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不爱看导演或演员借报纸和刊物上的大块儿版面
解释自己的电影观念或表演道理,我这片子如何如何前卫、
怎样怎样超前;我的表演非常非常突出个性、尝试了怎样
的新感觉。我相信有无数和我一样庸俗和非理性的观众,
在这件事儿上,都对这样的说法感到极其反感。因为纸上
的宣谕或炒作,都不代表电影本身。
当一名观众,不要说下岗职工,就是某公司里薪水不
菲的职员,他(或她)站在电影院售票处窗口前,要掏出
能下小馆吃半顿饭的几十元钱买一张电影票,那也是一个
挺费劲挺犹豫的过程。他们花钱并不是来接受导演观念和
表演道理的,他们只希望用几十元钱换来一个最后的欣赏
结果:好看和动人。然后,他们就怀着对垃圾电视剧的厌
恶,以及当今各种“艺术”质量的怀疑,坐进一个绝对黑
暗,精神又绝对集中的,时时准备着要等着获得纯粹的视、
听愉悦享受,或说得再通俗一点,他们要在这里找点快乐
或找点眼泪。
可有的导演和演员,却非借一场长短只两小时的电影,
就像喂填鸭一样,愣要把成吨的沉重理念或概念化的表演,
综合成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杂拌,就使劲非要塞进人们本来
就已经麻乱、紧张、笨重的脑壳里。那么或半途退场或苦
熬到底的观众,他们走出电影院门口之后不骂街不挤兑导
演和演员才算出了鬼呢!凭什么呀?我花好几十元钱来这
儿,不是为了心里添堵来的。从我个人的感觉说,如果进
电影院看一场糟电影,那可是要比不看它还要难受得多。
可现在的好多国产电影,又好像就是专为给人心里添堵来
的。一旦观众再将自己的不满意溢于言表,那些有“文化”
和有“深度”,可就是已经没了一点平常烟火气的导演,
还会责备如今的观众太庸俗太没品味。
我曾经给某位导演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您可以从哪儿
蒙来一大笔钱,然而闭门造车一样非憋着要造一架电影“
波音737、747、767”, 甭管您弄成架什么飞机都不要紧。
但有一绝对欣赏前提就是,等您真把那电影“波音”或“
空中客车”造出来了,那也得由最庸俗最没品味的成千上
万人,聚成一个观众机场接着您,您才能平安降落收回票
房与街头的赞扬!如果真没了观众这个大机场,那您的电
影飞机要不在收回投资的跑道蹭着火星子迫降才怪呢!而
且您的电影飞机要是越造越大,可却老是面对一个已经对
您关闭的机场,就那么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直在半空中
瞎晃荡,最后不是把您自己累死在天上,也一定会失事附
在茫茫大海和荒郊野坟之上。
但现在有些个导演,却一造起电影飞机,就把观众机
场这事儿给忘了个干干净净。所以,近两年国产电影的“
空难”事故,频频发生,而且有时还砸得血本无归。虽然
都是一样号称是“艺术”,但电影还不是文学,小说家可
以说:我这本忆要拥有500个读者就够了, 我不在乎。可
您电影导演和演员敢这么说嘛!您不敢?
说穿了吧,电影就该是一种面对凡俗的大众艺术,因
为它最后是要在票房这儿买单结帐。在这一点上,好莱坞
和香港同仁,一直都是内地导演和演员的老师。他们无论
怎么玩深刻,也总是先着票房,而且念念不忘各阶级观众。
国内现在也出现了少数几位脑筋还清楚的导演和演员,
比如冯小刚比如葛优,他们常常不憋在门里造国产“波音”
或“空中客车”,至多就是“进口”点好莱坞的电影手法
“零件”,然后小成本地精制一两架“运七”“运八”,
可别看那飞机型号不怎么起眼,说起来也不怎么吓人,可
当它们从天上一往下降落的时候,可是会有成千上万的观
众用人民币铺成跑道最长的“机场”,欢呼着等待着他们
降落,若非要举例的话,那么去年的《甲方乙方》和今年
的《不见不散》,就是最好的明证。 何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