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昨天在英氏影业公
司,英达如是说。他的《心理诊所》就要开业了,时间地
点是本周六在北京电视台——20集电视剧《心理诊所》开
播。
拍这部片子可以说是英达的夙愿。导演英达的老本行
就是研究心理学——1983年毕业于北大心理系。所以谈起
“心理”,英达侃侃而谈而且条理清楚。他说:“其实心
理问题的重要性等同于生理问题。尤其是在人们解决了温
饱之后,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病就会应运而生,这
里面就包括心理问题。”
“除了白痴,人人都有心理问题,要么是后天形成的,
要么是先天气质带来的,比如说自卑就不同程度地存在于
每个人身上。”与英达谈话,看不见他的眼睛,也许因为
他脸胖,也许因为他身边亮着一盏颇具舞台效果的台灯,
使得他的眼镜反光,造成的效果多少有些“故弄玄虚”。
于是记者追问:“那么你的心理病是什么呢”英达首先
纠正道:“心理问题不能等同于病。我确实有很多心理问
题,所以我不断用调整、补偿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英达用平静的口气表达着心理问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
识的焦虑:“如果我对别人说,你好像发烧了,去看看医
生吧,他会觉得我这是关心他,可是如果我说,你最近心
情不稳定,去看看心理医生吧,他会觉得我这是骂他。人
们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比如说骂人,从
来没听人骂过:感冒。肝炎。都骂:神经病。疯子。我拍
这部片子,就希望通过它的科普作用,让人们正确了解并
意识到心理问题。”
20集电视剧《心理诊所》每一集反映3到4种心理问题,
折射出许多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比如因为家庭分
裂,孩子产生的心理行为失常;厌学、恐考的少年;因下
岗造成心理急躁的中年人;老年人的孤独等心理问题。
诊所的所长是杨立新,医生是蔡明。据英达透露说,
开拍前他拿来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命他们研读,结果他俩
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惊讶地发现,以前以为不是什么
问题的行为和思想,其实都是问题,都有说法,并对照书
里讲的,分析出自己和旁人许多心理问题。
谈到对《心理诊所》播出的期望,英达表示,如果观
众对他的期待总停留在“逗不逗”、“好玩不好玩”上,
这对他来说是个悲剧。《心理诊所》不期望万人空巷的效
果,因为它不是纯娱乐片,而是一部带有学术性的东西。
英达希望“明眼人”看《心理诊所》时,能够看到自己或
者旁边人的影子,希望听到学术界的反映。如果反响好,
他将拍摄续集,因为还有许多“案例”没有反映。
最后,英达在眼镜后面扑闪着眼睛,像个心理医生一
样劝我:“多看看心理医生吧,测测情商、创造力、理解
力、性格,绝对有好处。” 记者魏京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