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提示:2月25日、26日,辽宁作家麦风坐在
沈阳的家中收看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节目, 那两天
《生活空间》栏目要“讲述”的正是他自己的“故事”,
那是三个月前他到北京为自己创作的电视剧本寻找制片人
的一段经历。可是,当看完这上、下两集名为《麦风卖剧
本》的片子后,麦风目瞪口呆,他完全不认识片中的那个
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人们异样目光的打量下,麦
风觉得自己的形象真的受了影响。3月5日,麦风找到律
师说:我要起诉中央电视台。
进京卖剧本爆出新闻:去年10月26日,麦风怀揣
着他创作的电视剧本,一人去了北京,他准备在北京为剧
本打广告,寻找一位合适的制片人。这部名为《家是一张
旧唱片》的剧本共43集,每集1万字,麦风说,这是他
在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但却调动了他20年里的生活
经历。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麦风相信,他会等到一位知
音。 11月1日, 麦风的广告刊登在《北京晚报》上,
1/4通栏,麦风为此花费了3.45万元钱。广告登出后引
起了反响,在麦风自己尚未看到报纸时,便有人打电话来
找他联系。到11月16日离开北京为止,前后共有30
多家单位或个人来找他看过剧本,但麦风说,都不太理想。
3万多元钱的广告费是麦风的父亲和弟弟帮他筹的,麦风
说,登广告卖剧本的目的,是想提高影视剧的编剧作为一
个创作者的地位。麦风说,作者找人拍剧本应该说是很正
常的一件事,不应该构成新闻,但事实上,这件事引起了
北京新闻界的注意,11月3日,《北京青年报》的记者
来采访他,很快,该报第二天就以《我为啥登广告卖剧本》
为题材对他的故事进行了报道,随后,麦风又上了北京的
另几家报纸。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的《生
活空间》栏目也找到他, 编导杜渐说, 要为他讲述一次
“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麦风同意了。走进《生活空间》
“一夜成名”有着很高收视率的《生活空间》是麦风平时
也很喜欢收看的节目,加之自己正在卖剧本,麦风想,接
受其采访应该只有好处,没有害处。编导杜渐和摄像周小
力两人跟着麦风拍了一个星期,记录他在北京的活动。在
京期间,麦风除了在旅店里等人与他联系,还探望了几位
朋友,其中包括他多年认识的新闻出版署的离休干部沙洲,
杜渐和周小力也跟着到沙洲家去了一次。播出时的节目分
为上下两集,共计约20分钟,描述了麦风登广告、然后
不无焦灼地等待,与沙洲谈剧本时受到沙洲批评、钱快用
光了去沙洲家要面条吃,等待弟弟的汇款补交房钱,最后
离开北京等生活情节。节目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甚至有
人出差时在泰国也看到了这个片子,麦风的名字从文学圈
一下传到了整个社会上,一时间,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看
过片子的人说: “很灰调的, 觉得他的剧本肯定卖不出
去。”
走出《生活空间》再起波澜。看完节目,麦风一位在
北京的朋友给他打来电话说,他们公司的同事一边看电视
一边笑话他,说他不可理喻。麦风上班时,感觉同事们看
他时的眼光都与以往不同,看起来很冷淡。买VCD影碟
时,一位认识他的卖货人说:“我觉得片子里的你不好。”
去邮市买邮票时,卖邮票的老太太对他说:“你一直在我
这儿买邮票,可是我看了电视后才知道原来你那么困难。
以前每套邮票我赚你一块五,以后每套邮票我就赚你五毛
吧。”麦风说:“我成了一个到处需要别人可怜的人。”
麦风认为,是节目编导有意地把能体现光明一面的东西删
掉了,而把稍微有点黯淡的东西都留了下来。用他的话说:
“他们不是忠实地记录生活,而是刻意地剪辑生活。那个
人物是他们臆想中的我,他们有意地想表现一个落魄文化
人在北京孤苦无助、期期艾艾地生活。”记者要了该片编
导杜渐的传呼,对方回电话后表示,领导要求她不要就此
事个人接受采访或询问,至于事情的真实情况,有原始录
像带为据,如果需要,可以到北京查看。麦风说:我要起
诉。麦风说:“我本来想忍了,但是这些天来周围人的反
应。使我觉得我不能不吱声了。”麦风找到了沈阳市第二
律师事务所,他想到中央电视台所在的北京市的海淀区法
院提起诉讼。目前,该律师事务所正在进行正式受理前的
了解工作。沙洲到目前为止尚未亲自看到该部电视片,她
表示,她首先要到中央电视台去,要求看一遍片子,如果
她觉得该片确实有损她的人格,她将要求在同一个节目中
重新采访她,由她自己来澄清事实。否则她不会容忍。老
人说:“我的人格是无价的。”至于麦风的剧本,3月3
日,湛江电视台一位副台长飞到沈阳,初步商定由该电视
台与沈阳一家制药公司共同出资拍摄,麦风对这一进展显
得比较满意。 刘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