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你不相信,但事实上澳大利亚电影的历史比好莱
坞还要早好几年。1905年澳大利亚就已经拍摄了第一部长
片《凯利帮的故事》,而好莱坞到1909年才有电影公司进
驻!但因好莱无情的强势市场行销,同样也是英语国家的
澳大利亚自然容易受到打击,到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电
影业几乎真的就快要绝迹了。
当澳大利亚政府与当地电影人士一起努力为本土电影
的复生而努力时,虽然也有走错方向、政策错误的时候,
但皇天终于不负苦心人。如今无论是澳大利亚电影或是导
演都已经在国际上扬名。到底澳大利亚电影的魅力何在?
澳大利亚人用什么方法救回电影工业?他们起死回生的故
事有没有可以借鉴之处呢?
澳大利亚电影人、事、物
一般的电影爱好者都知道, 汤姆-克鲁斯有个比他还
高,长得比模特儿还标致,而且很会演戏,甚至被提名过
奥斯卡的老婆妮可-基曼。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她拥有纯
正的澳大利亚血统;又有多少人知道两年前风靡全球的《
英伦情人》虽然是部美国片,但此片获奥斯卡最佳摄影的
竟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摄影师约翰-希尔。 澳大利亚出名的
电影人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30年代
被公认为电影大帅哥的艾洛-佛林, 只因他们的背景与语
言跟美国相似,所以很容易就被澳大利亚以外的人忽略了
他们的出身;而且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澳大利亚的电影工
业更容易被好莱坞所侵略。
就像所有工业一样,澳大利亚电影工业一开始也是手
工业,但因同是英语系国家,美国很快就在1920年进入澳
大利亚开始参与影片发行。当政府发现澳大利亚本土电影
逐渐被蚕食鲸吞之际,便开始限制影院必须播放一定时数
的国产和与英国合拍的影片。然而,这样只让澳大利亚的
新闻影片制作愈加蓬勃,同样也打开了英国片在澳大利亚
的市场,真正的澳大利亚电影数目依旧越业越少。
70年代冲出天外天
6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电影”这个名词已经快不存
在了。这时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正视此一问题,成立了“文
生委员会”进行调查报告,指出要挽救本国电影工业应该
以低利贷款及减税来鼓励拍片。
而在1969年,政府的艺术指导部门更具体提出对电影
工业完整的改革方案;希望政府成立电影学校,成立影视
界专属的发展部门,筹措基金发展实验电影与纪录片的拍
摄。 当时自由派的总理约翰-戈顿立刻接受艺术部门的建
议并马上实施该方案,成立了到现在依然是澳大利亚电影
界极为重要、位于悉尼的“国家影视学校”与“澳大利亚
电影委员会”,并开始投资电影制作。
许多如今红透半边天的澳大利亚导演的成名作,例如
让澳大利亚电影首登国际舞台的《悬岩上的早餐》(1975)
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证人》、《春风化雨》、以及
今年的大片导演彼得-威尔的成名作 《楚门的世界》,布
鲁斯-贝瑞斯佛的《智慧的开端》,菲力普-诺斯的《新闻
前线》, 姬莉安-阿姆斯特朗的《小妇人》和《我的伟大
事业》等,都是在这个政策辅助下得以拍摄的。因这些影
片的成功,使后继者如珍-康萍、佛列-薛彼西(《俄罗斯
大厦》),保罗-荷根(《鳄鱼先生》),乔治-米勒(《
冲锋飞车队》、《我不笨,所以我有话说》)等导演能借
助于在澳大利亚本土的成功而得到好莱坞的注意,跃升成
为国际级的演员。
90年代本土好票房
经历过80年代的百花齐放,澳大利亚电影沉寂数年之
后,1992年迎来了澳大利亚电影的新世纪。自这一年开始,
澳大利亚电影人每年都有作品扬威海内外,1992年的音乐
片《舞国英雄》,1993年的《钢琴师与她的情人》,1994
年的《沙漠妖姬》与《妙丽的春宵》,1995年《我不笨,
所以我有话说》,1996年的《钢琴师》,直到1997年的《
奥斯卡与露欣达》及《小妇人》,每年都有让人难忘的代
表作。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本土的票房也逐年上升,再一
次证明只要官方与民间真心合作,努力做扎实工作,打下
良好基础,就算面临小小挫折,要使电影工业复生甚至扬
名国际并不是件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