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来自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正在花木兰的故
乡中国上演,关于动画电影的产业化再度引起国内电影界
的广泛关注和议论。国际动画电影已开始进入了一个群雄
纷争的时代。迪斯尼动画电影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和随之而
来的巨大利润,使好莱坞其它大公司也不甘寂寞。斯皮尔
伯格领衔的梦工场、20世纪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公司、华
纳兄弟公司纷纷投拍动画电影,欲从迪斯尼手中争夺市场
份额。我国的动画电影虽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
是在产业化方面却一直难以形成气候。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本报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观念亟待改变:动画不是儿童专利
提到我国动画电影难成气候,便要说到我们与好莱坞
在动画电影观念上的差异,这是多位专家在谈到这一问题
时的共同看法。他们认为,这种差异,主要在于对动画电
影市场的理解和操作上的因循守旧。
《花木兰》风靡全球,票房高达3亿美元, 但在中国,
却未能产生预期的轰动效应。原因即在于我们对动画电影
的定位始终局限于儿童。创作如此,发行放映也如此。而
在好莱坞,动画电影早已不是儿童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成
人观众已成为动画电影的市场主体。
在迪斯尼的策划中,《玩具总动员》定位主要在儿童
观众,《花木兰》定位主要在成年观众,《狮子王》定位
在4岁到90岁观众……正因为观众定位的广泛, 平均投资
在7000万美元的迪斯尼动画电影才能通过全球市场获得巨
大的利润。和好莱坞的故事片生产一样,动画电影也是产
业化运作。影片一旦投拍,一切都像工厂流水线,有专门
的设计师,有专门的生产人员,有专门的市场营销,有专
门的质量监督,有专门的高科技开发,还有专门的后产品
市场部……
记者曾经看到迪斯尼的《狮子王》策划营销计划,与
我们的电影宣传大谈艺术截然不同,通篇是如何打市场,
甚至具体到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地区观
众的不同广告用语和不同的后产品制作,实在令人大开眼
界。
追求老少共喜艺术风格:吸引最大层面观众
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从早期的米老鼠、唐老
鸭到现在的《狮子王》、《花木兰》,尽管主体观众各有
侧重,但在总体上始终追求老少共喜的艺术风格,以吸引
最大层面的观众。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一些专家认为,
这些影片在角色设定上是性格平面化、拟人化和典型化;
叙事结构上,故事总是善恶分明、善必胜恶,最终走向大
团圆;风格上秉承百老汇歌舞片的真传,载歌载舞、色彩
缤纷;主题上强调乐观、进取、热情、活力;形式上节奏
明快,气氛热烈,夸张变形,生动有趣。这与中国动画片
过分强调导演所谓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内涵,或者一味强调
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记者在采访中也
发现,感到我国的动画创作人员比较含蓄、讲文化,而美
国的动画创作人员则童心盎然,玩起来很疯。中国的动画
电影是儿童片,而美国的动画电影是面向包括儿童、成人
在内的全体观众。正是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我国的
动画电影风格比较单一,始终局限在儿童领域,难在市场
上有所作为。
《宝莲灯》开始探索:中国动画片发展新路
中国动画电影在经历了一段沉寂之后,影视合流,发
奋图强,眼下正蓄势待发。除了享誉国际影坛的短片之外,
上海美影厂正全力以赴创作动画长片《宝莲灯》,开始了
动画电影产业化的新尝试。
美影厂长金国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的动画电影除
了上海美影,在深圳等地也有不少从事动画片创作生产的
人员,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近年也频频来中国寻求合作,
只是这些合作始终停留在加工阶段。我国的动画电影不缺
画师,缺的是具有市场观念的策划人才,缺的是现代化的
企业经营之道。对于上海美影来说,要走产业化的道路,
首先就要改革旧的体制,逐步从封闭的、小而全的格式走
向外向型的、专业分工协作的制作生产体系,大力培养和
引进一批策划创意、营销、发行方面的人才,建立起一支
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队伍。
在谈到我国动画电影的前景时,金国平认为要在坚持
我们自己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吸收国际先进动画电影视觉、
听觉冲击力大的长处,吸收高科技的优势,开拓我们的市
场。他介绍,《宝莲灯》就是一个起步。影片故事取材于
《劈山救母》的神话传说,在制作上与国际接轨,邀请具
有市场号召力的影视明星、歌星先期配音,造型也讲究现
代感,这部影片将在今年夏天上映。
资料:1998年好莱坞部分动画电影票房
迪斯尼《花木兰》3亿美元
梦工场《小蚁雄兵》8100万美元
福克斯公司 《真假公主》560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