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和中国光大银行
董事长朱小华这两位中国金融界中的实力人物,最终达成
了一笔现金价格为零的交易:成立了17年的中国投资银
行在去年12月过继给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行后,被一分为
二,其全部债权债务和137个同城营业网点被中国光大
银行通通吃进,国家开发银行则得到了它渴望已久的20
多个区域分行,还有原投行的一半员工和“中国投资银行”
这块金字招牌。
这次收购被舆论普遍看好,因为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最
想要的东西,同时又都回避掉了自己最不想要的东西,都
是赢家。
成立于1992年的光大银行是一家包括亚洲开发银
行和一些大型国企等100多家股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现有员工2600人, 资产总额747亿元, 资本净值
60.7亿元。据光大银行行长许斌介绍, 这次接收的原
投行资产按人民银行的口径计算为800亿元,如果按照
国际会计准则计算则有680亿—700亿元,其中,净
资产为30亿元。接收以后,到今年6月,光大银行的资
产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而员工则将达到5000余
人。朱小华表示,此次合并从经济上讲是合算的,因为光
大银行将用5000人管理原来7500人管理的资产,
成本大大降低了。光大银行目前在国内同业中人均利润率
是最高的,1998年的税前利润为13.1亿元。
在朱小华眼中, 最大的收获 就是从投行手中接过的
137个网点,这使光大的网点数增加了一倍还多。在这
些网点所覆盖的29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光大尚无自
己的网点。朱小华希望用两年的时间使接收来的原投行各
营业网点达到光大现有网点的效益水平,他估计这些网点
年底将达到收支平衡, 明年能够带来3.5亿元的利润;
如果整合顺利的话,到2000年底,光大银行的税前利
润可望比1998年底翻一番,达到26亿元。
开行从这笔交易中得到的也并不像账面上显示的那么
寒酸。得到了原投行的20多个省级分行作为自己的分行
网络,也初步了却了它的一大心愿。收购协议的签字仪式
刚刚结束,为了参加各地分行的挂牌仪式,开行的行级领
导几乎都走光了。作为拥有5000亿元资产规模的最大
一家政策性银行,开行的资金主要是投向国家基础设施、
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分支机构,
它的业务主要是委托其他商业银行代理进行,每笔资金动
辄上千万,别的不说,单是资金的在途时间多一天,利息
就很可观了。同时,开行每年还要支付几个亿的代理费,
这笔开支也不小。这还不能保证代理人能否完全尽职尽责,
“把孩子交给保姆和自己带毕竟是两回事。”开行的一位
人士说,“交给保姆是没法子,现在有机会了,还是自己
带的好。”这样不但能够节省费用,提高管理水平,而且
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协调方面,分行也可以更
好地发挥作用。
去年年底,还在原投行并入开行之际,有人就在猜测
开行将如何处理投行不小的不良资产。谜底现在终于揭晓
了,开行将把这个烫手的山芋连同原投行所有的债权债务
和所有的同城营业网点一起扔给光大,轻轻松松地解决了
这个大问题。
在记者招待会上,朱小华一再强调这是一次纯粹的商
业交易:“收购是按照真正的商业原则进行的,一个愿卖,
一个愿买,大家是在共同同意的条款下达成协议的,没有
任何政治的、行政的干预。”
开行此次出售投行的债权债务是采用招标议标的方式
进行的,前后共有9家银行参与竞标。中信实业银行的一
位人士说,中信曾经有意收购投行,但由于与开行在价格
上谈不拢,只好作罢。最后,光大银行与开行达成了收购
协议。
完成商业交易的前提是,光大与投行原来的OWNE
R(所有者)财政部通过谈判就投行的外汇债权债务的处
置达成了谅解。在投行的不良资产中,大部分为原来进行
世界银行转贷款时形成的外汇不良资产。朱小华说:“光
大非常慎重地对原投行的资产负债进行了逐项考察,把它
含有非常高比例不良资产的转贷款部分作为表外科目,由
光大提供账户管理,协助财政部进行催收。”经过这样的
处理,剩下的人民币部分的不良资产比例就可以降到30
%以下,其中,运用这次收购所获得的原投行的净资产、
呆账准备和光大银行的无形资产,可以冲销掉现有不良资
产中的大部分两呆贷款(呆滞和呆账),使接收来的不良
资产总比例降到20%以下。也就是说,光大几乎通过是
零收购的方式,把大部分不良资产中的两呆贷款予以消除。
而剩下的20%不良资产中,大部分是逾期贷款,而不是
两呆贷款。
对于这起收购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一直保持沉
默。因此,此次收购能否成为银行资产重组的样板,现在
还难以得出结论。但对这次收购,还是有不少人士将其看
作是我国按照商业原则进行银行资产重组的首例,希望能
随后出现更多成功的重组案例。
|