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世纪之交来临时,人们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惶惑、
恐惧、烦躁心态,是为“世纪末情绪”。故而,1799、18
99、1999都被“星相学家”称之为“世界末日”。是不是
“末日”姑且不论,但实实在在折射出人们的“世纪末情
绪”。
由此所引出来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既然人们已被
惶惑、恐惧所笼罩,那么你就只能给他们制造“美梦”,
而不是噩梦,故而本文的题旨便剥落出来,那就是当今观
众对影视消费的最主流需求;平民化、通俗化、纯娱乐化。
纵观当今银幕荧屏,“戏说”历史的《宰相刘罗锅》、
《康熙微服私访》、《水浒》,小品集式的《甲方乙方》、
《爱情麻辣烫》等贴近百姓的以娱悦为主旨的影视作品大
行其道,实际上并非它们艺术上有多出众,制作上有多精
致,而是它们准确地切中了百姓文化需要之脉,对了百姓
的脾气。尽管潘金莲莫名其妙地洗了五次澡,“好梦一日
游”几个互不关联的小品还很牵强,“十三香”里诸多段
落风格很不统一,观众们仍然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容忍
了,接受了,甚至表现出颇为喜爱的态度,于是一首《好
汉歌》,一句“打死我也不说”在全国观众中照样流而传
之。
少搞正剧,别再板起面孔唬人,非搞不可的话,起码
要为你的正剧内核装一层愉悦的外壳。再高明些,将你的
思想内涵融入轻松一点的娱乐载体中去。《阿甘正传》大
抵属于地道的正剧,但观赏效果却是那么诙谐,那样幽默,
所谓“亦庄亦谐”在影片中得以印证。《雷霆救兵》可算
得上是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了吧?你再看看斯蒂
文.斯皮尔伯格是以怎样的真实惨烈背景揭示人性而升华
到“爱国主义”境界上去的。如果说,用国际影坛大师们
的作品标准要求我们的艺术家有些苛刻的话,那么正视观
众消费心态,使我们的影视作品向“平民、通俗、娱乐”
靠拢总还是可能的,此要求似乎不算太高。
年末岁尾,北京的新一轮“贺岁片大战”已拉开帷幕,
预备率先登场的《不见不散》利用公映前的一个周末做了
两天试验映出,便轻而易举地收进一百多万“白检”票房,
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团体票,清一色的零售消费:预计该
片在京拿回800万至1000万票房已易如反掌, 不知影视创
作者诸君观此消息而做何感想? 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