下了弹片的
点点黑斑。并不怎么害怕,倒是使馆考虑国内的亲人肯定
会很着急,让馆员们每人打一个电话报平安。
武官处的人上街观察一番,说十分平静,当地人该干
什么干什么,街上车来车往的,一点不像夜里受过袭击的
样子。 经过海湾战争的洗礼和8年的制裁,伊拉克人民的
心理承受力已经很强了。伊拉克人经常说:“战争也是死,
制裁也是死,而且死得人更多;与其饿死病死,不如拿起
武器来战死。”
1998年12月17-18日巴格达-约旦(安曼)
经过一个相对平静的白天之后,天色刚黑,美英就迫
不及待地发动了第二轮袭击。警报声再一次响起,有了昨
晚的经历,听起来不那么心惊肉跳了。全体又跑到地下室
看电视。从电视画面和外面听到的声音来看,今晚的打击
比昨天更厉害、规模更大。一天一夜没睡好觉,没吃好饭
的我们兴奋劲过去,开始觉得有点担心了。看起来美英是
不达目标不罢休。虽然世界各国纷纷谴责美英绕过安理会
直接使用武力的行为,俄罗斯召回驻美、英大使,宣布军
队处于戒备状态。但美英态度也很强硬,并宣称斋月并不
影响他们使用武力。半岛台报道B-52轰炸机已于9点多钟
起飞,8小时后到达巴格达; 美英决定增派两艘航空母舰
进驻波斯湾,一切都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打击还在后面。
基本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地下室有限的床垫只能让
女同志们躺躺。
早晨通知8:30开会, 会上大使传达了国内指示:考
虑馆员的人身安全,除一个10人左右的留守班子外,其他
人员一律撤退回国。使馆安排所有的女同志和司机及一名
文化处官员今天上午第一批撤离。11点多满载着女同志的
考斯特开动了。
等待着我们这一车人的是漫漫1000公里的路程。今年
虽然已撤到约旦两次,但那毕竟是战争悬而未发时走的,
这次是已经打起来了,且车上大都是女同志,万一遇点意
外……想着不禁很忐忑。出了使馆大门,驶上公路,外面
出乎想象的平静,附近没有被击中的目标,更看不出有丝
毫战争的迹象。也许战争和所有丑恶的事物一样,惧怕白
天,惧怕阳光。
路上很顺利,只有一点小麻烦,因战时规定,加油站
只给加30升汽油,经过通融,还是给加满了,我们给了伊
方工作人员两个清凉油表示感谢。
下午5点多到了约伊边境,海关冷冷清清, 没有人入
境,出境的也只是几辆外交车和联合国人道主义工作者乘
坐的大客车。约旦海关已对伊拉克人关闭了,且海关查得
很严,护照和本人要一个一个地对,生怕夹带一个伊拉克
人进入约旦。边防线上架起了机枪,以防伊难民涌入约旦。
车一进约旦境内,心理上立刻轻松了许多,不管怎么
说,安全脱险了。刚才在海关已给使馆打了电话,让使馆
放心。天已黑,满天的繁星出来了。周围都是荒漠,视野
开阔,加上空气纯净,很少污染,星星显得又大又亮,我
猛然发现有一颗“星”一闪一闪地在移动。指给她们看,
开始以为是卫星,后来发现不止一颗,排成一列,速度很
快地向伊方向移动。不可能是民航飞机,那么答案只有一
个:美国的导弹或轰炸机。瞬间刚刚轻松的心又揪紧了,
知道使馆被炸的可能性极小,还是忍不往为留在使馆的人
担心,炸弹毕竟是不长眼睛的!只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
祈祷。
安曼时间晚11时我们顺利到达中国驻约旦使馆。使馆
的同志很热情,安排我们吃饭、休息。算起来,这也是我
们今年第三次“骚扰”约旦使馆了。约旦使馆本身来往人
员较多,我们这么多人实在是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吃完
饭,看了会儿电视,12点多了巴格达仍然风平浪静,这倒
很出乎我们的意料,难道美国不打了?好像不可能,它调
航母做什么?约旦使馆的同志分析后半夜打。我们折腾一
天,前几天也没睡好,撑不到后半夜,就睡下了。
1998年12月19-21日安曼-维出纳-北京
19日早晨知道昨天果然是后半夜美英袭击了巴格达,
且规模超过了前两天。昨天赶到巴格达的中央电视台的记
者小组有了报道,水均益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站在
巴格达新闻中心二楼平台上侃侃而谈。
约使馆安排我们乘坐下午的班机飞往维也纳,然后再
转飞北京。临走前用电台和伊使馆取得了联系。先生说昨
天炸得很厉害,今天炮声未停,萨哈夫(伊外长)紧急召
见大使,他和另外一个工作人员陪大使去,都“全副武装”
防弹背心和钢盔一应俱全。也不知是第一次经历战争,真
的很兴奋,还是怕我担心,他的声音居然听起来兴高采烈
的。
20日下午两点多钟,飞机从维也纳起飞,飞往祖国首
都北京。这之前我们已得知美英宣布空袭已经结束,并称
基本达到预定目的;另一个消息是克林顿的两项罪名成立,
众议院通过对他的弹劾。
21日早晨6点多, 我们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从18日夜
开始,饱受惊吓再加上长途奔波,身体和精神都疲乏不堪。
终于回到祖国,看见人们匆匆地上班、上学,感觉是那么
亲切,和平和空气一样,也是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