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现代城市儿童不可缺少的伴侣,小儿如今三岁
有余,虽“有生以来”做观众时间不长,能主动发表言论
也不过是近一年来的事,言语不多,但有些细想想倒也颇
有趣味。
去年断断续续看了《水浒》,儿子很快就会“路见不
平一声吼”了。一日喝水忽一反常态,做豪迈状一饮而尽,
用袖子一抹嘴:“喝酒。”而后又补充“水浒喝酒。”(
那时他还说不了太长的句子。)我追问:“《水浒》还有
什么?”回答:“打架。”———堪称当今最简捷直观的
评论。
随着经常收看一些比较喜爱的节目,儿子口中多了一
些“熟人”,比如“东芝人”、“实话实说人”(后来改
为更为亲切的“小崔”),在电视之外的其他媒体(报纸
、杂志)也能准确认出。一日,电视中播一晚会,某歌星
登台,人尚未露面,歌曲前奏旋律刚一响起,儿子立刻道
出这位明星的大名,判断准确令人惊讶,因为他一不识字,
不可能看懂字幕,二则正在一旁忙于游戏的他根本就没抬
头看屏幕。仔细一想,心中很快释然,不是小儿天才,而
是这位明星这两年逢大小晚会唱的也不过就这么一首歌,
难怪小儿一听便知。
近日综艺节目风行,全家上下,最忠实热情的观众首
推小儿。平时他念念不忘,看得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这使我这成年观众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怀疑,或者,人
家这节目的初衷就是要唤起广大观众未泯之童心也未可知。
一些被重点报道的时事也给儿子留下深刻印象。如去
年假酒中毒案后,儿子吃豆包,一口没吃到馅,二口仍没
吃到馅,便愤然评论:“假包包,像假酒一样。”手里搭
的积木哗啦一下倒掉,就声称:“豆腐渣工程。”———
我倒宁愿这类深刻的印象越少越好。
童言稚嫩,童言也无忌,“精辟”的评论往往一语中
的。作为忠实观众,孩子眼睛里的电视节目也许能说明点
什么。晓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