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1999年,对中国电视人是充满希望、机遇和挑战的一
年,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这些大
事为今年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题材和更大的创造空
间。与此同时,来自市场的考验依然严峻,观众欣赏趣味
的变化,以及他们希望看到更多荧屏佳作的期待,仍将是
创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新年伊始,记者采访了几位著名
导演和制片人,请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展望1999年中国电视
剧的发展走势。
赵宝刚:“小年”之后必有“大年”
对于经过几年急速发展的中国电视剧来说,这两年是
创作的“小年”,但我预计,进入2000年后创作将再度出
现高潮。这么说有两个原因,从市场规律看,过热之后必
然降温,目前的沉寂正是一个重新积聚能量的过程。从创
作规律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
素材,从而导致了国内电视剧创作的高潮;而当人类纪元
进入又一个千年,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必将激发电
视人更强烈的创作欲望。我相信,经过反思和洗礼的中国
电视剧不再会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将着眼于更高的目
标,出现更多优秀作品。所以,今年我会集中精力筹备组
织剧本,瞄准21世纪争取拿出几部对得起观众的作品。
郑晓龙:“草台班子”大都退场
不少人对近年来市场的滑坡忧心忡忡,我觉得这实际
上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因为“退场”的或“观望”的大多
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草台班子。应当看到,当前的
市场经过大浪淘沙已初步完成了投资成分的置换,全国重
新登记具有长期经营资格的 155家专业制作机构将成为今
后电视剧创作的生力军,而这些专业机构大多已在前几年
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金。从99年开始,国家
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强了对电视剧生产管理的力度,在原颁
发“经营证”、“准拍证”的基础上又加发了“发行证”,
相信市场将会不断走向规范和完善。因此,每一个想为中
国电视剧发展出一份力的电视人应紧紧抓住机遇,屏气静
心、练好内功,脚踏实地为观众拍好每一部片子。
黄蜀芹:创作呈多元态势
1999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将亲
历不少历史大事件,身为艺术创作者,既感到幸运又倍觉
责任重大。 最近我正在执导拍摄一部展示近代上海100年
间经历风雨演变的50集长剧《上海沧桑》,这部戏从1996
年夏天开始酝酿组稿至今已有3年, 目前全体主创人员分
两个摄制组正在紧张拍摄,我努力想做到的就是选取一个
比较独特的视角来表现这样一个凝重的主题。
中国的电视剧经历了近几年的发展,正呈现出多元的
创作态势,无论作品数量还是题材样式都更为丰富,我认
为,其主流是健康的,只有多元,观众才有选择,作品才
有生存空间,创作才会进步,千篇一律只能导致死水一潭,
当前市场的优胜劣汰本身也具有积极意义。我相信,中国
电视剧走过起起落落的发展过程,一定会更加健康、繁荣。
冯小刚:急功近利会烂片堆积
如果让我来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我会说:充
满希望,但问题不少。作为一名导演,我并不讳言中国电
视剧当前的问题主要来自从业人员,其主要表现在急功近
利、粗制滥造,编剧两、三个月就可炮制出一部30万字的
剧本,拍片的为了省钱赶进度,几个月也可完成一部长篇,
完全违背艺术规律,怎能不造成烂片堆积?其次是逃避现
实生活,不少创作者感到现实题材危险而纷纷采取回避态
度,以致荧屏上的电视剧不是古装、武打,就是风花雪月,
实在找不到好本子就改编名著。我想说,现在我们还能拍
名著,再过十几年我们的后人拍什么?
巴特尔:主旋律题材更耐看
一九九九年中国视坛将高扬主旋律,全国各地拍摄的
一大批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反映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
题材的电视剧将构成今年创作的主体。我的创作是从拍摄
主旋律题材起步的,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把主旋律片
子拍得更真实、更人性化,也更好看。我们的主旋律作品
中涌现了不少像《苍天在上》、《英雄无悔》、《和平年
代》等优秀之作,但不可否认为数不少的同类作品仍然存
在概念化、艺术质量不高的毛病。我认为,任何一个民族、
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主旋律,因此,如何提高主旋
律作品的艺术水准是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电视剧必须重视的
课题。
本栏撰稿:傅庆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